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计划工作回顾
提到小班孩子做计划,我们可能有这样几个问题:
? 小班孩子到底能不能做计划?
? 有些小班孩子可能连话都说不清楚,怎么做计划?
? 有的孩子即使做了计划,也不按计划执行,做了和没做一样,渐渐就形式化了,甚至把做计划变成了一项任务,孩子对做计划失去了热情和兴趣,好像还不如直接让孩子去玩更加有效。
…….
首先,有一个问题的答案是非常明确的,那就是小班孩子完全有能力做计划,即便是话都说不清楚的孩子,也完全能做计划。
对于成人来说,提到计划,我们脑海中的场景大致是一样的——做了计划,按计划进行工作。但作为成人的我们却忽视了儿童“主动性与做计划”这项能力是一步步发展而来,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表现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做“计划”并不只是一个样子,我们恰恰需要首先学会识别“儿童计划”的不同“样子”。
例如,我们很难把“儿童一直向着他想要的物品或人移动,一直到够到为止”(“主动性与做计划”水平1,具体的发展水平可登录读懂儿童app查看)和孩子计划能力联系起来,事实上这就是“做计划”萌芽期的表现。事实上,不仅小班孩子能做计划,在没上幼儿园之前,孩子就已经会做计划了,只是以我们不熟悉的方式在做而已。
那么,既然小班孩子能做计划,那该如何做,才是真正支持儿童游戏的呢?
01 /
插进区卡是在给
孩子建立错误的计划概念
关于为什么做计划,可能很多老师并没有清晰、透彻地思考过这一问题,看到很多园在做也就跟着做了。
其实,做计划真正的目的是帮助儿童明确游戏意图,带着“我想玩什么”的目的进行游戏。想想看,做事前学会思考是多么重要的一项能力,绝对不是每天插进区卡就能习得的(当然,有的老师认为插进卡是做计划,有的则认为那只是限制区角人数的手段罢了),那样就小瞧了这项能力的养成过程了。
计划不是简单有限的选择,插进区卡实际上是在帮助孩子将“对于游戏意图的思考”与“选区”这一简单选择建立联系,天天这样做,只会给孩子建立错误的计划概念。并且这样做计划当然会越做越没“生机”,因为对孩子而言,计划是个简单动作,而不是无限的充满新鲜感的思考。
因此,计划不是简单的被动选择,而是无限的主动思考,是基于儿童最感兴趣最擅长的游戏这一载体帮助儿童构建一种思考模式。
对于幼儿教师而言,准确地理解并把握计划对于儿童的核心意义,远比一知半解地学习一些形式或技巧更为重要。
02 /
“计划”对小班孩子那么抽象,
怎么能只靠“说”?
很多老师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的“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耳熟能详,张口即来。但在实践应用过程中一不小心就忽视儿童的这一学习特点。计划就是对小班儿童而言十分抽象的一个概念,但老师在组织孩子做计划时,常常是直接就去问孩子:“你今天要玩什么或计划是什么?”忽略了孩子建立计划概念是需要通过直接感知和实际操作积累直接经验,进而逐步构建认识的,很可能做的是“假”计划(孩子根本不理解计划是什么东西,只是跟随做,做过场罢了)。
不仅如此,小班孩子表达能力、专注力、对集体的适应能力等等各方面大部分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上,在组织小班孩子做计划时必须综合考虑到这些因素。那么,什么样的计划方式更适合小班孩子的呢?
? 以小组的形式“聊计划”
比起集体做计划,以小组的方式更适合小班孩子,因为在集体的场合孩子更容易紧张,有压力,会影响其思考与表达。
而且以小组形式,在固定的时间,和固定的小组成员,在固定的地点,更利于孩子对计划积累直观具体的感知与体验,这有助于孩子理解计划(成人往往忽略建立这样的理解对孩子而言是多不容易的事)。
打个比方,比如吃饭,有的家庭是每天相对固定时间,全家人到齐后一起吃,这种仪式感会让家里的每个成员都自然而然地重视这个环节,相反如果是来了就吃或饿了再吃,对于吃饭这件事家庭成员的认识是不一样的,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对家庭来说很重要的一件事。
当然吃饭这件事是每个家庭的选择,无所谓哪一种更好。但就计划而言,我们是需要让孩子对计划有足够重视度的,这就需要老师需给予孩子重视的理由。如果做得太随意,比如空了就做,或谁先吃完谁做,松散的方式无法建立起孩子对这件事足够的重视度(想想孩子对生日的重视度是不是也是仪式感建立起来的)。并且没有老师及时的支持,孩子的计划水平可能会在某个水平上停滞不前。老师需要时刻提醒自己孩子的计划水平在发展过程中,不是天然就达到某个水平的。
当然很多老师也有很现实的问题,比如孩子人数太多,老师不够,那至少在做计划是要结合这样一种形式,而不是只用集体一种方式。
? 以游戏的方式展开
做计划中老师最头疼的问题莫过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一个孩子说计划的时候,其他孩子根本不听,做各种小动作,常常需要一个老师专门来维持秩序,提醒孩子,其实这样一次次地提醒只能让孩子对计划环节的感受越来越不好。
而以游戏方式展开计划,则能让孩子有参与感和期待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注意力涣散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孩子不同于成人,做计划要一板一眼,对孩子而言,好玩、有趣才重要。游戏能让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就把自己的游戏计划说了,平和的愉悦的大脑才是思考的大脑。
所以,要激发孩子的思考,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营造这样氛围是非常值得重视的。需要提醒的是,这里的游戏是非常简单的,只是作为决定孩子做计划的一种方式。
? 以“你今天想做(玩)什么?”开启计划
做计划的第一问题一定不是“你去哪里玩?”这不是支持表达游戏意图时的正确思考路径,而是“你今天想做(玩)什么?”。接下来的问题也是基于每个孩子本身的计划水平、游戏水平进行提问,不是每个孩子都把“做什么”“用什么材料”“去哪里玩”“和谁玩”这几个问题挨个问一遍。并且有时候可能并不问问题,而是客观陈述一些关于孩子以往游戏中的一些操作方式或行为的信息,以此去激发孩子的思考与表达。
试想,如果每天每个孩子老师都把这四个问题挨个问一遍,不要说孩子,老师都觉得很无趣,无新意。帮助孩子逐渐学会思考表达自己的游戏想法是需要老师去思考的,而不仅仅是走完这个流程。所以,计划环节对老师来讲在专业方面的要求其实挺高的。
事实上,对于小班孩子,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计划概念才是重中之重。老师需要帮助孩子在一次次这样的过程中慢慢感受计划,理解计划,支持孩子逐渐地学会思考和表达自己的游戏意图。
03 /
小班孩子做计划中
常见的几个问题
在组织孩子做计划过程中,老师可能经常会遇到以下几个问题:
? 孩子会跟随其他孩子的计划,别人做什么,他就做什么?比如一个孩子都说做城堡,其他孩子都说要做城堡,怎么办?
? 孩子做了计划,不按计划执行怎么办?
? 小班做计划,老师需要记录吗?如何记录更加有效?
? 问了孩子“今天计划做什么”,孩子就说一句话,再问什么也不愿意说,怎么办?
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老师可点击“”查看相关内容。同时,关于孩子做计划的更多内容,“读懂儿童”app专门为老师们提供了相应课程,老师可以根据需求登陆“读懂儿童”app收听观看哟~
创作 | 马丽
编辑 | 橙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