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春天的礼物”爱心公益活动曾在幼儿园举办。活动开始只是一场旧图书的捐赠活动,孩子们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拿着自己准备的图书,送交到公益志愿者叔叔阿姨的手里。幼儿园制作了一块背景板,捐完图书的孩子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一起写上爱心祝愿和签名。当家长们了解到这些爱心图书是为了给山区孩子建立流动图书馆的时候,纷纷要求捐款,还要求捐助困难孩子,事后几天还陆陆续续有家长来咨询捐助的事项。
家长的意愿让人感动,我们也决定,公益活动要一直做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又明显感到幼儿园的孩子理解能力、认知能力、行动能力很有限,面对远距离的爱心捐献活动是被动的、短时效的,那么,怎么做才是适合幼儿的呢?我们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寻找初衷:为什么要做爱心公益活动
每次组织开展公益活动的时候,我们会收到家长的反馈:公益活动好啊,可以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参加公益活动,给有需要的人力所能及的帮助,奉献爱心,我们很支持;通过活动,让孩子接触不同的环境,了解社会,增长知识,开阔眼界,提升情感……
孩子们告诉我们:我想帮助别人,因为那些小朋友会很高兴;我的东西给了别的小朋友,这样就不浪费了;因为有些地方缺水、缺粮食、缺书,我们这里不缺,我们去帮助他们,这样他们就不会难过了;帮助他人是有意义的行为,爸爸妈妈、叔叔阿姨、老师都表扬我,我觉得很开心……
想对爸爸妈妈说
爱心公益活动的开展引领家长和孩子感受社会的正能量,帮助孩子建立与人类大家庭成员之间的联系,尝试了解什么是社会道德信念,通过为有需要的人服务来激发、鼓励孩子的社会行为,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真实性学习背景,使其在实践活动中不断产生新经验、新认知,由此建构情绪情感、知识技能、创造性和好奇心等方面的能力,让教育有更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爸爸妈妈这样做
●营造氛围,陪伴孩子融入社群,一起寻找活动的小伙伴。
●提供必要的认知信息,重视孩子的参与性,避免过多的包办代替。
●倾听孩子的想法和感受,帮助辨析,引导正面情绪。
寻找途径:我们去哪里献爱心
老师发现泥泥上幼儿园经常迟到。泥泥妈妈告诉老师,因为孩子早上都会在家楼下铁门那里徘徊,几天下来发现,孩子停留的原因是为了给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奶奶开门,帮助她顺利出行。这让妈妈很惊喜,也很感动,觉得要支持孩子的这一行为。和孩子交流以后,妈妈更加感慨的是:孩子觉得,帮助轮椅上的老人这件事情自己能做好,而且每次老人都会对他很开心地笑,孩子也很开心。这样他和老人成为了好朋友,好朋友之间更应该互相帮助。
基于这样的事例,我们开展了一次爱心公益活动“爷爷奶奶的微心愿”,请孩子寻找身边需要帮助的老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可以是自己的爷爷奶奶,也可以是邻居。孩子们行动,爸爸妈妈则负责图文记录和评价反馈。而后幼儿园还举办了图文展,为更多的孩子提供了行动引导。孩子们的行为感染了爸爸妈妈,我们也深受启发,原来公益活动还可以这样来做。
想对爸爸妈妈说
让孩子参与公益献爱心活动,旨在引导孩子理解,再小的力量也能帮助、温暖他人,从中感受社会的和谐。近距离的参与和积极互动能让孩子获得情感触动,特别是对幼小的孩子来说,品格教育和引导更是持久恒远的滋养。我们需要为孩子找到身边的资源,让孩子经常有机会、有能力、有渠道参与其中。爱是一个圆,出发是为了更好地回归,回归到孩子的生活中,形成自然习惯。
爸爸妈妈这样做
●就近原则,多考虑自家小区或周边资源。
●结合孩子年龄段发展特点,从身边小事做起,自然渗透。
●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需求,重视引导,不强求。
