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在北京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一个孩子搭的长城引起了班上其他孩子的注意,就这样,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孩子加入到搭建长城的队伍中来,“长城工程”随之全面展开。不仅如此,班上一个又一个孩子利用假日登上了真正的长城,他们带着自己的热爱,带着自己的期待,身临其境,见证历史,记录了和长城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了解了长城这一世界奇迹,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
10月的一天,涵涵在美工区剪了一座纸长城,他在分享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剪的是长城,国庆节妈妈带我去长城玩了,长城很长很长,明天我还要去建筑区搭长城!”第二天,涵涵搭建的长城很快吸引了一些孩子的注意。就这样,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孩子加入到搭建长城的队伍中来,“长城工程”随之全面展开。
综观孩子搭建长城的游戏内容及过程,其中包含了积木建构和文化建构,积木建构是指孩子们在整个搭建长城过程中的一次次发现与突破,而文化建构是指贯穿于整个搭建过程中的孩子们对长城的认识与理解。
▌一、积木构建——搭建长城时的一次又一次突破
1.初次搭建长城
这一天,涵涵带着自己制订的计划来到建筑区想要搭建长城,他先选择长条木板来做长城的天梯,再用小长方体积木来做长城的城墙。他的做法很快吸引了阳阳的参与,他俩一边看图片一边商量怎么搭建。在一旁搭建炮楼的勋勋看出他们搭的是长城,便迅速将自己的“炮楼”与“长城”连接起来,嘴里还念叨着:“我搭的是长城的烽火台。”就这样,“长城”初现雏形。
在活动结束后的讨论环节,这几个孩子与班上其他孩子分享了作品,其他孩子在赞叹之余也提了一些建议,比如,他们搭的烽火台不是很像;长城是建在山上的,他们搭的是铺在地上的;长城是有高低起伏的,他们搭的是同样高度的。
讨论结束后,我在思考:是否应该将长城的照片贴在墙上给予幼儿进一步的支持呢?搭建长城是幼儿出于一时的兴趣,还是他们真正愿意并喜欢做的事?我决定静静观察后再行动。
2.第一次突破:高低起伏、有烽火台的长城
第二天,涵涵、阳阳、勋勋依旧选择了建筑区,腾腾也加入搭建长城的队伍中。
为了让“长城”看上去是建在山上而不是平铺在地上的,腾腾想到的方法是在积木下面垫上塑料小凳子;为了让“长城”看起来高低起伏,阳阳想到可以利用不同高度的椅子做支撑;为了搭出像样的烽火台,涵涵多次走到电脑前让我帮他搜索图片。就这样,不到一个小时,“长城”出现在了睡眠室的空地上。
在这次活动的分享环节,四个小伙伴自豪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作品的新突破,其他幼儿也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观点:“这次搭的长城和烽火台是连接起来的。”“这次搭的长城更长了。”“他们搭的长城有高有低了。”“有城墙,变得更加精致了!”“但是这个‘烽火台’,人是走不进去的。”……
在随后的几天中,孩子们不仅搭建了高低起伏、蜿蜒曲折的长城栈道,还搭建了两端与长城栈道相通的烽火台。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之间思维、观点的碰撞推动游戏走向深入。此时,教师是否给予他们分享的机会,是否鼓励他们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3.第二次突破:有八大关的长城
在与孩子们一起收集有关长城的资料时,孩子们不仅了解到长城有很危险的天梯、长城能容纳很多人,还了解到长城有八大关城。一天早上,洋洋带来了一张他和妈妈一起绘制的长城八大关图,这张图一贴到墙上,就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他们一有时间就会凑过去观看。这张图也为“长城工程队”带来了一次大“变革”。
在随后的建筑区游戏中,经常会听见这样的声音:“我想要搭山海关!”“我要搭玉门关!”“我要搭雁门关!”在为时一个月的搭建关城的过程中,24名孩子参与其中,孩子们的兴趣从搭建栈道转向搭建关城。他们对长城八大关城的了解越来越深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开始关注八大关城的位置关系
借助手绘图,孩子们都有意识地从东往西依次搭建自己喜欢的关城。每次游戏结束时就是“景区”开放的时段,孩子们会像游客一样依次参观各大“关城”,每走到一个“关城”还能听到相关“工程师”介绍自己的建筑。在一次将搭建作品与手绘图作对比的讨论中,孩子们有了以下发现:“长城一共有八大关,他们只搭出了四个关。”“山海关是从右数的第一关,旁边还有海。”“我发现玉门关是最后一关。”“我发现娘子关和偏头关是在最高的地方,可是我们都搭建在地上!”“我发现有的关与关之间离得很远,有的关与关之间离得很近。”
