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吧
科研
成果推广
为了提升课题组长对课题研究进行相应的梳理和提炼的能力,为了让老师们了解课题组具体在做些什么,为了把成果真正地拿出来,让每个万禄老师享受到在成果提炼过程中总结出来的经验。万禄幼儿园于9月3日下午,在科研主任李凤霞老师的带领下,开展了“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地活动的研究成果分享会。
科研主任李凤霞老师表示,本次分享活动,是针对万禄幼儿园实际,又恰逢新的学期,中、大班即将开展本学期种植地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希望老师们把种植地活动当成孩子们成长的了另一个平台,能够通过分享活动,知道怎样充分发挥幼儿园种植地的价值,然后能够像研究组的老师们一样带着理念去开展种植活动。
本次成果推广分享活动的主要分享人是课题组长陈佳老师和其课题组核心成员顾银萍老师,她们分享的主题是《“全收获”理念下幼儿园种植地活动的构建研究》。
首先,陈佳老师阐述了其研究的理性思考,以虞永平教授的“全收获”理念贯穿其中,以课程意识来开展活动,并且十分明确课题研究的研究目标。在这样的理念支撑下,去突破单纯对植物果实的物质性收获,更加重视幼儿经验的获得,引发孩子探索“种什么”“怎么种”“怎样管理”“收获什么”。
其次,陈佳老师具体讲述了其研究的过程与实践。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既满足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求,也满足农作物的生长需求,形成基地种植序列。并且,通过三方联动,自主管理,盘活种植地“全收获”模式。通过老师与孩子一起动手实践,一同参与种植活动,让孩子真正地有了体验。
然后,顾银萍老师为了激发孩子在种植地中的主人翁意识,培养管理能力和责任心,引导孩子采取管理与观察同步的方式,鼓励他们用眼看、用鼻闻、用手摸、用笔记等多种方式来参与种植地的管理,从而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顾银萍老师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案例分享,让老师们感受到了孩子们的自主管理与分工合作。
其实,在研究的过程中,两位老师也是一边实践,一边思考。没有一种教育可以一蹴而就。真实生活就是幼儿教育的优质资源,而幼儿真实的生活应该就是种植基地不会因为周末、假期而疏于照顾。“谁来照顾?怎么照顾?”幼儿是问题的收集者,教师是话题的发起者,幼儿又是问题的解决者,教师同时成了幼儿的支持者。“全收获”理念下的种植地活动中,教师、幼儿双主体,保证了基地种植、管理工作的顺利落实。通过种植地记录本的使用,让孩子们与同伴进行分享、互相学习。家园合作也在多方面得到体现:幼儿回家询问、调查、采访,家长对种植的指导,不单单只是邀请家长来园就是家园合作,而是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顾银萍老师还向老师们分享了多元化的成果体验,收获的的不仅仅是果实,而是幸福的味道。因为在种植地里,最让孩子期待与兴奋的时刻之一就是收获这一刻,而作为老师需要做的就是支持他们各种各样体验美的活动。
最后,两位老师表示,在活动过程中要注意多元评价,重在让孩子表达,从而推动种植地滚动式开展。
分享过后,现场的老师针对两位老师的分享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记录本的使用是否需要?
记录本的使用是为了什么?
孩子为什么要去记录?
通过一系列的追问,现场老师发现:
记录的内容可以有很多,但前提是孩子自主、自愿的,而不是老师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好看而去记录。
分享和记录其实是一体的,对孩子来说,分享的过程很重要。
记录不单单是孩子,而是老师和孩子共同行进下的一种记录。
记录的内容可以不局限于自己班,可以拓展到与其他班级的沟通与交流,留言、写信等等,引导孩子学会用更多的方式去表达。
记录不是为了记录而记录,老师心中要有自己明确的目标性,要有意识地去寻找孩子的问题与表现。
那么,有问题时,是让孩子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是老师提出问题让孩子去解决呢?
我们的老师往往都很“着急”,急着让孩子去做好。其实,我们不需要太多的预设,让孩子自主,慢慢地,一步一步走过来,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享受“全收获”的过程才是最重要的。
通过本次园级课题成果推广活动,老师们不仅对种植地研究的过程和方法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还学习和引发了更多关于种植地的新思考。在接下来开展的种植地活动中,继续在实践中思考,在研究中成长!
end
编辑:顾婧霞
审核:李凤霞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海盐县万禄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