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奥会结束了,和大家一样,我们也已经对冬奥会期间随处出现的“谷爱凌”三个字感到疲劳:随处都是“谷爱凌”,每个人都在告诉我们她有多天才、她有多优秀。我们一直在避免主动去提到她,一方面因为我们不想跟风,另一方面也因为我们真实地看到了大家对她的“羡慕”,我们不想再给大家制造焦虑。
所以领导很不想让我们去蹭她的热点。
可是当我们翻遍了与她相关的采访、报道,我们的确真切地感觉到谷爱凌妈妈教育的成功。作为教育者,我们忍不住疑惑:抛开豪门背景,“谷爱凌”真的只能有一个吗?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到底怎样做,才能让孩子拥有充满热爱、快乐的人生?……这样的问题越积越多,于是,冒着被领导“唾弃“的风险,我们忐忑地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信很多人都了解到,谷爱凌拥有一个近乎“顶配”的人生:高中提前毕业考入斯坦福,高颜值到成为时尚界的宠儿,才18岁便多次成为世界冠军,篮球、冲浪、骑马、射箭、攀岩、高尔夫、潜水、歌剧、钢琴、美食等样样全能……
曾经有网友表示:“这么优秀的孩子,小时候一定过得很苦吧。”可这样的说法后来也被“打脸”,因为我们发现,这么优秀的孩子,小时候竟过得比我们大部分普通人都快乐。这让很多人感到震惊,试问,谁不想培养出这样的孩子?
不可置否,谷爱凌成长为如此独立、快乐、全能的样子,原因是多方面的。
她的妈妈是谷燕——北大、斯坦福商学院学霸,北大短道速滑队队员兼滑雪教练,华尔街优秀的风险投资人。她思路清晰、勇于冒险、优秀干练,这给谷爱凌提供了独一无二的、从小耳濡目染优秀的机会。另一方面,优秀的谷燕也为自己和家庭创造了优渥的物质条件,使谷爱凌从小得以比普通孩子有更多机会去接触不同的事物,比普通孩子有更多选择和坚持的机会。就像谷爱凌在采访中说的那样:“每个小孩儿都觉得自己的妈最好,但我真的觉得我的妈是最好的妈,我妈比别的妈会做的事都多。”
谷爱凌有如此强大的背景,对我们普通人来说,我们无法成为“谷燕”,那就真的什么都不能做了吗?我们能从谷爱凌的教育背景中获得什么呢?普通孩子,又应该如何进步呢?
其实谷爱凌如此优秀还有另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谷燕对女儿学习品质培养的重视,并且重视程度明显大于对知识与技能培养的重视程度。
第一次对谷爱凌家里对她的教育感到惊叹,是因为看到了下图的采访。在严格的教育环境中成长的谷燕,竟能够给到谷爱凌充分选择的自由。我们看到谷燕对谷爱凌的目标或要求不是要考上什么非常厉害的学校,而是要求谷爱凌“一辈子都不放弃学习”。这当中体现的,就是谷燕对谷爱凌学习兴趣培养的重视,而学习兴趣,则是学习品质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品质。
(图片来自于知乎@Eleven丰收妈妈)
? 学习品质是什么?
孩子学习“1+1=2“是孩子在学习知识技能,而让孩子自己非常想学”1+1=2“,并对“1+1为什么等于2”感到好奇,则是在培养孩子的学习品质。
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师范大学教授鄢超云说过:“学习品质不是指儿童所要获得的那些知识、技能本身,而是指儿童自己怎样去获得各种知识、技能。”并且,鄢超云老师把学习品质分为了好奇心与学习兴趣、主动性、坚持与专注、想象与创造、反思与解释五个方面。
简单来说,对于我们自己的孩子而言,他学习是积极主动还是被我们逼迫的?他是否真心对这个世界感到好奇?我们的孩子有没有自己奋斗的目标?确立目标后,他能否坚持,并制定计划、按计划去行动?……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学习品质,我们甚至能够感受到,当孩子具备了以上品质,我们哪还用得着担心什么“我家孩子成绩差”?担心什么“三年级现象”?
? 如何培养学习品质?
