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后简称《纲要(2021-2030)》一经发布,小编的朋友圈便被疯狂刷屏。可能有的人会问,《纲要(2021-2030)》到底是什么性质的文件,会引起教育界如此大的反响呢?这样说吧,在学前教育界,幼儿老师最熟悉的文件莫过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了吧,这两个文件都是由教育部印发的;而《纲要(2021-2030)》是由国务院印发,并发布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所以,该文件的重要性你品……
好了,说回正题。《纲要(2021-2030)》是针对我国0~17岁儿童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接下来10年的总体发展目标和要求(点击查看原文)。那在如此长的文件中,哪些信息是和学前儿童相关的呢?为了帮助大家快速精准的阅读,小编特为大家整理解读了《纲要(2021-2030)》中和学前儿童密切相关的8大关键信息,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 基本原则
1. 坚持对儿童发展的优先保障。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时优先考虑儿童的利益和发展需求。
2. 坚持促进儿童全面发展。尊重儿童的人格尊严,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保障儿童身心健康,促进儿童在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全面发展。
3. 坚持保障儿童平等发展。创造公平社会环境,消除对儿童一切形式的歧视,保障所有儿童平等享有发展权利和机会。
4. 坚持鼓励儿童参与。尊重儿童主体地位,鼓励和支持儿童参与家庭、社会和文化生活,创造有利于儿童参与的社会环境。
重视儿童的地位和权利是《纲要(2021-2030)》的基本原则,是儿童一切的基础。无论是联合国的《儿童权利公约》还是《纲要(2021-2030)》,这些纲领性的文件都指出了儿童应该公平的区参与社会活动,儿童应当享有发展的权利与机会。包括“六·一儿童节”的来历是为了悼念1942年6月10日的利迪策惨案和全世界所有在战争中死难的儿童,反对虐杀和毒害儿童,以及保障儿童权利。
所以在如今的社会中儿童的权利正在一步步的得到保障,国家在出台法律、制定政策、编制规划、部署工作都会优先考虑到儿童,因为孩子在社会上属于弱势群体,需要全社会的关注与保护。
02
? 发展领域
儿童与健康
? 主要目标
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性教育,儿童性健康服务可及性明显提高。
? 策略措施
为儿童提供性教育和性健康服务。引导儿童树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道德观念,正确认识两性关系。将性教育纳入基础教育体系和质量监测体系,增强教育效果……
相比《纲要(2010-2020)》中“提高适龄儿童性与生殖健康知识普及率”的总目标,《纲要(2011-2030)》着重强调了适龄教育接受性教育的重要性。近两年关于性侵犯的热门事件频频出现,且被侵害孩子甚至涉及到学前儿童,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在性教育方面的问题。而《纲要(2011-2030)》提出这样目标和策略,及时弥补了我国在性教育的缺失,减少儿童被侵害的概率。
适龄教育接受性教育,那何谓适龄呢?其实性教育从孩子在18个月~20个月左右,能用“男孩子”“女孩子”等信号区分社交群体就可以开始了,因为这时候他们已经有了性别意识。所以,不要认为性教育是大孩子才需要学习的,性教育,越早越好。
? 发展领域
儿童与教育
? 主要目标
适龄儿童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
? 策略措施
逐步推进学前教育全面普及。继续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重点补齐人口集中流入地、农村地区、欠发达地区、民族地区以及城市薄弱地区的普惠性资源短板,基本实现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全覆盖……
《纲要(2011-2020)》提到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增加城市公办幼儿园数量,农村每个乡镇建立并办好公办中心幼儿园和村幼儿园。
对比上一个10年,《纲要(2021-2030)》中的普遍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并保持在90%以上在高度和难度上提升了数个等级,而将有质量放在首位,可以看出接下来的10年各幼儿园工作的重点就是对学前教育质量提升。《纲要(2021-2030)》中没有继续提到新办园,也说明幼儿园数量已经不是孩子上学“卡脖子”的问题,2011-2020年这部分的工作已经落实到位。
? 发展领域
儿童与教育
? 主要目标
以提高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的教育评价体系更加完善。
? 策略措施
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体系。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建立健全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和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标准。针对不同主体和不同学段、不同类型教育特点,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倾向。
