前四个部分的核心是帮助幼儿建立数群概念,幼儿只有真正掌握了数群概念,才能真正进行运算。也就是说,幼儿学习运算必须建立在对数群概念理解的基础上。教师一定要让幼儿在实际动手操作中逐步获得数群概念,经历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渡。千万不能让幼儿死记硬背,这无益于幼儿后继的学习与发展。
随后,大家就形状与空间、测量、分类、排序等内容的序列、教学法分别作讨论。在此,小编就不一一赘述,但是有三个观点希望同大家分享。
肖老师强调,幼儿教育具有粗浅和启蒙的性质,数学领域涵盖的内容很多,教师一定要甄别哪些内容适宜放在集教活动中进行,哪些活动适宜在一日生活中开展。例如,对时钟的认识,教师就可以有意识在餐前、游戏时间随机进行。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不能期望仅通过一次教学活动就达成特定的教育目标。一方面是因为幼儿生成记忆的同时,遗忘也随之而来,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速度不一样,学习程度也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一定发挥教育机智,在集教活动外,充分挖掘一日生活契机,为幼儿提供充分运用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机会。
肖老师指出,教师不能将数学教育仅仅集中在幼儿对数学知识的习得上,还应拓宽思路,立足于幼儿的终身发展的角度来思考。例如,开展记录天气这一活动,它就自然融入了对天气、对时间的认识。但其实,教师还可以带领幼儿进一步对天气情况做统计,至此,这个活动中就不仅是幼儿对数学知识的运用,更是包含了幼儿对观察、记录、统计等这类终身受益的探究方法的习得。
最后,肖老师也就“是否让大班幼儿书写数字?”这一问题进行解答。根据目前小学教育的要求,肖老师认为可以写,但是幼儿教师一定要与小学老师做好衔接,让幼儿规范地写。
两次扎实的教研活动,让我们了解了幼儿数学的习得序列,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明白了大班数学教育的重点、大班数学教学的基本途径与方法。相信,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石榴幼娃娃们一定能够快乐学习、科学发展。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