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公众号:后朴教育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3OTkxNjk4OA==&mid=2247498602&idx=1&sn=9b70206a0a70dd36bd3dbfa426f39971
优师教研
[选最优之路 育至善之人]
首先,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它的奠基性,也体现在它的前瞻性。
学前教育给予孩子的生活经验,尤其是关于学习,行为习惯相关的关键经验,为孩子一生学习生活奠定健康的心理基础和行为模式。
学前教育必须具有引领社会发展价值的作用,我们培养怎样的孩子,未来的社会便是什么样子的。当我们思考清楚为什么要抓娃娃的教育之后,才有了今日的议题:
我们既需要清晰学前教育目标,即为未来而学,而教;也需要明确学前教育实施过程,即尊重儿童当下生动具体的生活经验,我们始终以儿童发展为本,将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落地。
最后,如何在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背景下,显示教育效果–
这也是园长老师最为关心的问题,关于这一点,叶教授也给了我们启示:
那就是帮助儿童获得幸福生活的“关键经验”、“关键能力”和“思维模式”,这就意味着学前教育指向的是培养儿童一生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美好品质。
事实上,善于思考的园长老师可能已经发现,叶教授的文章远不止于学前教育怎么做的问题,它还指向学前教育价值取向问题。
换而言之,这是作为专业幼教人的我们需要思考,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是:
这就对我们园长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我们园长课程领导力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因为课程是学前教育实现的载体,内容。
关于课程这方面的内容,我们会有更多内容的分享,也期待更多园长老师的思考,实践,互动。
真正将从娃娃抓起的学前教育做到有目的的抓,有价值的抓,有重点的抓。
今天分享的文章是园长老师都比较关心的话题:幼儿的行为观察与评价。
正如文中所说的那样很多教师或者没有合理、客观评价幼儿的意识或者没有正确观察幼儿、评价幼儿的专业能力。
要正确评价幼儿,首先需要教师具备相当丰富的幼儿心理发展知识和行为观察的专业能力。
今天主要想和大家分享关于幼儿心理发展特点,尤其是关于是非对错的标准。
根据科尔伯格的“三水平六阶段”幼儿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在学前阶段幼儿处于前习俗水平,处在这一水平的儿童,其道德观念的特点是纯外在的。
他们为了免受惩罚或获得奖励而顺从权威人物规定的行为准则。根据行为的直接后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
这一阶段的外部评价对于幼儿道德发展有着决定性的作用,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往往影响着他们对自己、对他人乃至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教师正确评价幼儿的价值不仅在于其教育教学的作用,更在于幼儿内部道德的成长。
当然,也需要提醒园长和老师们的是,整个学前阶段幼儿都处于前道德阶段,他们没有固定的是非善恶的道德判断,只有好坏利益之分,他们以自己的感受来判断是非对错。
因此在这一阶段不管是日常评价还是其他形式的评价也好,都是为了支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某种积极的心理倾向的培养。
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
重新审视关键经验的意义、内涵与特征
相对于理性的认识,直觉感受的经验更适宜描述学前儿童学习内容、过程和结果。
幼儿学习经验不是被动、片段、零碎和无目的的,而是主动、联系和有目的的,是有思维参与的。
这是经验主义的知识观,由此我们认为幼儿是积极学习者,他们不是知识经验的接受者,而是知识经验建构者。
经验主义的知识观背景下,我们思考课程、幼儿发展路径的问题。
我们希望以能促进幼儿当下和未来发展的经验(即关键经验)为基点架构课程内容,通过幼儿与环境、与他人的互动支持幼儿获得这些有益的经验。
由此,我们可以确定课程的目标制定以幼儿核心经验获得为标准,课程内容以促进、支持幼儿获得这些有益经验为选择、组织原则,最终课程评价也以幼儿是否获得这些有益的经验为评价标准。
这就需要我们深度学习理解《纲要》《指南》,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对儿童发展心理学有深刻的理解,了解每一个阶段孩子发展的需要,依循孩子内在发展需要选择、组织幼儿需要的经验。
以幼儿学习经验为核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是当下学前领域已达成基本共识。
但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却仍旧需要大家共同探索、努力,很多有专业追求的园长也正在尝试带领她的团队以此逻辑建构她们的幼儿园课程,试图从儿童学习的逻辑而非社会文化知识逻辑建构学前课程。
叶平枝:在幼儿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重新审视关键经验的意义、内涵与特征
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危害、原因及对策
(“小幼衔接”是该重视起来了!)
