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幼儿教师#品格#孩子#责任#优秀案例集
春节七天小长假已然结束,大家都陆陆续续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了,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乘风飞翔,做一个充满责任感的人儿。责任是品格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责任意识的培养,为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优秀的学习品质养成、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奠定了品格基础。
垃圾分类这件于人类刻不容缓的大事,也对培养小班幼儿的责任意识有着重要意义,喻老师根据幼儿生活经验、家长资源分析、园所资源利用等方面,结合幼儿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进行班本化实施探索,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支架,引导幼儿通过了解、参与、体验、家园合作等多种方式,认识责任、感受责任。
小班孩子由于年龄较小认知水平有限,认识活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实践,但他们有良好的生活习惯,知道产生垃圾后,要放入垃圾桶。本期,我们就小班孩子如何从垃圾分类的活动中直接或间接体验游戏的快乐,从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看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发生了哪些温暖人心的故事呢?
*案例选编自:
《以课程蕴品格教育 以活动树责任意识——以小班垃圾分类主题活动开展为例》
成都市温江区万春镇中心幼儿园 喻春燕
荣获“责任”类优秀品格案例一等奖
01
开展班级审议
充分挖掘园所内外资源
为提升本次品格教育的实施有效性,让幼儿责任体验感更强烈,喻老师结合班本课程实施与审议,与幼儿一起逐步深入开展垃圾分类主题活动。
首先是开展班级审议,对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进行分析。垃圾分类具有重要的活动意义,一是通过生活习惯的养成,逐步影响幼儿的环保意识,以点带面,深入家庭和社区,从而助推环保型社会的建立;二是以幼儿个人行为的改变,到责任的体验、实践,让幼儿在全程参与的过程中对责任有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经过教师的资源梳理和分析,有以下的资源可以进一步落实垃圾分类主题的班本化,帮助小班幼儿更好理解和践行垃圾分类。
一是园内资源。比如园内的垃圾分类四色垃圾桶和垃圾分类卡通导图、垃圾分类宣传展板、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环节所产生的垃圾、环保志愿者袖章、环保小卫士绶带、垃圾分类绘本、中大班哥哥姐姐关于垃圾分类的相关经验等。
二是园外资源。社区的垃圾分类宣传、生活中常见的垃圾分类垃圾桶、家长的环保理念、家长对幼儿园教学活动的支持等。
为确保活动实施的有效性,对主题充分解读后,整合园内外可利用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发展认知水平,对垃圾分类主题活动进行经验梳理,形成初步的班本化实施内容。
02
拓宽实施途径
深入垃圾分类
在班本化主题活动实施方案的指引下,垃圾分类的主题活动在班级中按照初步计划逐步实施。
集体教学活动,了解活动意义。教师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和学习方式,积极开展垃圾分类的集体教学活动。有效运用故事、情境设置、生生互动等多种形式,引导幼儿逐步了解垃圾分类,拓展幼儿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初步感知垃圾分类的社会意义。
跟随生活细节,赋予“岗位职责”。教师引导幼儿讨论在幼儿园里可能会产生的垃圾,教师基于小班幼儿在生活中、在操作中学习的方式,结合幼儿的讨论、分享、初步理解,抓住生活细节,和幼儿共同商量,以“环保小老师”的称号,赋予他们责任感、使命感。
每天两名幼儿轮流承担“环保小老师”的工作,他们带上绿色的袖章,变身垃圾分类的小小管理者。他们需要关注班级里各个环节产生的垃圾,合作进行整理、分类,并送到相对应的垃圾桶;同时,在一天的幼儿园班级活动中负有监督、管理之责。通过“环保小老师”的实践活动,赋予幼儿“岗位职责”,带着责任意识参与活动,让幼儿在生活场景中和经验获得中,有效理解垃圾分类,并能运用到生活实践中,让垃圾分类贴合幼儿生活、落到实处,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经验。
03
家园携手联动
践行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个体、是家庭、是社会的共同责任。为引导幼儿了解垃圾分类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性,体验自己作为社会一员的责任感,拓展垃圾分类的教育意义和受众面,他们以携手家园的方式,延伸幼儿园垃圾分类的教育宣传途径,有效践行垃圾分类,引导正确、科学的社会认识。
环保小卫士,体验社会责任感。为有效宣传垃圾分类,让幼儿在体验中了解参与环保是每个人的社会责任,在组织幼儿集体讨论、猜想、观察不同主题宣传单之后,他们收集了幼儿想法,和幼儿一起绘制了本次垃圾分类宣传单。
在教师协助下,经过方法的梳理、问题的排除,大家对如何“发传单”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他们对宣传活动信心满满。环保小卫士集结后,再利用放学前家长聚集时间“派发传单”。
树立榜样——垃圾分类进家园。在幼儿和教师的共同倡议下,很多家长参与到本次活动中,家长的参与让孩子们的环保行动有了正面、积极的榜样。宝贝是“环保小卫士”,家长是“环保志愿者”,拿上自制的垃圾分类宣传单,他们从身边入手,走进菜市场、走进小区、走进休闲广场、走进公园……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童声稚语的宣传垃圾分类,体验社会责任感,形成一道道绿色的亮丽风景线。