《纲要(2021-2030)》中重点强调了教育评价体系,特别指出要以儿童综合素质为导向。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在学前教育阶段中每个幼儿园都有不同的评价体系,但还是有很多结果评价和横向评价的内容,忽略了儿童的发展规律和特点。
接下来的10年中幼儿园要逐步完善并建立健全科学全面、以儿童发展为导向的评价体系。
? 发展领域
儿童与教育
? 策略措施
注重科学保教,建立健全幼儿园保教质量监测体系,坚决克服和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保教质量。
字越少信息量越大,今年对教育工作影响最大的就是“双减”,“双减”对幼儿园来说就是抵制幼儿教育“小学化”。《纲要(2021-2030)》的态度非常的硬气——坚决克服和纠正,部分幼儿园和机构为了迎合家长的“升学焦虑”,不顾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拔苗助长式的超前学习和强化训练,而《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中评价这样的行为对孩子来说是短视而有害的。
在接下来的10年,学前教育方向已经非常的清晰了,全方位发展素质教育,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价体系助力儿童健康发展,拥抱幸福的童年。
? 发展领域
儿童与教育
? 策略措施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引导教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职业道德修养,坚守教书育人职责……加强教师进修培训,提高基本功和专业能力。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培养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相比《纲要(2010-2020)》中关于“提升教师素质”的支持策略中,《纲要(2021-2030)》着重强调了师德培养以及加强教师进修培训两项。前两年,幼儿园频频爆出“幼儿老师打孩子”“家长回家发现孩子身上有针孔”等相关行为,让家长对幼儿教师出现了信任危机。而出现这样的情况,很大程度上和幼儿教师门槛低,部分教师素质低,专业能力差脱不了干系。
该目标和策略落到幼儿园,则是应提升幼儿园教师入园门槛,定期对幼儿教师进行专业成长的培训,让社会以及幼儿教师自身对其工作有明确的认知定位。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学前教育稳步发展的关键。
? 发展领域
儿童与教育,儿童与家庭
? 主要目标
1.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
2.发挥家庭立德树人第一所学校作用,培养儿童的好思想、好品行、好习惯。
3. 尊重儿童主体地位,保障儿童平等参与自身和家庭事务的权利。
4.教育引导父母或其他监护人落实抚养、教育、保护责任,树立科学育儿理念,掌握运用科学育儿方法。
5. 增强亲子互动,建立平等和谐的亲子关系。
对比《纲要(2010-2020)》,整个“儿童与家庭”发展领域都是《纲要(2011-2030)》新增加的,重视家庭教育,是此次《纲要》改进上的一大飞跃式进步。家庭教育,可谓是孩子最早接触的教育,但从浙江省试点“父母证”这一现象可以看出,我们的家庭教育还是有所缺失的。作为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原生家庭对于儿童的成长和发展的作用远大于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设家长学校,为家长普及育儿理念以及科学育儿方式方法,接下来10年的各地各部门将会形式多样的开展类似于“家长学校”或颁发“父母证”的活动。但这并不是给为人父母设置“高门槛”,而是为孩子健康健全的发展奠定基础,儿童有了正确的三观、健全的人格、良好的生活习惯对家庭来说才是真正的“减负”。
? 发展领域
儿童与福利
? 主要目标
加快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建设,托育机构和托位数量持续增加。
? 策略措施
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招收2—3岁幼儿,制定家庭托育点管理办法。加大专业人才培养培训力度,依法逐步实行从业人员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制定完善托育服务的标准规范,加强综合监管,推动托育服务规范健康发展。
在“儿童与福利”发展领域中,《纲要(2011-2030)》是首次提出了“普及托育”的目标,这代表了国家对于学龄前儿童教育愈发的重视。同时相应的策略对园外托育机构的资质和从业人员要求更为严苛,使托育更加规范化、系统化,有效杜绝了园外托育机构缺少资质,鱼龙混杂的现状,使0-3岁儿童能真正接受到好的托育。
写在最后
以上8大关键信息为学前教育接下来的10年提供了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路径。小编相信,在《纲要(2021-2030)》的引领下,老师和家长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会有新的思考和认知,而学前教育的发展也会更上一个台阶。
点击文末“”,可详读《《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和《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年)》全部内容。
创作 | 橙子 张梦杰
编辑 | 李芸芸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