经过这次讨论,在后面的搭建中,八大“关城”一天一个变化,从刚开始杨杨找来钢琴凳做辅助,到后来言言用到桌子,最后到桥桥想到利用活动床做长城的至高点,每一次变化都体现了孩子们敢想、敢做的品质。
●开始关注八大关城的外形特征
为了满足和支持孩子们搭建关城的兴趣,我将八大关城的全景照片按照位置关系贴到了墙面上。一天,树树对我说:“我发现之前他们搭建的玉门关是不对的!你看这张照片,还能看到蓝天呢!说明玉门关与别的关不一样!”当树树将这一发现分享给大家时,孩子们开始关注起每一个关城的外形特征来。于是,孩子们进入了大发现阶段(见下表)。
●开始关注八大关城的周边环境
为了让孩子们对长城有更深入的了解,我将三本有关长城的绘本投放在睡眠室一角。有一次,言言拿着书来问我:“老师,玉门关边上的是火山吗?边上的这个是什么?”我告诉她:“这是火焰山,边上的是吐鲁番盆地!”他又问:“为什么玉门关看上去这么破呢?还是黄色的!”我说:“因为这个地方很缺水!”听完我说的话,他迅速在“关城”边上用椅子搭建了火焰山,还找来一张黄纸铺在地上代表黄沙。有了这次对话与分享,在随后的搭建中,“山海关”周边出现了蓝色的“海”,“娘子关”周边出现了高高的“山”,“长城”就这样越来越有韵味了。
孩子们进行着一次次的搭建,在每次的游戏准备阶段,教师主要扮演建构经验与资料的提供者、游戏场地的创设者、游戏时段的规划者;在游戏进行阶段,教师主要扮演观察者与支持者;在游戏结束阶段,教师除了扮演倾听者和提问者,更重要的是提供一个足够宽松的“场”让孩子们充分讨论,成为自己游戏的解说者。
▌二、文化构建——孩子与长城的一个又一个故事
1.了解长城的历史
在搭建长城的三个月里,孩子们每一次的突破都离不开对长城新的认识,也离不开对历史新的了解(见下表)。
这些渗透在日常的教育活动,让孩子们对自己所搭建的长城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从他们每天期待多看一会儿长城纪录片的话语中,从他们熟练地说出自己所搭建的关城在中国什么位置的对话中,从他们对“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解读中,我感受到了一块一块热爱中国历史文化的砖石在孩子们心中不断建构。
2.记录不同个体的学习故事
在搭建长城的过程中,每一个孩子都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点,都有着不同的兴趣,也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在观察之余,我记录下了发生在不同孩子身上的学习故事。比如,不怕困难,搭建物倒塌三次仍然坚持不懈的跃跃;善于观察,发现嘉峪关秘密的晨晨;敢于创新,尝试使用牛奶箱、塑料瓶等材料的洋洋;勇于突破,创新“关城”连接方式的扬扬;做事认真,追求精细与对称,并且执着地喜爱居庸关的树树;善于发现,第一个想到玉门关前黄沙漫天的言言;沉默踏实,将偏头关搭建得精致又形象的哲哲;勇于尝试,利用新方法架空搭建山海关的大妞和二妞;喜爱合作,总能给别人出好点子的杰杰;善于沟通,常常担当协商者与查漏补缺者的桥桥;享受搭建,每一次都亲手为自己搭建的长城插上五星红旗的右右……每一篇学习故事都记录了孩子的成长,我不仅读给孩子听,还将故事发送给家长。以下是家长看了学习故事后写的话。
跃跃妈妈写道:“你这次表现非常棒,能够在一段时间里坚持不懈地独立完成一件作品,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在这个过程中,你没有敷衍了事,而是遇到困难不言放弃,不断地面对问题,不断地完善作品,有耐心又细心,这种品质难能可贵!希望你以后继续开动脑筋,善于思考,做事从容自信,坚持做自己喜欢的事。爸爸妈妈会永远支持你!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喜欢和谐号,钟爱山海关,心动不如行动,万里长城八大关,继居庸关之后,河北秦皇岛,天下第一关,周末走起,期待更多发现和精彩瞬间。”
桥桥妈妈写道:“这些天,一直听你念叨着每天在幼儿园搭建长城的事情,而且有许多小朋友已经去过长城不同的关城。在昨天晚上和我的卧谈中,你说这个周末无论如何也要去一趟长城,还说就去居庸关吧,开车就能到,山海关太远,还得坐火车。今天看了老师发的这篇成长故事,我想说:‘抱歉,孩子!应该早点带你去实地看看长城,这样你在搭建的时候可能就有更多奇妙的想法。’你一直是一个可以给别人带来快乐的孩子,你能与每一个人都愉快地相处,可以和不同的小朋友找到不同的玩点,妈妈很佩服你!也经常悄悄向你学习,这个你不知道吧?最后,爸爸妈妈要对你说,谢谢你,孩子,你让我们感受到了热爱和坚持的力量。”
右右爸爸写道:“右右听完八大关的故事以后,又让我念了两遍自己搭建长城的那一段,看着自己搭建的长城,心里别提有多骄傲了。右右从小就是个爱国的孩子,每逢节日,小区里插上国旗,他都要跟国旗合影,家里的柜子上也摆放着国旗。当解放军一直是他的心愿,所以在知道了长城的作用是抵御外敌后,他对于长城的爱更加强烈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看长城’。让我们和孩子带着这份热爱,走遍万里长城!”
