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d luck?
?? 主题来源
在每周五自由带玩具的时间里,总有孩子从家里带来各种各样的恐龙模型和书籍,在午饭后的闲暇时间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恐龙是怎么会从世界上消失的呀?”“恐龙是吃什么的?”“恐龙有多高呢?”,即使谁也没有真正见过恐龙,但并没有减少孩子们对恐龙的探索。于是,根据孩子们的兴趣点,我们开启了一场恐龙世界的探索之旅。
Good luck?
?? 主题目标
《指南》中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的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捕捉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已有的经验,给予他们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1.激发幼儿对恐龙的兴趣,引发幼儿探究恐龙、了解恐龙的欲望。
2.用多种渠道找到自己需要的关于恐龙的信息,了解恐龙的生存年代和生活习性等特点。
3.通过绘画、制作、积木建构等形式表现恐龙,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4.尝试以小组形式进行计划、合作,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和合作能力。
主题网络图:
关于恐龙 我想知道
1
问题搜集
漫漫
恐龙是怎么生出来的呢?是从蛋里孵出来的还是从恐龙妈妈肚子里生出来的?
恐龙喜欢干嘛呢?它们喜欢游泳吗?
晴晴
昊昊
恐龙喜欢吃什么?喜欢吃草还是吃肉呢?有没有两种都喜欢吃的?
为什么现在看不到恐龙了?恐龙是怎么灭绝的?是因为火山爆发吗?
仔仔
成成
在科学上进步而道义上落后的人,不是前进,而是后退。
教师解读:《指南》指出:幼儿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教师要支持幼儿在接触自然、生活事物和现象中积累有益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孩子们回家查阅了恐龙的相关资料,交谈的话题也在进一步加深,产生了很多疑问。从恐龙的诞生到灭绝,从外形到习性,以及死后在外力作用下变成化石的过程,孩子们收获了初步的知识经验。
2
制定计划
关于恐龙的问题越来越多,为了更好地展开研究,孩子们迫不及待地以小组为单位形成了恐龙探险队,每个小组认领了最感兴趣的恐龙,制定了独一无二的探索计划。
教师解读:幼儿对于恐龙的探究计划新鲜出炉,随着主题活动的推进,为了让孩子们的探究、发展的轨迹更加清晰,收集幼儿已有经验,指向幼儿的兴趣,注重学习成果的呈现与分享,帮助梳理了KWL表格。
3
我们的恐龙博物馆之旅
为了能够更近距离、更“真实”地接触恐龙奇幻世界,孩子们利用秋游的机会,来到了浙江省自然博物院的恐龙馆,一探究竟……
孩子们提前绘制了恐龙馆定向地图,并沿路线设置了打卡点,这样探秘之旅就不会遗漏重要信息啦!伴随着有明有暗的灯光,小组长高举队旗,一起出发啦!
恐龙博物馆之旅
在地图上,孩子们找到了浙江恐龙、中华龙鸟、黔鱼龙等从未见过的恐龙,还跟着打卡点的指示找到了P-T界线和翼龙化石,在这个大大的恐龙乐园里,吸收着关于恐龙的一切。
第二天,孩子们纷纷把在博物馆的所见所闻“带”回了教室,和好朋友一起讨论着……
辰辰
中华龙鸟是很小很小的一种恐龙。
我听老师说,浙江恐龙好像是只有我们这儿才有的哦!
馒头
么么
P-T界线原来就是在石头上的几条线呀!它是二叠纪和三叠纪的界线!
恐龙博物馆那么大,如果我们班里也有一个恐龙博物馆就好了。
檬檬
那么如果需要在班里也打造一个恐龙博物馆的话,需要做哪些准备呢?