寻找方法:怎么参与爱心公益活动
举办公益活动,家长都会很热情地支持,甚至说:“老师,我工作很忙,不能参加了,但需要捐多少钱,尽管和我说。”有的家长直接让孩子把钱交给老师,孩子说:“我爸爸妈妈说没有时间来,老师,是不是出钱就可以了?”我们也会看到这样的情景:孩子跟着老师,接受指令,但为什么要做却不明白。这让我们觉得,公益活动还没有开始,就在爸爸妈妈拿出钱让孩子转交的那一刻提前结束了。
想对爸爸妈妈说
虽然很多公益活动是以不同形式获得捐资捐物去救助困难方来完成的,但对于低年龄段的孩子来说,亲子陪伴的过程更为重要。在这个过程中,成人的责任不仅仅是出资出物,更重要的是为孩子提供信息解读、情感传递、鼓励评价等帮助。因为成人的赏识教育会有效地启迪孩子的思维,激励孩子的积极行为,引发孩子的参与热情。成人要为孩子树立榜样。
爸爸妈妈这样做
●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共同参与和陪伴,树立榜样。
●保持平常心,捐赠时多考虑资源的再生和利用。
●对低年龄段的孩子,要多用一些行动来表示鼓励,如拥抱、互相击掌。
●重视孩子情绪情感的梳理,引导其活动前后的多元表达。
寻找定位:如何选择爱心公益活动
献爱心活动其实并不简单。在组织幼儿园的孩子参与爱心公益活动的时候,老师们会一次次地对活动场地、过程等细节安排进行研究和商讨,例如:考虑场所距离,交通便捷,安全性;考虑资源(包括服务对象)数量、特点,作为制定服务内容的依据;考虑家庭分组、搭配,幼儿承担的任务,活动的参与性和互动性;选择品格培养作为活动核心理念及评价导向,方便家长观察孩子时有侧重点,也作为家庭和幼儿园教育阶段性的重点要求;考虑前期知识、技能、经验的铺垫,情感引导;考虑后续延伸、评价、交流、反馈等活动的设计。
想对爸爸妈妈说
因为关爱行动一般都针对弱小群体,活动设计不妥会带给孩子负面情绪和抵触情绪,乃至悲观的心理,所以需要特别关注孩子付出爱的同时能够获得积极的感受、爱的情感;也要考虑到孩子率真的表达等行为,一不小心可能伤害服务对象,事与愿违。我们希望每一次的爱心表达是真情传递,是对童心和爱心的呵护。爱心公益活动的组织和参与,要让孩子从中获得更多的正能量,促使孩子愿意关注身边人的需要,乐意为他人伸出友爱的手,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成功感、愉悦感。
爸爸妈妈这样做
●尽量选择互动性好的场所和氛围。
●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温情、生活化。
●孩子参与过程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感觉。
●针对孩子个性心理,对资源有所取舍。
寻找价值:公益爱心活动后可以做什么
我们常常发现,带孩子参加他们喜欢的爱心公益活动时,孩子的表现和平时是有差异的。比如,孩子会起得很早,原本需要帮助的事情会自己干。记得有一次活动是爸爸带孩子去给养老院的爷爷奶奶做午饭,早上到菜场买菜的时候,孩子就会考虑到老人一般牙不好,告诉爸爸买软一点的豆腐、鱼类,水果要买香蕉;会想到爸爸做菜的时候,自己陪老人做安静的事情,因为老人腿脚不灵便,而且怕吵闹;知道不浪费,因为老人会比较节约,等等。从孩子的语言、行动和表达中,我们受到启示:老人老了,我们要带去关爱,而不是带去同情和怜悯。老人需要关爱,但也渴望付出,因此我们也给老人创造关爱孩子的机会。
想对爸爸妈妈说
公益爱心活动会给孩子带来各方面的收获,我们应认真梳理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用鼓励和欣赏的方式找出闪光点。
爸爸妈妈这样做
●了解孩子原有的能力和认知,积极倾听、采纳孩子的意见和建议。
●帮助孩子更多挖掘帮扶对象的优势改“帮”为“学”。
●活动后的延伸和回顾更有助于孩子情感、兴趣和能力的提升。
在这世界上,我们都爱着,也被爱着,让我们贴近孩子,还原生活,寻找爱的教育最自然的本色。
图片/网络
图文编辑/于少华
⊙文章版权归《幼儿教育·父母孩子》所有,欢迎转发朋友圈,如需转载请后台输入“授权”。
点击“”,在线订阅杂志。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幼儿教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