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绘本已被国际公认是最适合幼儿阅读的图书。绘本依靠文字和图画共同叙事,图画不再作为辅助和诠释文字的点缀。近年来,绘本作为幼儿早期阅读的载体,其使用率一直不断提升,但作为一种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载体,绘本在我国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运用还不多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创造条件让幼儿接触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也指出,“幼儿园艺术教育要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要寓教育于游戏和生活之中”。由此可见,幼儿园美术教育应当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艺术欣赏和体验、表现与创造的机会,而绘本正是这样一种结合了绘画艺术和文学艺术的综合性书籍。
本研究拟以绘本《黄雨伞》为例,探讨如何以绘本为载体开展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以期为丰富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形式提供参考。
幼儿园中常见的美术教育活动可以分为绘画活动、手工活动和欣赏活动三大类。本研究以绘本《黄雨伞》中的美术元素为出发点,从幼儿园美术教育活动的不同角度入手,探究绘本与幼儿园不同类型美术教育活动之间的融合点。
◆绘本在绘画活动中的运用
结合绘画活动的特点,绘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丰富幼儿园的绘画活动。
1.欣赏绘本图画,丰富幼儿的绘画形式
视觉形象永远不是对于感性材料的机械复制,而是对现实的一种创造性把握,它把握到的形象是含有丰富的想象性、创造性、敏锐性的美的形象。〔1〕绘本画家基于对幼儿生理、心理特点的理解,以及对所要创作形象的观察、想象、提炼,并结合点、线、面、空间等美术元素和形式美的法则,逐步设计出符合幼儿审美的视觉造型。在绘本《黄雨伞》中,画家抓住鸟瞰视角下雨伞的形象特点,对雨伞的线条曲度及伞顶方向做出细微的调整,使雨伞造型变得简洁、生动、可爱,同时富有童趣。
在视角方面,《黄雨伞》中的画面主要采用了鸟瞰视角。鸟瞰指从高处往下看。在绘本中,大部分画面只能看到小雨伞以及各种建筑,看不到伞下的人(见图1)。这样的处理方式突出了雨伞的主体形象。从画面构图角度看,《黄雨伞》的画面主要采用了六种构图形式。对分式构图指将画面上下或左右分为2 ∶ 1的两部分,即横分式和竖分式。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部分是陪体(见图2)。三分式构图指将画面分成三等份,包括横向三分式和纵向三分式。每一份中心都可放置主体形态,适宜表现多形态平行焦点的主体,构图简练、平稳(见图3)。环形式构图指主体处四周呈环形或者圆形,可产生强烈的整体感,常用于着重表现场面,渲染气氛,不需特别强调主体(见图4)。S式构图指静物呈“S”形,具有韵律感(见图5),常用于表示曲径、小溪等画面。分散式构图指将不同的人和物分散地按“满天星”式进行构图,使画面看起来十分丰富(见图6)。放射式构图指由一个中心点向四周扩散,具有开阔、舒展、冲击力强等动感效果(见图7)。
图1 鸟瞰视角
图2 对分式构图(横分式)
图3 三分式构图(横向三分式)
图4 环形式构图
图5 S式构图
图6 分散式构图
图7 放射式构图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绘本《黄雨伞》的画面造型,并结合具体画面为幼儿讲解鸟瞰的视角以及不同的构图,以丰富幼儿的绘画形式,引导幼儿大胆创作。
2.大胆想象创编,扩展幼儿的绘画主题和内容
绘本利用图文讲述故事。在以绘本为载体开展绘画活动时,教师可以先让幼儿看图说故事,大胆想象创编,之后引导幼儿把自己的想法画出来。此外,教师也可扩展相应的主题来帮助幼儿思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由《黄雨伞》的故事联想其他相关的绘画主题,启发幼儿思考,如下雨天可以怎么玩等。再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尝试进行绘本创作,即将同一主题下多次绘画活动中的单幅绘画作品串联起来,将绘本与绘画巧妙结合,扩展绘画内容,激发幼儿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感知画面色彩,增强幼儿的色彩认知和画面表现力
上世纪六十年代,陈立、汪安圣的研究表明,幼儿对色彩的偏好排序为红、蓝、绿、黄。〔2〕刘少英等人2014年的研究表明,4~6岁幼儿对色彩的偏好顺序为红、黄、橙、蓝、紫、绿。〔3〕另有研究表明,幼儿最喜欢的颜色主要是红色色调区域和明度最大的颜色,且不受物体的颜色特征以及幼儿经验、性别和年龄的影响。〔4〕在绘本《黄雨伞》中,雨伞的颜色涵盖了各个色系。画面中最先出现纯度较高的红、黄、蓝三色,之后出现橙、绿、紫等颜色。这些颜色的出场顺序符合幼儿的颜色识别偏好。此外,为了表示雨天,绘本中的画面使用了灰浅的背景色,再使用高纯度颜色来描绘雨伞,用灰色的背景来烘托彩色的雨伞,在视觉上显得更加出挑和明显,增强了画面表现力。感知画面色彩后,幼儿可以尝试模仿,以提高色彩认知和画面表现力。
◆绘本在手工活动中的运用
手工活动是指幼儿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使用简单的工具,对材料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各类艺术品的活动。手工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还可以帮助幼儿启发思维,形成积极的审美情趣。以绘本为载体进行手工活动,既可以与语言领域的活动相互融合,又可以丰富手工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增强手工活动对幼儿的吸引力。
1.借助绘本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手工活动的开展需要一个切入点。教师通过带领幼儿逐页阅读绘本画面,引导幼儿感知雨伞的形状、颜色,激发幼儿进行手工创作的兴趣。
2.提炼绘本主体形象,开展适宜的手工活动
