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赵尚杰:幼小衔接,家长应当扮演何种角色?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家长课堂+

赵尚杰:幼小衔接,家长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赵尚杰:幼小衔接,家长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赵尚杰:豫章师范学院

幼小衔接指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相互连接,科学的幼小衔接应当是理念科学、尊重儿童、多方协作、课程和谐、家园校合作无间的样态。

其中,家长是幼儿的直接教养人,亲子关系的亲密性,使父母更加自然地对幼儿加以教育引导,其教育观念及教育实践将直接影响儿童的幼小衔接状态。

儿童的入学准备水平与父母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重视程度及参与程度有关系。因此,基于家长的视角来探究幼小衔接具有重要意义。

全面的幼升小不仅依靠孩子改变和学校教育,更考验的是家长的成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

家长需明确幼小衔接中父母的角色定位,不断加强学习和自我成长,知行合一,从情感上、行为上给与幼儿最大的支持与帮助,才能帮助幼儿在人生的转折点走得更从容。

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具体如下。


一、家长是科学幼小衔接的践行者





如今,面对幼小衔接,许多家长的心理缺乏定位,思想意识呈现“过度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过度放纵”两极化特征。 

第一类家长重视文化知识学习,而忽视幼儿的精神需求。


他们对教育很焦虑,生怕幼儿输在起跑线上,为“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准备,入小学前一年甚至更早,便给幼儿报各种补习班,加强突击式的知识灌输,希望可以暂时缓解入学后知识断层的问题。

此种做法仅仅将幼儿视为单一个体,将课程置于知识本位中,忽视幼儿学习上的特点与发展水平,忽视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与情感需求,不利于幼儿求知欲生成和保持,若安排进度与强度不合理,幼儿可能会失去探索新知的兴趣。

故许多幼儿入小学后成绩领先,但随着头脑中存储的知识消失,加之先前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出现三年级成绩下滑现象。

此类家长对幼儿的学业成绩看得很重,看到幼儿的学业成绩不够理想时,缺少冷静的换位思考,常会暴怒发作,从而带给幼儿消极的情绪体验,严重影响幼儿自我效能感。

还有一类家长完全依赖学校,奉行“遗传论”。


其认为孩子是否是读书的料全由天注定,在策略上采取顺其自然的教育法则,完全听之任之,忽视幼小衔接,以至于幼儿入小学后由于准备工作不足,较难适应小学。

以上的做法都不可取,幼小衔接的不当,不仅剥夺幼儿短短数年的童年期幸福,而且可能使得早期教育与保育的收益在小学前几年逐步退化消失。

首先,家长需要树立理性的教育观,克制从众和攀比心理

家长需明白幼小衔接是全方面的衔接,不仅是文化知识的学习,更是情绪情感、社会交往、作息习惯等的调节与适应,幼小衔接的意义在于帮助幼儿为未来的知识习得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在幼小衔接过程中,需正视幼儿的发展特征、规律,正视幼儿的可持续发展。

只有坚定此种教育思想,才能够使家长在权衡抢跑行为中知识的分量与幼儿的自然的学习天性时,杜绝盲目从众和不合理的攀比,从而做出更理性的选择。

其次,家长需要尊重幼儿,相信幼儿,注意知行合一

幼小衔接的主体是追寻幸福与快乐的幼儿,也是处于不断生长的个体。

幼儿积极的人格在受尊重的环境中更易形成,其学习动机和小学适应能力在愉快、自由的氛围更易被激发、培养。

因此,在亲子交往中,家长需要:


在言语方面平等对话;


在身高方面俯下身子交流;


在权利方面给与幼儿选择、表达自我的机会;


在评价方面多做纵向评价,引导幼儿发现自己的优点。


让幼儿切实感受到自己在家庭中被认可,被尊重,幼儿在家庭支持下能更自然地过渡,从而适应小学生活。



二、家长是幼儿情感的支持者 





幼小衔接阶段,幼儿的认知、社会性和情感等方面发生根本性剧变,对幼小衔接的幼儿而言,最在乎的事是对规则环境的陌生感、社交压力与恐惧以及新阶段与旧阶段衔接上的期望惧怕交织的心理。