洋洋妈妈写道:“洋洋一动不动地听完这期成长故事,表情严肃而认真,生怕漏掉每一个细节。他与我分享班里建筑区的情况,讲他搭建的山海关,没想到他居然那么有创造力和表现力。我们非常乐意帮助他投入到喜欢的事情上。他第一次去慕田峪长城是在中班时的暑假,当时他只知道长城是伟大的建筑,是用来抵御外敌的。这次再去居庸关长城,他不但能详细地说出八大关的名称,还很有兴趣了解有关长城的诗歌。我们一起学习了《凉州词》《从军行》《送元二使安西》,他都能背诵下来。我想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学习故事让幼儿、教师、家长之间建立了连接,从10月中旬开始,班中一位又一位“好汉”登上了真正的长城,他们带着自己的热爱,带着自己的期待,身临其境,见证历史……试想,我们6岁时对长城是怎样的认识呢?究竟是什么让登上长城成为了稚子的向往?我想,是日常活动中的点滴渗透建构了幼儿内心对长城的认识与热爱,是学习故事让幼儿建构了对自己的认识,这就是学习的力量。
▌三、活动的特点及价值分析
1.良好的游戏环境
积木游戏作为幼儿园中常见的游戏之一,既有和其他游戏同样的价值,也有其他游戏所无可比拟的独特价值,它以易建多变的特点为幼儿构建了一种完全不同的学习空间。
我们为幼儿的建构游戏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比如,给幼儿营造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提供合适的材料;通过墙面创设以及撰写学习故事,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与热情;利用日常教育中的各种契机丰富幼儿的游戏经验,提升幼儿的建构技能;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园双方在沟通与共享中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2.基于儿童与基于关系
在游戏中,我们不仅要把握幼儿的兴趣,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且要真正看到每一个幼儿,发现每一个鲜活个体身上的闪光点,并给予他们不同的支持。学习故事、讨论分享、师幼对话、墙面创设,都是游戏中记录与支持幼儿奇思妙想的载体。很多幼儿从游戏的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从边缘走到中心;每一个幼儿在游戏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且这些角色在相互转换中推动着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长城。因此,“基于儿童”,让我们真正看到了儿童的形象、儿童的理论、儿童的力量。
在深入、丰富的游戏中,“关系”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幼儿与自己、同伴、教师、家长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从而在“长城工程”中表现得越来越自信。此次游戏中所提到的关系,除了幼儿与人的关系,还包括幼儿与周遭环境所建构的关系,比如,小到因为班级里张贴一张长城的照片而兴奋不已,大到热切期盼亲自登上长城,孩子们就在这样不断连接、激发、支持的“关系网”中获得真切的学习与发展。
3.激发幼儿对历史文化的热爱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历史文化可以滋润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操、培育人的智慧、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促进其生命质量不断获得提升。因此,从小让幼儿接触历史、热爱历史、了解历史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次游戏促进了幼儿对中国历史的认知,初步培养了幼儿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怀,让中国长城这一世界奇迹根植于幼儿幼小的心灵,让他们从小为自己是中国人而感到骄傲。10年、20年以后,他们也许还能记起与长城的这段故事。总之,爱祖国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以强烈的爱国之心、饱满的爱国热情去引领幼儿成长,相信他们爱的天空会更蓝,爱的天地会更宽广。
图文编辑/周珊
⊙作者:池雨蒙;单位:北京西城区三义里第一幼儿园;原文题目为:《孩子们与长城的故事》;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教育教学》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