在小班的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直接为幼儿提供一把小型透明雨伞,再为幼儿准备丰富的装饰材料,让幼儿综合运用剪、搓、撕、贴、折等技法装饰小雨伞,感知和欣赏不同材料所特有的美感,为手工活动增添趣味性。在中班的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各色圆形彩纸、小木棍、吸管、双面胶,让幼儿通过折、贴的技法制作小雨伞。在大班的手工活动中,教师可以提前准备好雨伞图纸,让幼儿先在图纸上自由作画,再使用剪、折、贴等技法制作雨伞。
绘本在美术欣赏活动中的运用
美术欣赏活动是幼儿园美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术欣赏活动中,教师引导幼儿运用感官、想象等对美术作品进行欣赏,体验造型美、色彩美和形式美等艺术元素,从而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1.感知画面艺术元素,丰富幼儿审美经验
色彩鲜艳的雨伞是绘本《黄雨伞》的主体形象。画面从先出现的一把黄雨伞,到后面出现各种颜色的小雨伞,色彩的丰富程度逐步递增。丰富的色彩给幼儿在视觉上带来了别样的体验。此外,画面中各种疏、密的构图变化,交代了故事情节的走向,让幼儿只欣赏画面,就可以想象出小雨伞的故事。针对小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认识画面中不同的颜色,激发他们对于色彩的兴趣。中班幼儿处于绘画象征期,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观察画面中的一些几何图形、线条的变化,加深幼儿对于象征符号的印象。针对大班幼儿,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欣赏画面的整体美感,感受色彩、平衡、构图之间的关系,为其之后的美术创作积累经验。
2.关注画面细节,提高幼儿读图能力
在运用绘本开展美术欣赏活动时,教师不仅应当引导幼儿关注内页画面,还应当挖掘封面、环衬、扉页、结束页上所隐含的美术元素,让幼儿仔细观察,尽情猜想,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如此,才能让幼儿学会读图,即通过画面的图像、色彩、细节等元素理解故事内容,欣赏绘本作品。
◆基于幼儿需要和幼儿审美心理特点选择绘本
不同阶段幼儿的思维特点和感知理解能力不同,情感体验和生活经验也有所差异,对绘本的感知和理解也会有所不同。教师在挑选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时,应当综合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情感体验、美术能力发展水平等因素。
小班幼儿处于直观行动思维时期,对熟悉、具体、生动形象的事物感兴趣。在美术欣赏方面,幼儿更喜欢明艳的色彩、具体生动的形象。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当尽量挑选画面简洁、色彩鲜艳、主体造型夸张的绘本作品。中班幼儿处于具体形象思维时期,开始尝试对具体的事物进行概括分类,有主观的创作意图,具有一定的造型能力。幼儿可以用极简的线条和图形表现事物的特征,但象征符号的储备相对贫乏。在美术欣赏方面,中班幼儿开始有明显的色彩偏好,喜欢欣赏多种图形平列式构图。因此,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当挑选线条、色彩运用较为丰富的绘本。同时,绘本的故事应当主题清晰、富有想象力,情节应当有一定的起伏变化。大班幼儿的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对新奇的事物充满好奇。幼儿开始真正运用绘画的方式,有目的地再现周围事物和表现自己的经验和情感。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挑选画面线条、色彩、构图更为丰富的绘本。同时,绘本的故事情节应当跌宕起伏,人物性格特征、情感变化也应当更加多样化。此外,针对不同阶段幼儿的绘画能力发展水平,教师应当根据绘本难易程度,设计开展递进式教学活动。
◆基于明线叙事突出、暗线情节清晰的原则选择无字绘本
无字绘本一般具有强烈的叙述性和连续性。从基本框架分析,它分为明线和暗线两个方面。明线包括基本元素(色彩、线条、形状)、构图取景(视角、画面构图、细节等)、叙事方式(跨页、分割小图),暗线包括主角(表情、性格、外貌、动作等)、背景(时间、空间)、情节(故事性)。从明线角度分析,教师应当为幼儿选择基本元素多样、构图取景丰富、跨页注重故事呈现的绘本。从暗线角度分析,教师应当为幼儿选择主角表情、性格、动作有明显变化,背景呈现有序,情节合理的绘本。
◆充分发挥绘本的美术教育价值
利用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涉及绘本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活动的评析与反思等环节。教师运用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前应当先对绘本作深入分析。教师不仅应当了解绘本画面呈现的故事,还应当了解绘本的作者、创作背景及意图以及画面的表现形式、风格等,以寻找其中的美术元素,更好地发挥绘本的美术教育价值。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当重视提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幼儿很容易观察到绘本画面中的颜色、线条、形状等图像基本元素,但是对于构图、视角的理解较为薄弱。教师应当通过有效的、有引导性的提问,引起幼儿对这些美术元素的注意,以此激活幼儿的审美经验,提升幼儿的审美鉴赏能力。此外,教学活动离不开评析与反思。在开展相关教学活动后,教师应当及时记录、反思活动的不足,以进一步完善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为今后利用绘本开展美术教育活动打下扎实基础。
参考文献:
〔1〕鲁道夫·阿思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滕守尧,等,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3.
〔2〕陈立,汪安圣.儿童色型爱好的差异〔J〕.心理学报,1965,(3):265-269.
〔3〕刘少英.4~6岁幼儿颜色偏好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2004,(3):669-670.
〔4〕李文馥.幼儿颜色爱好特点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5,(5):9-14.
图文编辑/周珊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