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反思.启程
幼儿园课程质量一直是学前教育质量的关键与核心,推动着幼儿园课程质量的不断提升,一方面是全面推进幼儿园课程的改革,另一方面则要推进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实施。
那行进在课程革新的教育路上,则需要我们不断去审视课程评价的科学性和专业性,从而摆脱目前幼儿园的畏评价、不会评价、评价不科学等困境。为了帮助教师深度理解课程评价,提高教师科学评价的能力。海盐县万禄幼儿园盛邀省特级教师朱瑶为我们的教师答疑解惑。到底如何评价才能更好地促进儿童发展呢?
首先,朱特介绍和分析了“评价”的定义和价值:评价是推动学习的动力,不应该是跟着火车头的车厢。I-IDEA五维式课程以表现性评价理念为依据,对主题活动、生活游戏、环境中展开分享。
姚燕飞老师
聆听与内化之后,我对主题的评价有了更多的方向,日记式跟踪类评价,作品式记录类评价,互评式学习类评价和回顾式归因类评价都可以在我们的主题课程行径中适宜地运用,让评价随着主题活动线索展开能更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因材施教,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在主题的行径中,收获真经验和真体验。
通过大班《上小学啰》主题的开展,可以让幼儿在各种体验活动中,了解小学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的异同,萌发向往小学生活的情感,并愿意积极做好准备。尝试运用互评式学习类评价,在书包相关主题活动中;运用小组合作互评,关注他人如何爱护和整理书包,评价中逐步激励孩子们养成整理书包等生活好习惯;运用作品式记录类评价,也可以运用在小主题《与小学相遇》中,通过一系列小学作品,通过互评和自评,了解孩子们对小学生活的了解和喜爱程度,更好地可以进行个别幼儿互动,展开小学话题,消除对小学的一些焦虑。还可以通过日记式跟踪类评价,结合多个主题活动,幼儿对自己或同伴的表现进行评价,小步记录下每个孩子的进步表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快乐地为成为小学生做好了很多准备。
颜徐佳老师
幸运VS倒霉?
今天讲座中印象最深刻的是朱特在介绍“日记跟踪类评价”时提到的关于幸运和倒霉的话题。
我的感受是:
基于经验:幸运,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这两个字所代表的具体含义他们是不理解的,但知道倒霉和幸运是相对的。
借助支架,感知体验:
在此经验基础上,老师们借助绘本中黑白和彩色图片的对比,孩子们在看的过程中发现幸运和倒霉是交织的,是可以转换的。同时在讨论的过程中梳理出了将倒霉的事转化为幸运的事的正确方法,从而一步步感知幸运、理解幸运,并将这样的积极情绪状态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辅以共情,消积转换:
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必然伴随“意外”,如何将消极的事情转化为积极的情绪状态,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作为老师,我们在理解孩子当下情绪状态的同时,应辅以积极的语言和行为暗示,助推孩子直面难题、化解难题。
胡林芬老师
聆听朱特《幼儿园课程评价和架构与实施》报告,涉及到了自我评价。朱老师提到自我评价其实是一个自夸的过程,由此我想到:人在满足生理需求后,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得到赏识。
小班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他们慢慢开始需要自我肯定、自我满足。在幼儿园评价过程中,自我评价是很重要的内容。针对这样的情况,依据小班年龄特点、结合主题开展,我们可以尝试开展自我评价体系:如小班主题《我自己》幼儿对身体结构初步认识、了解后开展为自我服务的自我评价,我能大口大口吃饭,自己可以为自己贴上一颗漂亮的粘纸,在为自己赋能的同时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自我评价,使幼儿学会辩证地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在一次次地尝试、探索、创造中,不断地证实自己,增强自信心。
02.
生活游戏下的评价思维
陈佳老师
朱特在讲座中分享的“大班幼儿跳绳挑战记录”,让我们知道了原来跳绳评价也可以做得同样精彩。如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纸代表跳绳的不同记录,白色纸代表的是记录一次跳多少个,黄色纸代表的是记录一分钟跳多少,从而让老师知道了孩子的跳绳水平。过程中有自评、互评、老师评,也允许幼儿的个体差异。
大班孩子的跳绳记录评价,我们制作每人一本“个人挑战计划书”,内容可以是“挑战的项目”、“采用的方法”、“挑战的结果”。在结果的记录上除了可以记录一次跳几个、一分钟跳几个,也可以是连续跳几个,让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参与进来。
过程中采取激励性学习评价,根据不同幼儿的能力,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从而满足幼儿个性化学习的要求。如过程中可以是自评或他评,当看到自己或同伴进步了张贴五角星。教师的评价同样也可以是张贴星星,也可以是评价语言,即先肯定幼儿的努力与收获,接着再根据幼儿跳绳存在的问题提出努力的方向,比如动作的发展、情绪的变化。最后当幼儿集攒到10颗星后,可以实现一个愿望,如和老师一起进餐,做小老师,带幼儿园的玩具回家一次等等,从而激发每个孩子跳绳的兴趣,也让他们都能跳一跳摘到果子。当然过程中如果幼儿没有在挑战本上进行记录,作为教师可以允许他们不填,尊重幼儿现在的想法,但是后续要跟进,通过家园合作,共同帮助幼儿。
我非常认同朱特说到的同伴中交互式评价,让我们更好的看见了儿童同样是具备有评价自己与他人的能力。在活动中,通过对某一具体事物为媒介,引发幼儿科学客观的评价自我与他人。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引导幼儿能够大胆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与他人。
运用到我们日常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孩子作品的解读同样可以把机会给予到孩子们。让孩子们通过夸夸我的作品的方式,运用非正式的评价方式,比如绘画表征的来解读作品,提升同伴评价的参与度。
单金佳
李顾佳老师
听了朱特的讲座,感触最深的是朱瑶老师讲述的《环境中评价滋养的实践研究》,在环境中蕴含着渗透着儿童观、价值观、教育观,在环境中呈现积极的环境评价。
一、理念引领式的评价环境
环境是动态的,追随幼儿的想法与兴趣不断调整环境,特别是在楼梯的环境中,呈现的是创意楼梯、数字楼梯、回忆楼梯、班级故事楼梯等,经验传递与我们,拓展幼儿数学思维的同时,注重幼儿与楼梯环境的互动。
二、自我成长式的评价环境
此评价环境中,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机会去评价给予积极的暗示,环境的滋养渗透在师生之爱、同伴之爱、园所之爱、自然之爱等,特别是教师的情感小屋的存在也对幼儿起着深远的积极意义,让我们感受到的是评价环境的力量。
三、促进交往式的评价环境
搭建支架,建立拉拉勾桥、拥抱桥、握手桥等,共创温暖互动的关系,回想我们的环境也有这样类似的环境,但相对而言却并不是那么丰富,这也给了我们借鉴意义。
我们将在这次学习反思再次启程,进一步开展课程评价和帮助幼儿自主学习,在自评和他评的过程中,建立逻辑思维、批判性思维,提高情感的表达表现,真正做到“以评促学、以评促教、以评促合、以评保质”。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海盐县万禄幼儿园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海盐县万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