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本是一项“慢”工作,需要安静,需要润物细无声。而现在的社会比较浮躁,我们的教育也受到来自外界的各种干扰,似乎充斥着浮躁和虚荣,教育应有的“安静”正在迷失。频繁的成果检查验收和经验交流活动,让管理者焦头烂额;密集的上课、听课、评课、反思等活动,让老师们身心疲惫,逐渐流于形式;专家高瞻远瞩的培训指导,也让许多教师少了以往的热情。所以,我们的教育应该大胆“减肥、瘦身”。教育只有安静下来,才能遵循规律去办学;幼儿园只有安静下来,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教师只有安静下来,才能尽其所能去教书育人。
教育需要安静下来,更多强调的是理性的心态、科学的设计和有序的推进,并需要变革的勇气和行动。
一是科学计划,创设安静的基础。首先,行政计划要减少随意性,强化缜密性。每学期开学,行政管理者都会围绕学期目标制定园务计划、园本研训计划等,对一学期的工作进行规划,但每项工作怎么落实,有什么样的目标和要求,完成时间是何时……这一系列实施方案也要有计划地制定出来,让教师知道什么时候做、怎么去做。其次,教师计划要减少应付性,强化融通性。许多教师在工作中产生的盲目是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目标和计划,想到哪里做到哪里,工作没有目标、没有重点,疲于应付,导致付出与收获不相符。因此,我们要让教师静下心来制定各项计划,如个人成长计划、班级工作计划、月计划、周计划,把下达的各项工作纳入到各项计划中去,明确自己每天先做什么,再做什么。
二是沉着选择,疏通安静的脉搏。幼儿园的工作,琐碎繁杂,头绪很多。一件事情来了,首先要问自己:这件事情现在该不该做?如果要做,有无更简单的办法。我们的工作一般可分为四类:重要——紧急型,重要——不紧急型,紧急——不重要型,不紧急——不重要型。理清这些思路,合理选择,我们的工作就会有条不紊。
三是有序操作,抓住安静的根本。选择好要做的工作,最根本的就要静下心来,有条不紊地操作完成。假如计划总是停留在纸上,做一个文字的“巨人”、行动的“矮子”,那最终也会导致效率低下或一事无成。
四是理性反思,强化安静的习惯。现在我们都鼓励教师做反思、研究型教师,要仔细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有针对性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但教师们常常抱怨,一个班那么多孩子,哪记得清啊?这就要求我们静下心来,做个勤快的有心人,把孩子发生的有趣的事情、反映个性的事情、有进步的事情记录在一个专用小本上,到了落笔反思的时候,就不会“灵感用时方恨少”了,有时哪怕只有一句话,也能够成为打开记忆闸门的着力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随时记录自己的想法,可以保存自己的思想灵感,保存工作和生活的轨迹;随时记录他人的言语,可以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保持随时记录的习惯,对积累和反思大有裨益。
安静,能让我们更有效地管理,让我们更加理智,让我们更加有魅力。幼儿园需要安静,教师需要安静,教育需要安静——只有安静才能积淀,只有宁静才能致远。
(摘自《学前教育(幼教版)》第78期)
发出教师声音 追随事业主流 揭示区域差异
更多精彩文章,敬请期待!
如果您是一名幼教工作者,或关心幼教的社会人士,可选择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1.点击文章标题下的链接“学前教育幼教版”;
2.在添加朋友中搜索微信号“学前教育幼教版”;
3.扫描下面的二维码。
如果您想订阅《学前教育》幼教版,您可选择以下订阅方式:
1.拨打订阅热线:83552131或83552099;
2.在当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2—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