身体力行——践行垃圾分类。理解与实践并存,才能让小班幼儿在实践中逐步获取经验。通过调查幼儿可知,生活中产生的垃圾种类比幼儿园的更多。于是,周末家长带着孩子们,认识身边的垃圾桶类型、尝试垃圾分类,进一步形成分类意识。不少家长在幼儿的带动下,或是自制或是购买,在家里摆放家用型四色垃圾桶。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不断的反复分类、操作……在丰富生活经验的获取与叠加下,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及其意义,并能以自己的行动来诠释责任。
04
活动开展过程中
存在的四大问题
在主题活动逐步开展过程中,教师在与幼儿讨论、调查、开展认知活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观察幼儿关注点、需求等,收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对垃圾分类的理解。集教活动中孩子们对情境类、游戏互动类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参与度、积极性都很高,对垃圾分类有了一些认识,但对于垃圾的回收再利用的理解不足。教师经过观察、谈话、分析讨论后得出,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较少,且现阶段也缺乏观察身边事物的意识,幼儿很难从生活中发现垃圾回收利用,不利于幼儿理解垃圾分类、体验责任意识。
“环保小老师”的制度执行。教师偶尔会因为其他原因忘记选出当日小老师,或是有些小老师工作没有做好时,会请其他人来帮忙或直接替换;有个别幼儿在当小老师时,会主动的增加“管辖范围”,如午餐或盥洗环节,他们会告诉小朋友有序排队如厕或洗手;洗手时也会提醒小朋友把水开小一些,节约用水。原来幼儿的小老师责任意识远远不止于管理垃圾分类,还存在于一日生活中的其他环节。
绘制宣传单的发放难题。在第一批宣传单绘制时,采用的是A4纸、单面彩印。在环保小卫士进行传单派发时,部分孩子分发一大张A4纸宣传单时遇到了一些困难,不便取出发放,也不便幼儿整理。活动结束后,有幼儿提出:宣传单有点大,我的手拿不住;我的单子掉了好几次;有些爷爷奶奶只拿到了一种宣传单;宣传单另一面是空白的,有点浪费……
家园共育。家园合作阶段实施需要家长的大力支持和配合。在前期活动的开展下,班级幼儿对垃圾分类的实践体验活动很感兴趣,但部分家长可能因为的工作、家庭因素、教育观念等,没能带着幼儿参与到一些活动中来。在其他幼儿进行分享的时候,他们提出过非常想参与。
05
实施中调整并行
结合每一阶段的过程性审议,根据幼儿对责任的理解度和体验情况、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幼儿的学习方式等,教师倾听幼儿想法、反思实施过程,进行了以下的教学策略调整:
畅享区域游戏·理解垃圾分类。为了让小班幼儿理解分类投放、资源重生,引导幼儿更好的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环保中的社会责任,教师和幼儿一起认识、讨论、选择生活中常见的可回收物品,生成了相关的班级区域游戏。在家长的协助下,一大批物资聚集,鞋盒、矿泉水瓶、奶粉罐、玩偶……在物资的分类投放和教师的操刀整改后,游戏材料的调整让班级区域游戏更具吸引力。
“可回收”材料的更新、“再利用”玩教具的增添,不仅闪耀着教育智慧,更让小班幼儿在常态化的区域游戏中,理解可回收、认识资源再利用、体验“垃圾新功能”。幼儿在游戏体验中能够更好的了解垃圾分类对社会、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帮助幼儿理解个人行为、家庭环保理念的重要性。
持续开展“环保小老师”活动。班级教师达成一致,早上当班教师在集体教学活动前与幼儿共同选出当日小老师;教师一定要有正确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当个别幼儿小老师工作出现偏差时,我们要耐心引导,而不是习惯性、随意性的剥夺幼儿成长的机会;根据幼儿的需求,拓宽小老师的管理权限,不再拘泥于垃圾分类。在引导幼儿在实践中理解垃圾分类的同时,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和集体意识。
改良宣传单印制方法。经过与幼儿的讨论,大家最终决定,在之后的宣传单印制时,采用半张A4纸、双面印制的方式,既节约纸张、方便幼儿拿取,又可以让人们看到更多内容的宣传图。
家园共话。教师通过家长线上分享幼儿在家的垃圾分类实践、教师班级活动推进分享、幼儿畅谈垃圾分类小视频、可回收垃圾再利用的区域游戏视频等。让家长看到垃圾分类的教育价值、发现幼儿的收获,才能更好的配合班级活动开展。
在进行班本化的实施设计和内容架构,不断实践、多次审议、反复的调整与反思中,将品格教育融入课程实施中,让活动开展更符合我班幼儿的实际需要,尽可能地提升幼儿的活动体验和经验获得的有效性。让孩子在责任体验中,提升了品格教育的有效性。
此次活动将品格教育融入其中,利用课程审议,关注实施结果,更关注实施过程。针对主体(幼儿、教师、家长),全面收集实施中的问题,坚持以问题导向的审议,有针对性的调整策略、生成相关活动、丰富活动形式、促进经验获得。
品格教育不是单独进行的教育活动,而是体现在、融合在幼儿一日生活、学习、游戏、运动中。而且品格教育、责任培养需要家庭、社会、幼儿园的共同参与,教师主体的活动框架设计与审议调整、幼儿主体的内容实施与活动生成、家长主体的活动协助与实施深入,三位一体,助力班本化实施的适宜性。
在本次垃圾分类主题的班本化实施探索中,基于责任意识的培养,根据对班级幼儿分析和主题价值判断,进一步梳理关键经验、初步形成实施架构图。在观察、分析幼儿活动的同时,不断反思与调整实施结构和活动脉络。以幼儿责任意识培养为重心,整合多种资源持续,通过垃圾分类活动,践行个体责任、认识集体责任、了解社会责任,以班本化课程实施为载体,与幼儿一起初探责任、涵养品格。
编辑/陈梓汇
设计/郭迎欣
主编/李晗
精彩回顾
一点孩子气⑥| 救命呀,小蛇承受了一头大象的重量
一点孩子气⑤|一场落叶雨,引发了孩子们关于生命轮回的讨论
一点孩子气④|谁是菜地里的大坏蛋?
一点孩子气③丨“窝”时刻
一点孩子气②丨爬楼梯这种事情有什么好难的?
我就知道你“在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