刘晓东教授的文章:“幼小衔接”应向“小幼衔接”翻转,其中深入探讨了从关注“幼小衔接”到强调“小幼衔接”,其背后是真正尊重儿童发展,不能一味地向教育更高阶段的靠拢,而应该向孩子真实发展需要靠拢。
叶平枝教授的文章则更进一步探讨,在“幼小衔接”背景下,学前教育出现“小学化”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以及由此带来危害,从而给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我当然认可揠苗助长式的教育会对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造成极大的伤害,我也同意不合适的学习方式会给孩子学习成功体验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
本文中关于学前教育“小学化”已经就这些负面影响给出了具体的警示,而我想和园长老师们分享的是:
凡事过犹不及,当我们杜绝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同时,并不是把文字、数字、计算视作洪水猛兽。
在某些地区某些园所因为怕被领导批评有“小学化”倾向,幼儿园环境中甚至不允许出现任何文字。
最近后朴教育?团队的老师们也会讨论“幼小衔接”的问题。
寒假过完春节,幼儿园就到春季学段了,而大班的孩子面临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过渡好“幼小衔接”了。
这是我和一位在幼教领域有十多年经验的专业型教师对话:
她给我讲了好大一段非常专业、无比正确的教育理念及具体措施。
那你作为家长是怎么看待“幼小衔接”又是如何做的呢?
她回应,那必须送到补习班去学拼音,学识字呀。后老师,你知道吗?我现在每天下班回家的工作就是陪着儿子学拼音学识字。
如果我不做吧,那孩子上小学是跟不上的呀,小学现在已经很少教拼音了。
即便我们专业幼教人知道如何正确的“幼小衔接”,但是也抵不过由于“小幼衔接”没做到位。
无可奈何下就连专业的幼教人也会妥协,去引导、帮助、支持乃至于报校外的机构来协助孩子顺利完成幼儿园到小学的衔接。
而这种衔接,我们看到的更多的就是拼音、识字、英语等知识层面的衔接。
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仍然坚信,学前教育“小学化”的问题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去发展。
阅读不等于学拼音、识字,我们不提倡幼儿园教育只关注孩子的识字,但是阅读兴趣培养、阅读能力的培养却是学前教育重要的目标。
试想一个幼儿园致力于培养幼儿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孩子们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适宜阅读环境,那么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认识很多字,更重要的是他们热爱阅读,喜欢分享,善于表达。
因此,与其让孩子苦苦背诵拼音字母,不如和孩子多读基本有趣的绘本,这在未来将会回馈给孩子更多。
高于孩子思维发展的数学活动、科学探索活动或许会对孩子思维发展无益,甚至是浪费孩子宝贵的时间,但是以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教学方式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探索、数学思维活动则会对孩子未来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同样是计算,有的老师会要求孩子死记硬背,不管孩子理不理解,而有的老师则通过游戏、以具体形象的方式进行计算,这会帮助孩子在大脑里将抽象的数字与具体的物体联系,计算也就不再枯燥无味了。
最后,不管我们如何强调符合孩子年龄特点,如何强调尊重孩子,当我们开始过度关注孩子学习结果的时候,往往会加快学习进度,学习未必无趣痛苦,但是跟着成人意愿的学习一定会让孩子感到无趣挫败。
欢迎扫码
进群学习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优师教研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优师教研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