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中心幼儿园 张艺
1
“阅历—体验”式课程的内容与形式
幼儿科学领域的关键经验一般包括天气与季节、科技产品与生活的关系、常见的动植物、常见的物体和材料、物理现象、生活与环境等六大方面。结合季节特征,我们构建了“阅历—体验”式课程体系的四大季节主题:春天的探索、夏天的游戏、秋天的旅行、冬天的发现。
春天的探索
春天万物复苏,举目皆是生机勃勃的新生命和新事物。对幼儿来说,春天是过年后的第一个季节,是新事物的起点,不管是动物、植物,还是一些物体和材料,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在幼儿的眼里,都是可以为伴、值得探索的新风景。“春天的探索”(中班)着重关注的关键经验是“常见的动植物”和“常见的物体和材料”,以绘本《寻找春天》《小鱼的春天》《小青虫》等为阅历起点,构建了三个系列的探究与体验活动:探索植物的变化、探索动物的变化、探索周围的变化。
夏天的游戏
夏天里,最明显、最直接的变化体现在环境上。天气、水、光影等有关的现象就成了幼儿喜闻乐见的内容。“夏天的游戏”(中班)着重关注的关键经验是“常见的物理现象”和“天气与季节的变化”,围绕阅历和体验,选择《阳光是什么颜色》《我的影子》《神奇的光》《神奇的水》《哗啦流淌的水》等几个绘本,形成三个系列探究活动:和光玩游戏、和颜色玩游戏、和水玩游戏。
秋天的旅行
秋风吹起,意味着炎热消退,预示着冬天临近。这个季节里,动植物和周围环境开始有了新的变化。季节的更替本身就是一种自然的旅行,幼儿的体验和阅历更是成长的旅行。“秋天的旅行”(大班)着重关注的关键经验是“动植物生长变化”和“人们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围绕阅历和体验,选择了《落叶纷飞》《一颗种子的旅行》《宝宝的出生》等几本体裁各异的绘本,形成三个系列的探究活动:树叶的旅行、种子的旅行、孩子的旅行。
冬天的发现
冬季来临,寒意涌动。这样的季节里,幼儿的生活中出现了与季节相关的一些科技用品,寒冷中的体验与感受是这个季节给予人类的丰厚馈赠。“冬天的发现”(大班)着重关注的关键经验是“天气与季节变化”和“科技产品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围绕阅历和体验,选择了绘本《冬天的弗洛格》为阅历起点,《大雪》《我一直在睡觉》《我们神奇的衣服——皮肤》《凯迪和一场很大的雪》为辅助阅读,形成了三个系列的探究和体验活动:发现动物过冬的秘密、发现植物过冬的秘密、冬天我不怕冷。
1
“阅历–体验”式课程的组织实施
课程的组织实施以春夏秋冬四季的代表性绘本为出发点,教师和幼儿共同确定项目主题,在各阶段的共同探究中不断深入推进。
以“绘本–阅读”为引发点,构建季节主题网络
绘本阅读是“阅历–体验”的起点,是项目活动中构建主题网络的基础。经过多次筛选和研究,确定了春夏秋冬四季有代表性的科学绘本,在经典阅读的过程中,春天的花草、夏天的清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休眠,都是孩子们的兴趣点,幼儿产生了无数个“为什么”,结合幼儿科学领域关键经验的六大方面,我们构建了“阅历–体验”式课程体系的四大季节主题:春天的探索、夏天的游戏、秋天的旅行、冬天的发现。在探究过程中,幼儿在教师、家长和同伴的支持下不断发现新的事物、理解新的意义、产生新的体验、建构新的认识,这一系列过程,都是主题网络图形成的充分依据。
以“兴趣–问题”为切入点,展开主题项目活动
“如果项目主题本身处于幼儿的兴趣范围之内,或可以相当迅速地引发幼儿的兴趣,这些主题多半能诱发幼儿良好的反应”(裘迪·哈里斯·赫尔姆、丽莲·凯兹,2016)。它可以“始于成人的一个建议、孩子的一个观点,或一个不期而至的时间。每个主题项目活动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何时告一段落,都依靠儿童和教师的互动、交流与智慧的碰撞”(李槐青,2010)。幼儿真正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意识到“有问题”开始的。幼儿有疑问并产生了想寻求答案的愿望,幼儿的主动探究就开始了。
活动早期,教师会辨认幼儿当时萌发的兴趣,思考幼儿会获得哪些新的兴趣,鼓励幼儿去发现新的兴趣。当幼儿对事物表现出一定的兴趣,他们就会通过问问题或要求更多与主题相关的资讯来表示他们对这个主题的兴趣。如幼儿最先对“冬季光秃的树”产生兴趣,讨论原因之后,又对“植物怎么过冬”提出疑问,随着探究的深入,又质疑了“冬季给树刷石灰”的现象,这时教师可以联系园林工人,给幼儿进行实际示范和讲解,并让幼儿亲自尝试,深入观察。
以“探究–体验”为主要方式,组织实施项目活动
在主题项目活动中,幼儿通过集体讨论、小组探究、个别操作等方式自主探究,在区域活动、实验操作、问卷调查、资料查找、户外考察等活动中快乐体验、丰富阅历。教师支持幼儿通过观察、阅读、体验、尝试、思考、交流等方式对周围生活进行主动探究,鼓励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做,尝试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每个项目的进程都包括从确定主题到网络图的制定、项目探究的准备、深入探究,最后是结束与评估,各个阶段逐层递进。在时间安排上,重点落实在实质探究阶段。师生共同收集了所要探究的问题,计划好探究的步骤,选择好实地调查的地点,于是,寻找问题的答案、深入探索与体验就成为必然。此时的探究活动包括实地调查、访问专家、探索第一手资料及运用多种资源。进行这些实践时,幼儿试着以绘画、书写、建构或角色扮演的方式来呈现他们的探究、发现。根据体验和收获,幼儿的兴趣和积累会被更新,这是重新制定网络图的阶段。参与人员中,幼儿和教师是项目活动必不可少的成员,适时的家长协助能使研究更加科学。每一项目的开展都需要经历长期的实践,我园的研究虽然有丰厚的校园文化积淀为基础,但深入实施的时期还比较短,我们将组织教师继续进行研讨和学习,为课程的深入和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努力使幼儿在适宜的园本课程的滋养下,丰富童年的阅历和体验。
(原文刊登于《学前教育》幼教版2018年7-8期)
—— END ——
版权声明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