此时,若缺乏必要的亲子交流、协调,幼儿在两者转换间容易不知所措。因此,为了让幼儿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家长需要重视幼儿的情感体验,在幼小衔接内容中给予幼儿探寻事物关联的自由空间,让幼儿在直接体验中获得丰富的内在情感。

(一) 表达爱,拉近亲子距离


父母与孩子的关系模式,是孩子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基础,也是培养孩子的人格和情商的基石,这比知识更重要。

最理想的父母是无论孩子做什么,父母应多鼓励幼儿。

父母要有意识与幼儿一同成长、优化教养方式,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并及时给与支持、指导,为幼儿融入新的人际环境做好准备;

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幼儿的成绩和别人的优秀,冷静、客观地分析幼儿的优势和不足,让幼儿感受到来自家庭的温暖、包容、理解与支持。

研究结果表明,父母关系融洽、亲子关系好、家庭幸福感高、常和父母交流的一年级新生学习适应性水平高。

其中,亲子阅读是拉近亲子距离的有效方式之一。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可以选择《猜猜我有多爱你》《我爱你这么多》等亲情主题类绘本,结合角色扮演、幼儿自主阅读、亲子共读、身体接触等方式将爱大声说出来,能使幼儿感受更细腻的亲情,提升幼儿阅读的兴趣与能力。

亲子阅读所带来的能量如同涓涓流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良好情感的培养和行为习惯的养成,耐心等待终会带来亲子关系的平等,情感与生活的互相依托。

(二) 增强入学期待,接纳幼儿焦虑


幼儿的情感很细腻,小学的学习任务重,对小学生活与学习要求的陌生感会引发幼儿焦虑,表现为逃避校园生活。

针对这一普遍现象,家长需树立“幼儿是幼小衔接的主体”的理念,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的焦虑,从其实际需求出发,采取一系列措施给与幼儿温暖与鼓励。

首先,参观小学,参加入学仪式。

与小学老师、高年级小学生交流、家访、选购入学用品等方式,引导幼儿对小学产生向往之情,通过看、问、认、找、学、坐等方式加深对小学生活的体验,继而规范自己的言行。

其次,让幼儿重回幼儿园。

家长可以利用幼儿强烈的怀旧情绪,让幼儿重回幼儿园,与幼儿园教师分享小学生活,得到 “再出发”的勇气。

再次,与幼儿分享自己上小学时的趣闻趣事。

家长通过分享自己上小学时的趣闻趣事,引导幼儿保持轻松、愉悦的心态来面对小学生活。

最后,充分利用幼小衔接类绘本。

绘本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家长可以充分利用幼小衔接类绘本,帮助彼此成长。

以绘本《富兰克林去上学》为例,该绘本细腻地展示了幼儿入学前后的心路历程,又详细地描述了父母的睿智做法,可帮助家长从中学习如何更好地在现实生活中引导幼儿。


三、家长是学习环境的构建者 





家庭环境分为家庭物质环境和家庭文化环境,目前许多家长在构建物质环境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如:提供安静独立的房间,书架、文具等,能够较细致地陪伴幼儿一起为入小学做物品准备,在物品准备中提升幼儿入学的仪式感、期待感。

家庭文化环境指帮助幼儿提前熟悉小学的学习环境,营造适应小学的学习气氛。

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的学习状态,然而家长在家庭文化创建方面做得还不足,许多家庭缺乏利于学习、文化交流的和谐氛围。

家长是文化环境构成的重要因素。

首先,以身作则引导幼儿。

家长应在幼儿面前多看书读报,常去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蕴含丰富教育资源的场所,以身作则引导幼儿,努力营造出热爱学习的家庭环境。

其次,建立理性的行为标准。

为确保幼儿的身心健康,家庭需建立理性的行为标准,家长需要保持健康、有序地生活作息,拒绝在家抽烟、打麻将等。

最后,充分挖掘家庭资源。

通过亲子户外拓展,与两三个家庭出游,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育儿技巧。

当幼儿有感兴趣的事情且愿意主动去尝试时,家长需明白这是幼儿内在成长动力和求知欲望的体现,家长一定要给予支持、保护,鼓励幼儿独立解决。

当幼儿问“为什么”“怎么回事”等问题时,家长应该给予耐心的解答和及时的肯定:“这个问题问得好!说明你认真地进行了思考。”

