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帮助孩子寻找生命的支点
每一个儿童,都有一个小世界!
他们在自我的小小世界里,触摸、感知、倾听、理解,用充满着好奇的眼睛探索着未知领域的秘密,用童言稚语装点生命的惊喜!
在欢声笑语的幼儿园里,每天孩子们都在这里上演着属于自己的成长故事。我们将这些故事记录下来,因为总有一天,孩子会长大,总有一天,你想要回忆孩子成长中的点滴,总有一天,当你回忆起这些点滴时,你会悄然欣喜!
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这里每天发生着不同的故事。每一个故事背后,又包含着很深的育儿道理和值得幼儿园老师、家长深思的问题。
从2019年新年第一天开始,成都市第一幼儿园将推出大型幼儿成长纪实——《成都一幼的1001个成长故事》,幼儿园将每天精选一个在幼儿园发生的故事,通过情景再现、老师解读、家长指导等内容来指导老师和家长更加科学的育儿,认识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
关于孩子们的故事,我们慢慢地讲,你细细地品,用“最长情的告白”陪伴孩子们的成长!
“我真的不会”
情景正在发生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有一个特别的任务,猜猜是什么呢?”
正当孩子们兴致勃勃大胆猜测时,我拿出用彩泥制作的“蘑菇房子”让孩子们惊喜万分。
在孩子们积极的情绪下,我慢慢地讲解了制作“蘑菇房子”的材料及方法。
可就在发放材料让孩子们自己操作时,突然听到:“老师,我不会…….我不会……”
我猜想可能是刚才的讲述不够清晰,于是便带着孩子们边讲边操作起来。
谁知刚讲到一半又听到大喊:“我不会……我真的不会……”
抬头一瞧,只见豆豆、糖糖和丁丁他们做了一半的房子就放一边嘴里直嚷嚷,习惯性的等着老师帮助,却不肯继续操作。
幼儿园老师说
在艺术操作自我美感发展的基础上,孩子们通常不能够做出一些较为细致的艺术作品;个别幼儿因为新鲜感可能前几分钟还津津乐道的自己操作,后面因为碰到操作上的困难选择性的放弃,会呼喊:“老师,这个我不会,来帮我弄下……”表现出习惯性的依赖。因此,创造一个趣味盎然的操作环境显得尤为重要。
充分利用了一些方式来引起孩子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如:当孩子说“我不会”时,先请他去看看动手能力较强的孩子是怎样做的,并鼓励其尝试,“也许你也能当小老师来教教别的小朋友”。以这种方式刺激孩子的操作欲望,从而改掉习惯性依赖;适当的鼓励和赞扬,自然也会有更多孩子愿意主动去学习去操作。
写给家长的话
每个孩子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大不相同,这跟习惯息息相关,也跟家庭教育的方式紧密相连。为什么有的孩子能持之以恒,而有的孩子遇到困难就依赖帮助?试试这样做吧:
父母要做好榜样,更多的是提醒孩子注意,让孩子看看父母遇到问题时是怎样处理的,是怎样坚持把事情完成的;让孩子学会直观的面对问题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尽量不要直接出手帮助,而是引导孩子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要溺爱孩子,这样才能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坚持毅力。
父母平时给孩子制定的任务或者要求孩子完成的事情,不要超出孩子的能力范围。如果让孩子去做的事情太难会起到反作用,因此适度即可。更多的给与孩子鼓励和适当的放手能让孩子更快地自我成长。
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用爱帮助儿童寻找生命的支点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成都市第一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