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阳区惠新里幼儿园
主题:你看到什么了——学习用优师教研观察周围的世界
此场教研由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早期教育研究所孙璐老师和北京市六一幼儿院朱金岭老师组织,周菁老师现场呼应。
破冰游戏
活动从破冰游戏开始,游戏让老师们很快熟悉和放松下来,图片让内心、感受、经验连接,讲述了我们的故事。
集体互动一
为什么要学习用优师教研观察?
孙璐老师分享了自己对于“儿童有独一无二的视角”的认识。引发讨论:孩子的视角和我们成人的有什么不同?老师们积极思考和响应:“成人习惯性看外在、整体,思考可以做什么;孩子看局部,以自己经验出发,思考它是什么,从哪里来”……
集体互动二
学习像儿童那样观察……
儿童是这样观察的——
◆ 好奇
◆长时间、近距离凝视
◆用多种感官去观察
◆关注细节
◆充满想象
◆ 有自己的联结
……
不妨借助帮助我们像儿童那样观察的小道具——观察框。
制作观察框,像孩子一样观察,你会看到什么?
现场观察
你看见了什么
演练完毕后,老师们走进班级,尝试像儿童那样观察,以“你看见了什么”为主题,把发现用照片记录下来。
分享与讨论
每组把观察照片拼成一张图片,并标注名称,分享你的感受。
第一组:向儿童学习
观察了区域里正在玩称重游戏的小女孩,好奇她如何用秤砣称重。
第二组:影子的连接
为图片起一个儿童视角的名字,比如“合作愉快”“我真牛”“影子的连接”等,思考“从什么开始”“什么是最重要的”。
第三组:尴尬
观察源于对这个作品的好奇,试图和孩子接触,可遭到孩子的拒绝。
思考:教师要尊重孩子,感受孩子的感受,暂时把自己忘掉。
第四组:友谊的小船
用一个长拼图记录了两个男孩的故事。观察者经历了转换视角的过程——从站立拍摄到蹲下拍摄。近距离观察到了孩子之间完整的交往过程。
第五组:喝什么呢
观察始于好奇。孩子拿着洗发液喝什么呢?通过连续观察,记录了孩子独自游戏的过程,观察者也找到与孩子共同交流的话题参与游戏——喝果汁,终于被孩子接纳。
第六组:神器
观察始于对玩色材料的好奇。观察者在这个过程中感受到,要向孩子学习,向能够满足孩子需求和兴趣的惠新里幼儿园的老师们学习。
第七组(惠新里幼儿园教师):玩,吃,看
这就是我们自己的幼儿园,观察什么呢?最后,将观察点聚焦到环境和材料。并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如果是孩子,看到这些材料会怎样做?会想什么?试着从孩子的角度来看。
小结
以儿童视角来观察的本质
尊重儿童
开放头脑
放下自己
教学以儿童为出发点
幼儿园的李子熟啦,最后,大家都吃到了孩子们亲手采摘、清洗、分享的李子。幸福感爆棚!感谢孩子们,感谢老师们,感谢惠新里幼儿园!
报道│王娓
摄影│袁玫 王娓
制作│郭彩霞
—— END ——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