经过孩子们分享、讨论,结合已有经验,他们知道了建一个恐龙博物馆,需要先选址,还要知道在博物馆里要放哪些关于恐龙的物品,比如有恐龙化石、大大小小的恐龙模型、恐龙骨架等,还要告诉参观的人进入博物馆需要注意保持卫生,不能大声说话,在建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上网、阅读等方式查阅关于恐龙的资料来丰富博物馆的内容。于是孩子们把自己的所思所想都画了下来,忙的不亦乐乎。
教师解读:充分支持幼儿在这一过程中的探索,幼儿根据自己提出的设想,在教师的帮助下合作绘制了恐龙馆建造发散图(思维导图),提供了各类丰富的低结构材料以及绘本书籍等资料,支持并鼓励幼儿的系列探索和建构活动。在实际建造过程中,幼儿遇到问题并自我解决问题,形成了新的经验。
4
我是恐龙博物馆设计师
一切准备就绪,孩子们动手打造了起来。在搭建博物馆之前,孩子们以小组为单位,把自己对恐龙博物馆的想法进行了交流,并画了简单的图纸。有的用积木搭了心目中博物馆的样子,有的为博物馆里的大恐龙模型穿上了新衣,还有的贴心地为前来参观的游客设计门票,甚至有小朋友立马准备起恐龙介绍词来,想要过一把当讲解员的瘾。
教师解读:在一系列探索活动中,教师充分支持幼儿的自发行为,并立即以鼓励、参与讨论(儿童会议)等方式,让幼儿从在博物馆带回的新获得经验进行分享,共享经验。同时对进一步的实践性探索提供了理论帮助。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5
我是小小考古学家
恐龙博物馆搭建好了,那么我们要慢慢把博物馆填充起来啦!恐龙博物馆里都有些什么呢?“好像有很多不同恐龙的化石”,细心的仔仔回忆道。“就是一块灰色的大石头”,看起来和我们平时在花坛里见到的石头很像。“可是恐龙化石里面有恐龙牙齿和骨头,其他石头里没有”,仔仔补充说道。那么恐龙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什么恐龙死后就变成了化石呢?
考古学家找到恐龙化石后,需要用哪些工具来打开化石呢?益智区筐里正好有一块化石,二话不说,马上动手尝试一下吧!孩子们找来了身边的工具,捣棒、树枝、玻璃瓶、马克笔……哪种工具可以打开化石,且保证化石不受到破坏呢?
★
通过一次次尝试,我们发现,由于化石比较珍贵和脆弱,还是需要用到小锤子、钉子、镊子、刷子等较精细的工具。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6
聚焦我们的探究成果
在“恐龙”主题背景下,我们积极创设与恐龙紧密相关的区域游戏,既帮助幼儿巩固前期经验,又作为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补充和主题的延伸、深入。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自由、自主地去感受体验,操作探索和创作表现。
(1)搭建恐龙家园——建构天地
见到恐龙模型的第一眼,孩子们就发出了“哇”的声音,“好大呀!!——”可是恐龙的身体是零散的,怎么拼起来呢?大家一起想办法,根据平时做手工的经验,把凸起和纸缝拼插在一起,恐龙一下子就站起来啦!然后拿起画笔,还不忘给恐龙穿上漂亮的衣服。
孩子们为恐龙建造了侏罗纪世界、城堡、别墅,还有游乐园……给恐龙们设计了一个完整的家。
(2)重塑恐龙的秘密——创意艺术坊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孩子们结合阅读过恐龙绘本、听过的恐龙故事,参照漫画的风格,画下了一幅幅生动的恐龙故事连环画,并将画纸装订了起来,每一张都有属于孩子们自己的恐龙故事哦!
制作拼贴恐龙
用超轻粘土制作恐龙
(3)解密恐龙实验——小小考古家
孵化恐龙蛋
制作恐龙化石
(4)探索恐龙形态——益智工厂
恐龙影子找一找
恐龙连连看
一场生动有趣的恐龙探索之旅告一段落,这场通过孩子的兴趣激发的探索活动通过亲子调查、共同讨论、探秘活动、创意活动,满足了孩子对恐龙探秘的遐想,加强了孩子们对恐龙的了解,萌发了孩子们对恐龙的情感,充分调动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主动性,也打开了孩子们无限遐想的大门。
文字编辑:沃佳伦
图文编辑:沃佳伦
责任编辑:金姗霞
总 编: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