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底的北京已经进入了真正寒冷的冬季,但今天的顺义区杨镇中心幼儿园里,却让人如沐春风,感受着爱意浓浓的温暖。
11月29日上午,杨镇中心幼儿园进行第十二届“科研月”活动展示,主题为“关注学习品质,做好入学准备”,这也是杨镇中心园与优师教研合作举办的“尊重儿童,陪伴成长”家园共育项目中一次重要的活动。
一大早,400多位中大班家长就兴冲冲满怀期待地走进幼儿园,下面,就请跟随《学前教育》杂志的编辑记者,一起走进活动现场去看一看、听一听吧。
“看见孩子的学习”——教育活动观摩
杨镇中心幼儿园以“尊重儿童、解放天性”为办园理念,一直在努力践行自然化、生活化、游戏化课程。此次活动,幼儿园为家长开放所有中大班,家长可以走进班级,观摩幼儿的区角游戏、科学活动、数学思维活动、泥塑活动和音乐活动等。
王园长在向家长和嘉宾介绍孩子们的游戏活动
王园长在向家长和嘉宾介绍孩子们的游戏活动
教育活动观摩现集锦
在泥塑活动现场,孩子们正在为户外攀岩游戏场地进行“模型”创作,旁边是他们之前做好的设计图纸。满手的泥巴,专注的神情,或小声商量,或单独行动,或深挖,或垒高,或拍打,或揉捏,孩子们俨然一个个认真而又富于创造的匠人,为自己心爱的幼儿园奉上最满意的作品。
看到家长一边看一边互相交流着。我们问家长朋友:
平时让孩子玩泥吗?
哪有泥啊?根本见不着泥!
觉得脏吗?
不脏,洗洗就行了呗!
你们会捏吗?
我们捏不好,你看孩子多会捏啊!
哇,看来幼儿园泥塑特色课程的确深入人心,家长们都纷纷点赞!
“了解孩子的学习”——园长微报告
观摩活动结束后,大家来到幼儿园四层儿童剧场,听王红岩园长进行“微报告”——《零起点≠零准备——杨镇中心幼儿园关于幼儿入学准备的理解、认识及做法》。
王 红 岩 园 长 微 报 告
说是微报告,但实际上,王园长的报告包括的内容十分丰富。报告开始时,王园长向家长们提问,对孩子入小学有哪些担心、关心的话题。家长表示,担心孩子上课坐不住、不会跟同学交往、不提前上学前班孩子会跟不上等等。对此,王园长从为什么要做好入学准备、要做哪些入学准备、幼儿园课程如何帮助幼儿做好准备等方面,进行了生动、详细的讲解。
通过微报告,家长们明白了零起点≠零准备,孩子们要在身体健康、习惯养成、作息制度、社会适应、学习品质等方面,做好入学准备。
“支持孩子的学习”——案例分享
为了帮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幼儿是如何在生活中、在游戏中、在大型活动中学习的,都获得了哪些学习品质,教师向家长们分享了三个活动案例。
王立超老师:
分享的案例是《生活中体验成长》,家长从中了解到孩子是如何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掌握生活的基本技能,如正确洗手的方法、整理玩具物品等。
孙树华老师:
分享的案例是《游戏中的学习》,家长了解到孩子在游戏中,在探索玩具材料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习了语言表达,锻炼了动作,提升了思维品质,促进了人际交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促进了孩子健康全面的整体发展。
孙璐璐老师:
分享的案例是《活动中展示自我》,通过幼儿集体参加龙鼓操表演视频,家长们看到了孩子们在活动中听鼓点节奏做动作,集体协调地完成表演等,不禁赞叹。孩子们在大型活动中不仅了解了当地的民俗传统文化,还在表演中磨练了意志,增强了自信,充分地展示了自我。
老师的案例分享各有侧重,有点有面全方位深度地向家长解读了幼儿的学习,解析了教师对幼儿学习的支持,现场的家长听得津津有味,频频点头,露出欣喜满足的微笑。
“支持孩子的学习”——现场研讨
入学准备、幼小衔接,单方面从幼儿园对家长进行解释疏导远远不够,为此,杨镇中心幼儿园还邀请了来自杨镇中心小学、中学的教师,小学生家长代表,城市学院大学老师等对幼小衔接主题进行了更多角度、更深远和更实际的讨论与建议。
杨镇中心小学教师金千千
现在很多家长都将问题聚焦在知识的学习上,比如要不要教拼音、要不要教20以内数的加减等等。然而,作为小学老师,我们却普遍认为,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如果这三项能力培养好了,适应小学就不会有问题;只要孩子能够适应了,跟着老师一步一步学习新知识,就不会出现跟不上的情况。
小学生家长(孩子从杨镇中心幼儿园毕业)
我们的孩子都没上过学前班,但由于他们在幼儿园的时候喜欢思维活动,喜欢阅读,喜欢各种游戏,他们都自然而然地就适应了小学,现在各方面表现都很好。
杨镇二中教师李国栋
