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观察评价
观察评价是幼儿园老师必备的专业技能。以前老师大多为了应对幼儿园的要求而做观察;而现在,众多一线城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文件中对老师的观察评价能力提出明确的阶段性要求????
比如《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中对教师的观察评价提出了评估要求:“管理与课程评价指南”通过“水平1“(代表合格,也是幼儿园办园质量的底线);“水平3”(代表良好);“水平5”(代表优秀)来反映幼儿园的办园水平。
从这个文件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要保持对孩子良好的观察评价能力,对教师各方面能力都有层层递进的要求,且直接体现出教师的专业深度。
但幼教工作通常是既紧凑又忙碌的,每天需要处理很多繁琐的事务:大到教学活动,联络家长;小到替幼儿更衣,喂药等等,老师们例行性完成日常琐事已经很疲劳,无暇腾出时间为幼儿做观察记录,可老师对幼儿的行为观察记录,又是非常有的必要的,具体体现在:
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同时也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特征,所以教师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发展进程中的个性差异,支持和引导他们从原有水平向更高水平发展,从这个角度理解,观察评价儿童并非浪费时间,而是了解儿童按照其自身的速度和方式到达《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所呈现的发展“阶梯”, 把幼儿看作独特个体去发现独特的思考方式与行为模式,切忌教师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
而目前大多数幼儿园老师对观察记录评估还存在一定的心理抵触:
“观察真的太枯燥了!”
“我会观察,但是不会分析评估!”
“要在同一时间一边观察儿童一边写下观察到的东西,真的是难以做到啊!”
“为什么非要我们观察呢???!!!“
……
且老师在观察评价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也会存在一定的误区:
1. 老师静等孩子们出现“哇”时刻,这样做会忽略孩子很多发展的具体过程,只为最后的瞬间结果呈现。且这种情况下,更多的是满足老师心里对孩子的一种预期。
2. 记录孩子们对老师表达的喜爱之情:“老师,我最喜欢你了,我最爱你了”,此时老师更多的是站在自己当下情绪被触动的角度来做记录,对孩子本身的发展参考意义并不大。而观察记录,更多的是通过观察和记录儿童的成长情况进而满足儿童的需要。
3. 老师容易只看到孩子的某一个细节,不能从总体上把握孩子的发展阶段。且老师们归纳整理时易出现受自己惯性主观思维的影响,从而出现以偏概全的情况。
其实,要了解幼儿就像要解开一个谜团,幼儿是一个秘密宝藏,教师除了通过对幼儿言,行等外在表现的观察去理解幼儿,更要反思“我看到了什么?”“我当下看到的行为表现真的能代表这个孩子的行为吗?”那到底该如何观察呢,以下思路可供参考:
1. 儿童什么没有发展,为什么没有发展?什么发展了,发展到什么水平了;
2. 孩子独立操作的水平,跟同伴合作时的水平以及教师指导下的水平;
3. 什么支持了孩子的发展,什么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
众所周知,观察是为支持做服务的。所以观察结束之后,记录如何更好的被老师利用起来,真正做到为孩子的发展服务也非常关键!
首先,观察记录既然为了满足儿童的需要,对儿童发展有参考价值,那么更多的就应该观察记录儿童的情况。因此老师观察到了儿童出现什么,就要记录什么,倘若只有观察没有记录就相当于是没有观察。
其次,教师在观察孩子的外在行为并做出记录后,更重要的就是评估这些外在信息表现的“内在意识”,即老师自己能解读记录,观察的最终目的是评估分析,即可以通过记录分析孩子的情况并有针对性的提供一定的支持策略,促进孩子的发展。
再次,记录是为了给教师的自我管理和反思成长提供反馈,如果孩子的一种行为和现象被记录下来,却并没有被老师利用、分析、整理,并从中获得相关的启示,那么之前的记录是没有任何意义的。
最后,记录本身是把稍瞬即逝的场景和观念形成静止的文件,所以它可以被重复利用,比如用来和家长交流或进行汇报,用于同事之间的讨论,以及各种评价或评比活动等等。
总的来说,上海此次把教师观察评价工作水平与幼儿园办园质量相结合,证明了越来越多的幼教工作者意识到教师观察评价能力在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简言之,做观察评价,就是通过呈现观察记录,帮助教师理清儿童发展的关键经验,从而使教师更好的鹰架儿童的发展与成长。同时观察也可以提醒教师注意落后于或是大大超前正常水平的儿童需要,即教师可以通过观察体味到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
创作 | 冯然然
编辑 | 橙子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读懂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