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幼时
衔接有度
健康
开心
快乐
花开有时,衔接有度。
孩子们如待放的花蕾,
在爱的滋养中不断成长。
幼小衔接的每一帧画面,
都蕴含着浓郁的生活气息、
强烈的生命味道,
是幼儿园和小学的双向衔接。
了解学前教育宣传月
活动时间:
自2012年起,教育部将5月20日至6月20日定为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今年是第11个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
活动主题:
“幼小衔接,我们在行动”
幼小衔接就是幼儿从幼儿园教育走向小学教育的过程,是结束以游戏为主的学龄前生活,走向以学习为主的学习生活的过渡。为进一步贯彻落实2022年学前教育宣传月精神,全面深入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帮助幼儿做好入学的心理、行为习惯等各方面的准备,让孩子从容的跨入小学的大门,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小学的生活,崂山区实验幼儿园以“花开‘幼’时,衔接有度”为主题,开展了2022年全国学期教育宣传月的启动仪式。
什么是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顾名思义就是从幼儿园教育转向小学教育的过程。由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教育条件、生活环境都存在差异,初入小学的幼儿必然会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学会适应。如果进行了适宜的幼小衔接工作,这个适应过程会更加顺利,幼儿今后的学习、生活、健康、社交等方面也会发展的更好。
幼小衔接“接”的是什么
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衔接,更重要的是心理品质、行为习惯、学习能力等全方面的衔接。面对即将开始的小学生活,孩子们需要做好哪些准备?父母该如何帮助孩子们更好地适应?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幼小衔接家园共育指导要点”,做好“四个准备”,帮助孩子积极面对,顺利适应小学新环境!
心
理
准
备
一、向往小学生活
1.让孩子知道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为自己的成长自豪。
2.帮助孩子了解附近的小学,与熟悉的小学生交流,初步了解小学生活,激发入学愿望。
3.父母心态平和,以积极的态度感染孩子,避免将焦虑的情绪传递给孩子。
1.用尊重与平等的态度与孩子交流,多鼓励孩子大胆表达发表自己的想法。
2.培养孩子清楚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如“我想上厕所”等。
进入小学,孩子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同伴间容易出现矛盾和分歧,积极的情绪表达、良好的沟通、应变能力对他们尤为重要。
1.鼓励孩子大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开心、生气、难过等。
2.和孩子一起阅读情绪类绘本,培养孩子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帮助孩子适应小学集体生活。
生
活
准
备
独立和自主,是孩子顺利开启小学生活的必备能力!也是孩子自信心的来源!
1.父母有意识调整作息时间,帮助孩子逐步建立时间观念,养成按时睡觉、起床的习惯。
2.和孩子一起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拍球、跳绳等。
1.帮助孩子养成勤洗手等良好的卫生习惯,尽量减少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护视力。
2.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减少包办代替,如自己吃饭穿脱衣服、根据需要自主喝水、运动时自觉增减衣物。
培养孩子收拾整理的好习惯。父母可设置专用的物品、空间和抽屉让孩子收纳整理,并鼓励孩子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学
习
准
备
一、阅读倾听能力
1.做孩子的好榜样,少看手机多阅读,每周抽出一定时间和孩子一起阅读图画书,不对阅读成果有过高要求,让孩子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2.愿意当孩子的“听众”,多鼓励孩子把喜欢的故事讲给家人、同伴听。
3.培养孩子注意倾听的习惯,经常询问孩子“你听懂了吗?”“有什么不清楚吗?”
关注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鼓励孩子学习系鞋带、扣扣子,为孩子准备一些小型乐高、拼图、拼豆、折纸等玩具,在游戏中锻炼手部小肌肉。
1.保护孩子的求知欲,鼓励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耐心、认真地对待孩子的提问,能够和孩子一起寻找答案。
2.和孩子一起留心观察生活中有趣的事物和现象,利用生活用品做科学小实验……
社
交
准
备
1.多组织社交活动,帮助孩子多认识伙伴,消除孩子易怯、易畏惧的心理。
2.引导孩子学会分享与合作,遇到困难会互帮互助,会协商解决问题。
1.父母能够言传身教,自觉遵守各项规则。
2.让孩子知道常用交通规则和安全规则,提高孩子的安全防范意识,教会孩子在遇到危险时能够及时求救。
小学生活需要孩子独立完成各项任务,父母可以从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入手,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如帮忙取快递、和妈妈一起折叠衣物、帮助倒垃圾等。
为帮助家长加深对幼小衔接的了解,解答家长的疑惑,树立科学幼小衔接的观念,让孩子顺利度过小学生活,我们走进社区,与家中有即将步入小学生活的大班幼儿家长展开了交流。
从幼儿园到小学,不是翻山越岭,而是童年生活的自然延伸和过渡!我们要相信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每个孩子都是有发展潜质的,唯有信任和鼓励,才能让每个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发光!我们需要根据孩子的个性特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各种衔接准备,相信孩子们才能在不久的将来自信、从容的走进小学,开始新的生活!
END
文编|姚蓓蓓
美编|李佳敏
编辑|江晓男
校对|张 璐
审核|朱文娟
崂山宣传小组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青岛市崂山区实验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