我们观察现在初中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有,自控力、自理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普遍较差,玩手机现象非常严重,这些问题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杨镇一中主任刘加良
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良好的行为习惯等非常重要,甚至可以决定人的一生成长、未来成功,而这些品质和能力都是在幼儿园阶段学到的。
城市学院学生处书记赵亮
现在大学生有很多优秀的品质,比如创新能力强、自我意识强、自尊心强,但同时也有很多问题,如抗挫折能力、心理承受能力、情绪控制力等都较弱。孩子将来要走上社会,要自食其力,一定要建立自信、自律、自强的品质。
《灵犀》杂志出品人廖晶
未来的社会是什么样子的、现在应该培养什么样的孩子,是教育者和家长需要考虑的问题。一个人的执行力、沟通力、反思力、心理承受力等,都是非常重要的。孩子有无限的能量,关键是我们是否给他们机会,是否陪伴他们成长。
一波一波的发言,一个一个的观点,家长们的视野逐渐被嘉宾研讨带向更广阔的思维空间,我们不仅仅是准备入小学,更是为孩子入中学、上大学、步入社会做准备,为他的一生做准备。
最后,《学前教育》杂志副社长、副主编李一凡作总结性发言。她说,今天的活动中所蕴含的教育资源非常充沛,信息也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幼儿园对孩子的爱、对家长的关心和服务、对专业课程的自信和底气。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大学,从幼儿园教育到学校教育到家庭教育,此次活动从纵向上,贯通各个学段,教会了家长着眼于长远看问题、着眼于终身看成长;从横向上,促进了解和交流,让家长看到在不同环境场景下,儿童的学习与成长,儿童与成人的互动,有哪些共同的规律,可以如何协同共育。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家庭、家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入学准备不是孩子一个人的事情,家长应该从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科学管理情绪、有质量的陪伴三方面,首先做好入学准备。
李一凡还指出,在未来2030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那时,这些孩子们或许正在上大学,或许即将毕业走向社会,他们是否能够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否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都取决于他们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所以,今天的幼儿园和家长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为孩子整个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为我们的国家发展培养人才。
整个研讨活动持续近3个小时,家长们始终在专心地听、认真地看、不停地记,没有一个家长提前退场。
活动最后,几位家长分别谈了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一位家长:
参加今天的活动,感受很深,最大的收获就是,不再焦虑是否让孩子上学前班了,因为更坚定了我的信心,先培养孩子成人再成才,孩子有健康的身心和人格是更重要的。
另一位家长:
过去往往习惯看孩子的不足,以自己的观念和经验对孩子指手画脚,评价指导,造成了孩子的不自信。今天参加这样的活动,是一次自我反思的好机会,我发现,其实孩子很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也很有潜力和创造力,孩子的不自信、不善于表达等问题,其实都是家长造成的,我要多听听孩子的意见,多放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探索创造,他才能自信,才会有安全感。我觉得这些应该是对他未来适应学校、适应社会更值得准备的品质吧。
合影
采写:陈淑琴
制作:李杰
—— END ——
本文为《学前教育》原创稿件,版权归本刊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微信号联系申请权限,并注明“本文来源《学前教育》微信公众号”。未经授权转载者,必追究法律责任。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