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大方居幼儿园 肖萌
幼儿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一个重要转折,是他们对外界环境的重新适应。科学有效的幼小衔接能够帮助幼儿进行角色转换,因此做好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缓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的坡度,从而顺利地向小学过渡。那么如何做好大班幼儿的幼小衔接工作呢?
一
提前了解小学生活,深化幼小衔接意识
幼儿在进入小学前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深化幼小衔接意识,提前了解小学生活,是为幼儿顺利由一个年龄阶段迈向另一个年龄阶段铺平道路。为此,进入大班后,我们经常利用晨会环节和过渡环节和幼儿一起讨论小学的生活学习情况。开展“幼儿园毕业倒计时”活动,和幼儿一起算数幼儿园毕业的剩余时间,每位幼儿认领一个数字,做成有自己特色的数字卡,所有的数字卡集合在一起,做成了毕业倒计时日历,每过去一天翻一页,每位小朋友都期待能翻到自己的数字卡,他们通过操作也感知到了在园的日子越来约少,成为一名小学生的日子越来越近,这也让他们在心理上做足准备。
在组织幼儿参观小学活动前,询问幼儿想要了解有关小学生活的哪些问题,和幼儿一起将问题分类,幼儿自由结组认领问题,做成问题卡,在参观小学时带着本组的问题卡,有针对性地去调查。在充分了解了小学的生活学习情况后,他们对即将进去一个新环境学习生活有了新的认识,对小学也充满了向往。
二
活动中推进,促进幼小衔接深入开展
拥有基本的自理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幼儿顺利升入小学的重要条件。大班幼儿在自理能力及为他人服务方面都应该有更高要求,同时大班幼儿具有竞争意识,因此我们通过开展整理书包、整理床铺、整理衣服倒计时等比赛活动,锻炼幼儿收拾整理和做事情不拖沓的能力。通过开展“漂亮的坐姿、我会握笔、上课要坐好、不会了怎么办”等活动支持幼儿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通过制定“我的一天”计划表、“体验课间十分钟”、模拟课堂等活动,提高幼儿的交往适应能力,为更好地适应小学的生活打好基础。
区域活动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合作交往,让幼儿在玩中养成习惯、储备知识、锻炼技能。因此在区域环境的创设和区域材料的投放方面我们都做了精心的准备,为他们同伴合作学习和个别化学习提供各种条件。如在每个区域环境中创设有声的互动墙饰,将幼儿的游戏经验分享记录下来,其他幼儿可通过扫一扫随时收听,这样在鼓励幼儿分享表达的同时也促进了同伴间相互学习。
在图书区,通过读书分享日的活动,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各种图书,丰富的资源开拓了幼儿的视野,满足幼儿的阅读兴趣。幼儿在阅读过程中与同伴分享阅读经验,共同阅读,还有些幼儿基于绘本玩起了童话剧表演的游戏。
自主的区域活动使幼儿的活动积极性更高,活动过程中更专注。同时也发展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伴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
参观小学和小学生一起升旗,走进教学楼,和哥哥姐姐坐在一起体验小学课堂和小学老师互动。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大胆向哥哥姐姐和老师提问题,更进一步増进对小学的向往之情。
亲子义卖活动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自由买卖的乐趣,懂得合作的重要性,发展语言交流的能力、点数和数换算能力,还渗透了旧物重复利用的理念,了解了环保和节约的不同形式,初步养成了健康的生活习惯。后续的爱心捐赠也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帮助别人的快乐,学会了感恩。
三
家园合力,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实效
要把幼小衔接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下去,单靠教师的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幼小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家长的配合,让家长有幼小衔接的意识,与家长形成教育合力,能够更好地确保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首先我们组织专题讨论,转变家长观念。学习初期,我们邀请班里的小学老师家长针对家长们关心的问题开展了“升小学,您准备好了吗?”培训交流会,小学老师将小学一日作息时间、学习方式、要不要上学前班等家长迫切想知道的话题和大家分享。其次,组织实现幼小衔接软着陆的报告,让家长更深刻地认识到,幼小衔接衔接的不光是知识技能,而更多的是生活和学习习惯的衔接。最后,通过体验式家长会,让家长讨论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一位家长将问题抛出来,其他家长纷纷出招解答,大家在分析讨论的过程中产生共鸣,这也让老师家长们在幼小衔接工作中更有抓手,更好地形成教育合力,帮助孩子顺利升入小学做准备。
总之,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对孩子们一生的发展起到奠基作用,它需要全方位的有机配合,在教育观念上达成一定的共识,在教育行为上形成教育合力,努力缓解幼儿在幼小衔接中不适应的坡度,帮助他们顺利渡过幼小衔接,进去小学开启新的学习生活。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