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在朋友圈学习打卡对成年人来说是一次学习的宣告和自我督促,那么对于幼儿园的家长和孩子来说绝对可以称得上一场“灾难”……
▽
最近,幼儿园紧跟“停课不停学”的热潮,一连串的亲子活动任务以及打卡作业接踵而至。一时之间,家长和孩子都变得忙碌了起来,小编的朋友圈也变得热闹了起来,画风也全变成了如下图所示:
但在这看似是一场打卡“狂欢”的背后,更多却是家长的“生无可恋”和孩子不乐意的配合。就在前两天,小编就打卡一事和一位宝妈聊了聊她的感受。
▽
这位宝妈告诉我,她家孩子所在的幼儿园目前给孩子安排了三周的不一样的打卡任务。打卡要求就是拍照或者拍视频发朋友圈,然后配上幼儿园统一的话术,再截图发到群里,老师每天会做统计以及群里表扬。
刚开始这位宝妈挺积极配合的,但打卡了几天后她的体验很不好,有时候还不得不让孩子配合摆拍,感觉变成了一种任务。并且她私底下也和其他家长交流过,大部分家长都有相同的感受,很多家长已经放弃了打卡。
家长“生无可恋”,孩子每天配合得也很痛苦,可为什么各个幼儿园还“乐此不疲”的布置一个又一个打卡任务呢?
疫情期间,自教育部提出“停课不停学”的概念后,幼儿园开始想尽各种办法紧跟这波热潮,并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于是乎,老师变成了被迫营业的“网络主播”,家长开始每天被迫完成各式各样的打卡任务。好像大家都一致认为,只要幼儿园进行了网上教学,给家长布置了打卡任务,并且家长每天打卡坚持得好,就是紧跟了“停课不停学”步伐。
可前不久,教育部却明确提出【不得强行要求学生每天上网“打卡”、上传学习视频】【严禁幼儿园开展网上教学活动】。这一要求的提出,或许需要幼儿园重新思考,“停课不停学”对于幼儿园的意义是什么。
要求家长每天将孩子的学习活动进行打卡,还有一点是能方便老师对孩子在家的学习进行监管。老师想通过让家长打卡的方式与孩子在家的学习建立联系,能够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从而更好的进行下一步的教学和布置打卡任务,和家长实现“云端共育”。
可是小编不禁思考,这样的监管方式真的是行之有效的吗?这真的能称之为“共育”吗?我们了解孩子的需求吗?了解家长的需求吗?
前不久,鄢超云教授在一栏公益讲座里也提及对“停课不停学”和网上教学的理解。他讲到,对幼儿园来说,网上教学更多的应该是指向教师的专业成长,家长的成长,而不是孩子。孩子的学习应该在生活中和游戏中进行。其实在这波“停课不停学”的热潮下,不打卡,幼儿园老师和家长可以为孩子做的其实很多:
01. 老师潜心学习,提升观察、解读儿童的能力。
不同于大龄学生的学习,他们有固定的知识和课本,幼儿园孩子的学习更多是在生活和游戏中发生。而这就更需要老师学会在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去观察和解读孩子的学习。只有深入了解孩子如何学,才能避免“一厢情愿”地教,才能更有效、更符合儿童学习和发展逻辑的“教”,游戏才不会变成老师下达然后验收的“政治任务”。
02. 家长真心陪伴,和孩子平等沟通。
可能自打孩子上幼儿园后,家长就很难有这么长的时间和孩子一起宅在家相处,这对家长来说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那在这难得的亲子相处时光,与其整天焦虑,不如真心的,用心的陪陪孩子,试着多听听孩子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去要求他们做些什么。因为对于孩子的未来,主动思考会比被动接受更有用。
最后,小编想把一句话分享给大家:爱孩子是一种本能,尊重孩子则是一种教养。而要做到尊重,就需要先了解孩子。所以,无论我们做什么,都不要忘了去了解孩子的需求,尊重孩子,这是幼儿园及家庭所有教育行为的大原则。又或许,这才是“停课不停学”对于幼儿园的意义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