当幼儿解答不出时,家长与幼儿可以借助外部资源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探究答案。


四、家长是幼儿生活能力的养成者 





幼儿的生活能力是个体整全成长的基础,它包括生活自理能力与生活管理能力。

其中,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幼儿结合自己的生理需求,自主地照顾自己生活的能力。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利于增强其责任心、自信心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幼儿日后的成长产生深刻的影响。

然而,受传统陈旧观念和“4+2+1”的现代家庭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家长过度重视幼儿智力因素的培养,而忽视幼儿生活习惯和生活技能的培养。 

其实,处在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具有一定的独立性,他们不愿意完全依赖家长。在思想上体现为“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

作为家长一方面在思想上应该学会等待,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幼儿的努力给与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

另一方面,家长应该谨言慎行,以身试教,亲子共同制定关于生活习惯的计划,采取教育策略规范幼儿的言行。

最后,教育家杜威提倡“教育即生活”;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生活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目的,家长需要重视生活本位知识价值,将幼儿的生活能力培养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紧密联系。

基于此,家长在生活中结合幼儿的兴趣进行培养,采取示范、引导、鼓励、家长示弱、代币法、自然后果法、劳动、“榜样”等方法相结合,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李镇西主张在日常生活中添加“磨难教育”,其女儿在入小学后便开始洗刷全家人的碗,自己走路上学。

此外,阅读既可以培养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行为规范,又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养成专心倾听、独立思考的习惯。

《上学不再丢三落四》《爱挑食的小狐狸》《尼尔森老师不见了》《牙齿大街的新鲜事》《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等切合幼儿的真实生活,给予孩子、家长正能量的引导。


五、家长是幼儿学习兴趣的激发者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

(一) 呵护幼儿的求知心,保护幼儿的探索欲


兴趣在学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它能促进幼儿主动、积极地探索。

幼小衔接阶段,家长更应该充分利用幼儿对新生活的好奇心,进一步思考如何培养其学习兴趣。

(二) 以趣激学,鼓励幼儿“玩中学”“学中玩”


游戏是幼儿最热衷的工作,通过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发展。理想的幼小衔接应该是回归幼儿本真,尊重、了解幼儿,并将游戏延续、融入其中。

家庭是重要的启蒙之地,在家庭中以趣味激发学习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家长在空闲之余,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例如:猜谜、打牌、做实验)既可以拉近亲子关系,又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

以“我是老师”的角色游戏为例,幼儿在游戏互动中领悟课堂学习的价值,了解在既定的范式标准中如何约束自我,以促进内在学习认知与纪律意识的形成。

(三) 接纳幼儿不良情绪,引导幼儿学会自我调控情绪


情绪问题是成人容易忽视而儿童期又普遍存在的问题。

其实,每个幼儿都有一定的情绪状态,他们不能自觉控制自己情绪,常会发泄出来。

家长们却不懂幼儿的情绪特点,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禁止幼儿喧泄情绪,要求其保持情绪平稳。结果,压抑惯了的幼儿长大后,轻者性格抑郁沮丧,心理不正常,重者会突然迸发、报复他人。

处于幼小衔接阶段的幼儿因为生活发生巨变,故情绪必有变动起伏,家长需要正视、接纳幼儿的情绪,以平和的姿态寻问幼儿:“怎么了?”鼓励幼儿详细描述自己的真实感觉,抒发内心的不满和怨,清楚地识别自己的情绪特征。

接下来,将所有解决方法罗列出来,结合后果,引导幼儿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

最后,通过阅读、运动、旅行等健康的生活方式,引导幼儿通过具体、实用的应对办法放松身心,及时排解不良情绪。

幼小衔接是幼儿成长中的重要转折点,作为家长,需要充分意识到家庭教育在幼小衔接阶段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家庭教育观,明确自身角色定位,灵活运用得当的教育策略,给与幼儿充分地理解、温情地陪伴,才能使幼儿平稳地实现幼小衔接。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欢迎添加

优师教研(小优老师)
进(全国幼师群)学习

赵尚杰:幼小衔接,家长应当扮演何种角色?-幼师课件网第3张图片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赵尚杰:幼小衔接,家长应当扮演何种角色?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