? 学习兴趣
当前人们对于孩子学习兴趣的培养一般都有这样的疑惑:有学习兴趣当然好,但孩子就是不爱学,我不逼他他就更不会学了。
其实重知识技能本身没有错,甚至谷爱凌的妈妈也是非常典型的“知识技能狂”。
从谷爱凌两岁开始,谷燕每年都会带她回中国待至少两个月。
在中国,谷爱凌发现,身边的小伙伴们很早就开始上奥数补习班,为了和小伙伴们一起,谷爱凌也去学了奥数,这给她的数学成绩打下了极好的基础–在美国的中学里,谷爱凌的数学考试成绩一直是第一名,甚至还打破过学校的数学考试纪录。
后来每年暑假,妈妈都会带她回到北京,去海淀黄庄上课外辅导班,学习数学,谷爱凌说,妈妈告诉她,“来中国上十天课,能在美国顶一年。”
在很多人看来,谷爱凌的成功很大程度源于她的妈妈谷燕。为了支持谷爱凌滑雪,每到滑雪季的周末或节假日,谷燕都会开四个小时的车送女儿去滑雪、训练,每天往返要八个小时的车程,谷燕开过了十几个雪季。
在谷爱凌美国的教练看来,谷燕是一位名副其实的“Tiger mom”。谷爱凌在美国的滑雪培训机构的校长汉利这样形容谷燕 “她会为谷爱凌把关所有的训练” 汉利说,谷燕是他见过的最有逼迫性的人,“她总是 微笑着告诉你你有多棒,但事后你会发现她是有请求的,她总是希望她女儿获得特殊的待遇。”
(资料来自网络)
但谷燕在重视对谷爱凌知识技能培养的基础上,更明白“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所以在培养知识技能之前,她首先要培养的是谷爱凌对于学习、对于探索的热爱。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谷燕培养谷爱凌学习兴趣的关键总结起来是两个词:示范、放手。
示范——谷燕本身就是滑雪教练,她擅长并热爱滑雪,给孩子说再多“你一定要喜欢滑雪啊”,不如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妈妈有多么热爱滑雪。在这一点上,谷燕有足够的机会对谷爱凌进行“身教”。
(图片来自于网络)
放手——在谷爱凌成长的过程中,谷燕给予了她非常多的自由,并会鼓励女儿去进行不同的尝试、参与丰富的活动,而不在意这项活动是否能支持孩子“好好学习”。只要是谷爱凌感兴趣的,她都鼓励女儿去试一试,包括很多不花钱的项目。
正是谷燕这些看似无意的行为,让谷爱凌从小就能在各类活动中有真正的深度体验,感受到真正的快乐,让她能用一颗好奇和探索的眼睛去观察这个世界,而不用担心“这件事我妈妈喜不喜欢我去做”。她唯一需要关心的,就是:这件事我是否热爱。
? 主动性
主动的反面是被动,判断一个孩子是否有学习的主动性,只用看孩子是否需要别人的推动(包括物质奖励)才会去完成一件事。
唱歌、跑步、篮球、冲浪、骑马、射箭、攀岩、高尔夫……这些我们恨不得孩子每一项都“考到十级”的项目谷爱凌通通都尝试过,而最后真正让她热爱的,就是滑雪。而她对滑雪的热爱,也因为她有一个更远大的目标。
(图片来自于网络)
因为有这份主动和热爱,所以哪怕谷爱凌因滑雪而受伤,造成了短暂失忆,也并没有想过要放弃。
(图片来自于网络)
而谷燕对谷爱凌的支持,在于当她选定好方向之后,坚定而科学地去支持她。谷爱凌说,妈妈所做的事就是尊重她的选择,帮她达到目的。“我选择一个东西,她一定不会让我失误,她教我一步一步怎么分解,怎么达成。”
学习主动性的重要性在本次冬奥会的另一位天才级选手羽生结弦的教育上也体现得非常明显。
和谷爱凌不同,羽生结弦的父母就是普通的工薪家庭,他第一次走上冰场是因为姐姐在学花滑,而他是姐姐身边那个“跟屁虫”,教练为了不让他捣乱才把他叫上冰场,那个时候他才4岁。后来教练毫不避讳地坦言到:“我觉得有一半时间他是不情愿的。比起滑冰,跟爸爸玩棒球的时候看起来开心多了。”
(辅导羽生结弦到中学滑冰室的都筑章一郎教练)
而事实的确如此,羽生结弦在那个时候并没有真正热爱过滑冰,并经常就此向父亲抱怨。而每当羽生结弦的父亲听到抱怨后,并没有对他有任何的责怪,反而对他有了更多的关心:“你是真心喜欢滑冰吗?”直到有一天羽生结弦很认真地跟爸爸说:自己有点讨厌练习滑冰了,不想要继续了。
听到孩子如此认真地想要放弃,应该如何应对呢?既然羽生结弦现在这么成功,一定是他爸爸帮助他坚持下来了吧?
羽生结弦的爸爸给了我们非常震撼的答案——爸爸淡然一笑:“如果讨厌滑冰的话,放弃也是可以的啊。”羽生结弦爸爸给予他的,永远是足够的尊重。
因为得到了足够的尊重,所以在失去了滑冰后的一段时间里,他有足够的机会去冷静、去反思。“我不想在这里屈服,我努力了那么久才走到这里的……”这是羽生结弦在沉淀后给自己的答案。有意思的是,自此之后,羽生结弦不仅不再觉得花滑枯燥无聊,反而更想坚持下去,并给自己定下了要参加奥运会的目标。
后来有人在节目中问过羽生结弦:”如果当时父母的态度,是督促你必须坚持滑冰,那你的选择会不一样吗?” 羽生结弦是这样回答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
除了学习兴趣与学习主动性,鄢超云老师提到的另外三项学习品质同样很重要。但注重对学习品质的培养并不意味着对儿童所掌握了哪些知识技能不管不问,而是我们需要在儿童成长的早期阶段,把对学习品质的培养放到比对知识技能的传授更为重要的位置。
其实,以上种种,教育部早在2012年就给出了答案。在2012年教育部印发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我们要“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并明确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我们成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指南》指出:“忽视幼儿学习品质培养,单纯追求知识技能学习的做法是短视而有害的。”
距《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颁布已经十年了,但我们周围依然充斥着不遵循教育规律、只重知识技能不重学习品质的现象。
重视对孩子学习品质的培养是一条需要坚定走下去却很漫长的道路,正在培养下一代的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我们正在培养的是建设未来的孩子,他们用什么去建设未来?一定是用饱满的热情、强烈的好奇心、充足的自信心和创造力……而我们要做的,就是去保护和培养孩子们的这些品质。
小时候不被尊重的孩子,会突然有一天充满自信吗?
不会。
小时候做事情经常被成人安排的孩子,会突然之间拥有独立的意识和能力吗?
很难。
……
其实我们已经开始行动起来了,从去年的《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双减”政策,到今年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我们都在遵循教育规律、重视学习品质方面做不断的尝试。所以,请多给我们一些时间,让我们去探索出一条更宽广的道路吧!让“谷爱凌”一直火下去,我们期盼二十年后,我们拥有更多优秀而快乐的孩子。
创作 | 蒋頔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赵平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