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宝藏哦!
快来瞧瞧吧!
每天要
开开心心
去春游
和伙伴一起
玩耍
学会一种乐器
快点回到
幼儿园
做金牌小管家
一起玩定向游戏
做小小护旗手
前言:
大班的下学期,是幼小衔接的重要阶段,而再过几个月,大班的幼儿即将告别老师和同伴,进入下一个阶段的小学生活。我园每到这个时期都会开展许多丰富多彩的活动——主题家长学校、走进小学实践参观、大班毕业系列项目活动等等。
今年由于疫情,这些有趣的线下活动都受到了影响,那么居家幼小衔接该怎么做呢?
幼小衔接是什么?
幼小衔接就是提前学习小学的知识吗?
当然不是!
由于外在环境、教育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式等因素的不同,注定了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不同。
孩子需要做好心理、生活习惯、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准备来适应完全不同的小学生活。
那幼儿园与小学有哪些不同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2
3
4
5
6
7
8
总结如下:
幼小衔接在家中怎么做?
小学和幼儿园相比,比较大的变化是每班孩子数量增多,教师数量减少,一些简单的事情必须孩子自己去做,这就要求孩子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作为爸爸妈妈,我们可以在家这样做:
1. 生活习惯培养
(1)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培养孩子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自理能力。
(2)要求孩子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学会简单的劳动技能。
滴 滴 滴 ~
劳 动 打 卡
(3)在学习生活中,要注意培养孩子的时间观念。例如可以有意识地安排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些事情,比如上厕所、喝水等。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好品质。
(4)合理安排一日生活。
合理安排作息
时间计划表
2. 行为习惯培养
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培养非常重要,要从小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不可忽视和放松。
(1)养成良好的坐姿习惯。
(2)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爸爸妈妈可以在进行学习活动前,给孩子十分钟的准备时间,让孩子做喝水、上厕所等准备工作,当学习活动开始后,就要求孩子专注及投入。
(3)养成有礼貌的习惯。在家中与孩子交流时,需要关注到孩子的文明用语。
礼 貌 用 语
不客气、没关系、对不起、你好、谢谢、再见
(4)养成爱卫生的习惯。
3. 学习习惯培养
(1)良好的倾听习惯。
(2)正确的读写姿势。
读写姿势要正确,身体坐正书放平,手离笔尖有一寸,眼离书本一尺远,胸离桌边有一拳。
4. 良好的心理准备
对于即将离开幼儿园
进入小学的孩子来说
这是他们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因此
幼儿入学前
一定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准备
(1)对小学生活感兴趣
积极的情绪会帮助孩子克服很多问题。爸爸妈妈在家可以和孩子们多聊聊关于小学的事,了解孩子们对小学的向往。同时了解孩子对上小学的困惑及担心,帮助孩子收集一些资料来解决疑惑。
(2)和哥哥姐姐聊一聊
我们可以通过和上小学的哥哥姐姐视频聊天,采访一下他们,了解一些关于小学各个方面的问题哦!
(3)查阅小学的各种设施及环境
请爸爸妈妈上网为宝贝们收集一些小学的照片,我们来一个“云参观”。
参观结束后,可以用画笔记录下你心目中的小学!
参加体育活动、举行升旗仪式
就要上小学的哥哥姐姐们
你们准备好了吗?
学
这一次我们通过这本《大卫上学去》
来认识一下这个
刚刚进入学校的集体环境中,
但是总是不能好好的
遵守学校的规矩的顽皮的大卫。
迟到好像是 调皮鬼的专利,看大卫的表情,有点不好意思,又有点像干了什么坏事没被发现的庆幸。孩子迟到了,总会为自己找很多理由。但是大卫没有说什么,只是傻笑。
大卫右手拿着一支粉笔,他应该是在黑板上做题了,而且做对了,所以好得意啊!他肯定平时非常活泼,不过课堂上可不是好时机哦!
大卫又发现了一个新鲜事物—口香糖。
原来口香糖不但可以嚼,还可以拉成各种各样的形状呢。一看就知道大卫非常兴奋,都不管是在上课就开心的玩了起来。
这是小男孩对小女孩的恶作剧了,
爸爸妈妈们应该很熟悉这个情景吧?
两个小男孩打架了,
还不承认是自己先动手的,
互相指责呢。
可是食物被扔得满地都是,
是不是太浪费了?
小班的宝贝们
今天分享的
绘本故事叫《收起来》
小熊每次玩完玩具,随手丢在一边就走了,这次玩具们生气了,它们把小熊喊了回来。
最后,小熊有没有好好收拾玩具呢?
精彩内容:
哎哎,小熊,
你去哪儿呀?
等一下,小熊——
你不和我们玩了,那就让我们回家吗?
呜——,哇
好的,好的,别哭了。
我把你们收起来,好吗?
收起来,收起来,
嗨嗨哟,嗨嗨哟
小熊都会收拾玩具了,
我们的小朋友呢?
受到了小熊的启发,
小朋友们纷纷 开始 行动了!
一起来看看成果图吧!
哇,我就是最棒的仔!
能干的宝贝们
好习惯
继续保持
遵守规则 是为了我们能有好的阅读环境哦!
但也要记住
偶尔有特殊情况比如他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
也可以不遵守规定
精彩内容:
说故事时间到了,
这个活动也没有任何和狮子有关的规定。
说故事的阿姨有点紧张……
文字编辑:中北园区全体教师
图文编辑:沈奕凝
责任编辑:李虹
总 编:孔蓉萍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