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北京,阴,最高气温15℃。虽然天气冷得恨不得套上毛衣,但是这里的学员们却依然热情高涨。
哈,别看我们从郊区赶来,我们是第一名!
为啥这么迫不及待?因为今天有超级重磅的干货——
冲突解决时刻
还记得昨天提到的老师的四种忙碌吗?其中一条就是应对爱告状的孩子。教室里的大小冲突有时此起彼伏,遇上激烈的,老师的情绪也会变得激动。
现在请闭上眼睛,回想一下最近一次你处理过的冲突事件。教室里?家里?都可以。
……
想一想,你当时的感受是什么?生气?着急?
处理冲突的时候,你的头脑里最强烈的念头是什么?赶紧别吵了,该干嘛干嘛!还是说:哇,孩子们,这正是你们学习解决问题的时机!
处理冲突的时候,你觉得你的方法是否真正有效?孩子们获得了哪些发展?你觉得你是沮丧的?还是有成就感的?
你的成就感,孩子的成就感,是否一致?
……
这里有三种类型的处理方式,为了“对号入座”,请保持上述“冥想”状态。
法官评判:你们这么抢来抢去是不对的,你还打人,快道歉,快说对不起!
消防灭火:好了,乐乐,要不你用这块黄色积木来搭,好了好了,再吵都不要玩了。
循循善诱:你们要当好朋友,好朋友是要友好相处的。玩具是大家的,你们要学会分享啊!
你是否略微觉察到这些司空见惯的做法似乎有那么点不对劲儿?是的。看似解决了当下的冲突,却摁不住下一场冲突,根本问题在于,孩子自己需要在冲突解决中学习并获得发展。
解决冲突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
我们一起来看海森高冲突解决6步法如何支持幼儿在冲突解决中主动学习!
案例: 区角游戏时间,积木区,乐乐在搭高塔,安安也在一旁搭自己的高塔。乐乐刚拿起一块红色的积木要往自己的高塔上放,安安回身抢过乐乐手里的红色积木说:“我也要用这块”。乐乐大哭起来,便挥手打了安安的头。
● 教师介入,上场。
心里装着《儿童发展评价量表》,已经判断“乐乐处在冲突解决2级水平 ,安安处在冲突解决3级水平”。
冲突解决六步法
01
制止伤害
“我知道你非常非常生气,生气是可以的,但是打骂是不可以的。”
“我知道你非常非常生气,生气是可以的,但是扔玩具是不可以的。”
提示:海森高教室3个底限原则(不伤害自己、不伤害别人、不伤害环境)
制止伤害的要诀:老师控制伤害物,或者引起冲突的玩具材料等。
关键词:冷静坚定、客观中立(这是六步法的基础哦)
02
认可情绪
“我知道你生气了,难过了,因为你的积木被安安拿走了。”
“我知道你真的感到很愤怒。”
提示:了解幼儿的情绪发展水平,你就可以平复你的情绪了。真的,不要对孩子有过高的期望哦。
别忘了配合你的身体姿势、眼神和语气,这些都可以给孩子带来信任和安全感。
用陈述性语言认可孩子的情绪,而不要问“你难过了吗?你很生气,是吗?”
挑战:如果有的孩子安抚半天还是哭个不停,怎么办?
“安安,我现在感到很烦躁,因为我无法帮助你安静下来。”
而不要说:“安安,你让我很烦躁。”
建议成人稍作停顿,深呼吸,平静下来再继续介入。
03
收集信息
“发生什么事情了?是什么让你们争吵起来?”
提示:不要问“为什么”,抽象的问题还带有指责,不利于收集信息。
老师要当“传声筒”,耐心等待和倾听。
用好“重复”和“重构”的策略,帮助幼儿学习聆听,了解别人的感受,这是在培养同理心哦。
挑战:孩子就是不说话,怎么办?
退回第2步,继续重复认可情绪。
通过情景描述和提示帮助幼儿进行回顾。
询问简单的“是否”问题,得到答案后,复述整个内容。
04
问题确认
“所以问题是你们都想要这把椅子、这块积木……”
提示:总结性的信息陈述帮助幼儿把注意力聚焦在一两个点,有助于他们开始思考解决的方法。
05
提出解决方案
你们觉得这个问题应该如何解决呢?
提示:老师继续充当“传话筒”,让冲突双方听到彼此对解决方法的态度和选择。
老师避免对孩子的解决方法发表任何评价,让孩子自己去判断。
挑战:孩子实在没有想出办法,怎么办?
材料激发或者给孩子有限的选择。
孩子来回说“车轱辘话”,反复说“我就要”“我先玩”怎么办?
退回第三步或第四步,重新再来。
06
后续支持
老师看到你们用轮流玩的方法解决了这个冲突……
提示:再次描述孩子的方法,帮助孩子回顾经验。
强调“你们解决了这个问题”,增强自信和成功感。
老师要继续观察,提供后续支持。
六步法太解渴了!老师们迫不及待想要尝试!
疯狂演练开始了!
三人一组情景模拟,与真实冲突不一样,常常在模拟时,两名“幼儿”夸张的“动手”和“哭闹”以及老师的捉急常常引来阵阵笑声。但老师们仍然练得非常认真,六个步骤每一步都说到做到。虽然还不熟练,还需要时不时看看投影,看看笔记,甚至互相提醒。但是从有意识到无意识,从刻意到自然,就是需要多多地下水练!
午饭后,老师们显然状态持续上涨,于是第二轮情景模拟继续上演。教室的讲台仿佛成了小剧场。击鼓传花传到的小组(三位老师)上台演练“六步法”,导师进行点评。近似飞行棋一样的“六步法”,走走停停,进进退退,真不容易啊。
大家感受到了从“知道了”到“做到了”的距离,从一开始的生硬、别扭,到逐渐变得自然,甚至表现更丰富,老师们越来越接受和适应海森高带来的各种不同与转变,当然,还有这其中豁然开朗的快乐与幸福!
关注我们,扫描二维码
传播教师自己的声音 陪伴教师幸福地成长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8381或8355212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