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1个教师节之际,我园园长余琳被评为成都市特级教师。为此,成都商报对余琳园长进行了专题采访,并以“孩子修‘盘山公路’失败 铁路工程师爸爸被请来帮忙“为题,于9月11日将采访报道刊登于成都商报第三版,现转载如下,请您阅读。
这哪里是幼儿园,简直就是一个无拘无束的游乐园。这是记者走进成都十六幼后的第一感受。
进门就看见两个“霍比特”屋,一群女孩正在里面过家家。低矮的屋顶铺着厚厚的苔藓,一群男孩子在上房“揭瓦”。院子里光沙坑就两个,分海沙和河沙,孩子们光着脚坐在里面堆城堡和汽车。院子后面更热闹了:有的在给池塘里的金鱼喂食;有的给辣椒浇水,有的正坐在地上,拿着彩笔在涂自己的脚……
“十六幼就是一个大玩具,孩子们可以从室内玩到室外,从前院玩到后院,从地面玩到屋顶。”余琳说。
今年是余琳在成都幼教工作的第28个年头。她用10年的时间,让成都十六幼完成了从一所普通企业园到全国知名游戏研究特色园的转身。在这里,处处都是玩具,什么都能成为玩具,就连路边园艺工人剪掉的芙蓉树枝,也变成了孩子们打蝴蝶结的“艺术桩”。
不要以为孩子们只是单纯地玩。“游戏是基于儿童,为了儿童。游戏不只是玩玩,而是要促进儿童的学习和发展。”
比如,孩子们会经常搭建大型户外积木,修“铁路”、“公路”、“隧道”。他们自己画“图纸”,自己分工,自己建设。如果实在搞不定,还允许请外援。有的孩子修“盘山公路”,怎么都盘不上去,第二天就把铁路工程师爸爸请到了幼儿园。父子就席地而坐,一起想办法,最后以“儿童的方式”解决了问题。
“用心观察自然状态下的儿童在学什么,是怎样学的,将幼儿引向更好的学习状态,成为自信而有能力的学习者。这样的游戏才有意义。”
相信孩子是自信而有能力的学习者,也是余琳常常对幼儿园老师强调的一句话。此前,幼儿园设计了一个“危险”的游戏:在操场的木桩之间系上离地1米高的绳子,让孩子在上面随意翻腾。“摔下来怎么办?”有老师担心地问。余琳就用了这句话来回答老师。现在,记者在幼儿园看到,一些孩子把手脚挂在绳上面,身体离地,就像蜘蛛一样交叉行进。老师没有阻止,只在旁边提醒:“手不要松。”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