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藤慧研】评价中支持儿童
——朝七一部游戏评价案例研讨
朝七一部的老师们围绕项目式区域游戏的观察评价,多元化的呈现儿童的学习历程和思考过程,开展了一场评价案例的研讨活动。老师们相互交流在项目式区域游戏中如何通过评价,不断激发幼儿回顾、反思,来推进幼儿的游戏。
现场研讨 思维碰撞
为什么评价?
评价的方式
评价应基于大量的观察,有效的观察才能有科学的评价,从而能适宜的推进儿童的游戏。教师在游戏中有不同的角色,观察评价应融合角色而行。
案例分享,经验提升
中一班
《多元化评价在项目式区域游戏中的运用》
建构区——评价
追随孩子的兴趣
在进行小小设计师活动中,借着叠高拼搭的契机,我们跟随孩子的好奇心,从“哪些材料可以用来搭建高架桥?”的谈话入手,展开了我是设计师的活动。希望孩子们在我是设计师的活动中迁移生活经验,建立良好的科学探索精神与合作能力。
搭高架桥引发的好奇
我们与孩子们一起讨论,拼搭高架桥。当面对建构区域材料时,有孩子问:“用哪种材料好呢?”“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叠高?”“最喜欢的材料是什么?”……
通过高架桥评价记录表1 ,可以让幼儿了解生活中哪些材料可以进行建构叠高,并进行记录。同时孩子们可以根据表格上的记录,大胆介绍自己喜欢什么材料来进行搭建,认真倾听同伴的介绍。
从这份调查式评价记录表中幼儿自评,可以看出幼儿对哪些建构材料感兴趣,以及前期经验铺垫怎样可以有层次有坡度的搭建高架桥。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支持,为后续活动做了充分的铺垫。
搭建高架桥的讨论
通过搭建高架桥的评价表2的反馈信息,孩子们也说出了自己搭建时的困惑,同伴们一起帮助解决。最后,聚焦高架桥坡度的搭建,孩子们开始头脑风暴,怎样才能建出坡度小又安全的坡道呢?
从高架桥评价记录表2中,大家想出了垫高、延长坡道,设置转弯,逐步缩短支柱的好方法来解决高架桥的坡度,在记录的同时建立了小组概念,有初步合作意识,通过评价与分享,孩子们对后面的搭建充满信心。
美工区——评价
我们在美工区域中,孩子们结合自评反馈的内容,再进行地图的绘画设计,进行互评。评价他人绘画地图的亮点,以及一些建议,来更好的推进孩子们能用简单的图示来代表相应的建筑物与其他风景,推进小小设计师的活动。
中二班
《可视化评价在镜子王国中的运用》
孩子们在科学区中,对镜子产生了兴趣,在寻找镜子中有人提出:大镜子和小镜子有什么不同?
他们进行了探索与验证,以翻页书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区域中的问题与发现,发现各种各样的能照出自己的镜子,又分组在区域里寻找能够照出自己的镜子,以观察单的形式进行记录和分享。
通过与主题墙的互动操作找出解决镜子碎了的好办法。教师在项目式区域中运用拉拉书、绘画表征、调查表、主题手札、与主题墙的互动操作等可视化评价方法,收集幼儿的问题和想法,获取幼儿园的探究与评价信息,来推动幼儿在项目式区域游戏中的学习。
我们的思考
幼儿园一日生活皆课程,评价要聚焦幼儿的生活和游戏,立足于问题和儿童的需要,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科学地评价。
1.评价在各类评价方法的运用中,教师要注重基于一定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操作。
2.在评价的实施过程中,遵循尊重现状、真实落地、多主体参与的原则,进行多维度发展性的评价。
3.从单一评价走向整体评价,将评价贯穿在幼儿项目区域实施的每个环节,关注评价与学习的关系。
通过本次教研活动让我们的观察更聚焦、分析更有依据、互动更具实效。我们将带着研修中的思维继续前行,在与孩子的共需中共同学习。
文字编辑/李丽
图文编辑/高丹
责任编辑/洪娴
总 编/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