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已十余年,其精神早已深入人心。但在各种教研活动中,我们却常常会看到教师教育理念与实践之间的偏差。例如,教师们都知道观察幼儿、了解幼儿需要的重要性,但在对教师教育行为的观察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还没有养成自觉观察幼儿的意识或不懂得如何观察幼儿。只有真正有效地观察幼儿,才能解读幼儿、理解幼儿的所作所为,理解幼儿的需要和经验,也才能优化教育行为,让教育行为更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使幼儿更好地发展。
观察有助于了解幼儿的经验
每个幼儿的生活环境不同,他们作用于环境的方式也不同,因此也就决定了每个幼儿在原有经验、经验获得方式以及对哪些经验感兴趣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了解幼儿的经验,才能使教育行为更适合他们的发展需要。
案例1:
娃娃家的大杂烩(小班上学期)游戏时间到了,娃娃家一如既往地热闹起来。最近这阵子,因为我们在里面投放了很多的材料,幼儿更加喜欢到这儿来玩了。轩轩系着小围裙,正卖力地在炒菜呢,还不断地往锅子里放东西。我说:“我来做客了,有什么好吃的吗?”轩轩大声地说:“马上好了,很好吃的!”我凑过去一看,锅子里塞得满满的,什么都有,玉米、香肠、西瓜、葡萄……我问:“你这是烧的什么呀?”轩轩高兴地说:“反正很好吃的。”我又试探地问了一句:“葡萄也能烧着吃吗?”他肯定地说:“能,很好吃的!”旁边的小朋友也凑过来附和“很好吃的”,在他们的盛赞和轩轩的热情邀请下,我只好坐下来品尝这个大杂烩了。
观察与分析:
这一现象是由幼儿的知识经验相对贫乏导致的。家长告诉我们说,他们一般不让孩子进厨房,一是油烟重,二是有刀具危险。所以,幼儿关于厨房里活动的经验很少,可能只会有一些零星的认识,例如会偶然看到妈妈的一点操作,或是听到传出的切切炒炒的声音等。在这样的经验之下,他们才会把随便什么东西都切一切,炒一炒,至于什么应该炒、什么不应该炒,他们都不太明白。
教育优化:
了解了幼儿的经验后,我们作了调整:
一是调整游戏材料。因为是游戏初期,我们就仅提供了炊具和一些蔬菜,水果准备晚些时候提供。提供的蔬菜种类略少一些,数量上增多,保证在区角里的幼儿能切切玩玩。
二是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我们请家长带幼儿观察一下大人做饭和清洗水果的过程,并拍摄一些照片让幼儿带到幼儿园交流,让幼儿逐渐明白蔬菜和水果的不同的做法,在幼儿的生活经验逐渐丰富后,我们再逐步投放更多的品种。
观察有助于理解幼儿的心理需要
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次之分,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心理需要。一般来说,儿童的心理变化往往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来,而教师就必须依靠对这些外显行为细致的观察,结合对幼儿个性等的了解,才能对幼儿外显行为背后真正的需要作出准确判断,采取适宜的教育行为。
案例2:建构游戏中的小宇
中一班的建构游戏时间,小宇在搭建一座大桥,他想把一块大积木摆在小积木上面,因为掌握不好平衡,小积木总是倒下来。他一直努力地尝试,可是,搭了几次都没成功。这时,方老师看见了,走过去对他说:“你应该把大积木放在下面。”老师边说边随手拿起小宇的积木,帮他上下换了个位置,积木稳当了,可是小宇却兴味索然地离开了。
观察与分析:
听班上老师介绍说,小宇自尊心很强,特别喜欢动手操作,建构区是他最喜欢待的地方,他平时的一些建构也很有想法。在对桥的建构上,他给自己提出了把大积木放在小积木上面这个难题,而且乐此不疲地进行探索,可见他非常享受探索的乐趣。而老师简单的不合时机的帮助,反而剥夺了他的乐趣,也使他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所以导致了小宇的离开。
教育优化:
首先,要把握介入的时机,只有在小宇多次尝试仍未成功、即将产生较大挫折感的时候,教师的介入才是最适宜的。其次,要把握介入的方法。对于自尊心强而且有一定建构能力的小宇,教师不需要直接地加以帮助,可以以一个“参与游戏者”的身份加入其中,巧妙地通过语言提醒或是动作示范等方式,不着痕迹地加以提示,这样易于保护幼儿的自尊心。
观察有助于了解幼儿的能力发展差异
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受遗传、家庭、环境的不同,能力发展当然不是一样的。在目前幼儿园中开展的区域活动,就是为能力发展差异的幼儿个体发展提供了一个较好的平台。而教师能否真正利用好这个平台,在区域活动中根据幼儿的个体差异,设计符合他们“最近发展区”的活动,无疑更需要教师细致的观察了解。
案例3:美工区的“四角板”
自由活动时,有幼儿过来“告状”,说周帆把他们做了放在美工区的几个四角板都拆掉了。我赶紧过去看,只见周帆正拿着2张纸条(拆开的四角板)在舞动。我问他为什么要拆小朋友做的四角板,他说想照着学。美工区里可做的东西很多,为了照顾到幼儿的不同能力水平,我投放了难易程度不同的制作材料,如立体像框、菊花、脸谱等,每一样都画了详细的做法示意图,周帆完全可以选择简单易做的,可他就是要选择四角板。四角板的制作步骤也详细地贴在美工区里,也用不着拆开小朋友的作品。我忍住火询问了周帆,他说他不喜欢其他的几样制作,只想做个四角板玩玩,而四角板的折法示意图他又看不明白,情急之下才想到拆开小朋友做的成品,想学个究竟,结果拆开了就不会折起来了。
观察与分析:
通过对美工区活动情况的几次观察,我总结出两个规律:一是男孩大多选择做四角板,女孩很少有选择做四角板的;二是有些幼儿看着示意图就能完成作品,有的幼儿更喜欢跟着同伴看着实样一步步地学。这个发现让我重新审视我在美工区的材料投放,其实我并没有真正地或者至少没有充分地考虑到幼儿的能力发展差异。
教育优化:
考虑到幼儿对美工制作的兴趣差异,我在美工区增加了几样男孩比较喜欢的竹蜻蜓、飞碟等小制作;考虑到幼儿学习方式的差异,我不仅提供了平面制作示意图,还提供了用实物制作的演示图,包括提供了一些成品,并告知幼儿可以拆开进行观察学习。通过这样的投放,我发现幼儿对美工区更喜爱了。
总之,观察能使我们的教育行为更贴近幼儿的发展需要,因此对幼儿的观察也已经成为当今幼儿教师必备的一项重要的专业技能。为使观察更为有效,我认为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教师要熟练掌握关于幼儿身心发展方面的科学知识。只有当教师对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了相当的了解,才能在观察过程中成功地捕捉到有用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运用到教育实践中。
二是教师要有一定的判断能力,能够恰当地筛选和提升信息。教师对观察到的现象,要能准确、快速地对其进行价值判断,这样才能及时调整优化教育行为。
三是教师要注意在自然情境中进行观察,这样才能获得客观真实的发现。如果幼儿意识到老师在观察他,其表现就有可能失真。
(朱涤瑕:江苏省宜兴市实验幼儿园)
【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漫画版!
【3】央视纪录片《我的游戏童年》,发现游戏的精彩(附视频链接)
【4】刘焱:幼儿园如何落实“以游戏为基本活动”?
因公众号改版,
为防错过【优师教研】的推送
请【星标】或文末点【在看】
欢迎添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