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环境#人文幼学假期特辑
环境创设一直是幼儿园的热门话题,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皮亚杰说过:“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我们每个人都身处于环境之中,儿童也是如此,他们学习与发展很大程度上都来自于和环境的互动。
本期我们就来谈一下如何利用好环境这一资源,特别是针对“小空间”的幼儿园,又该如何迎接挑战。相对于大空间而言,“小空间幼儿园”最大的障碍就是空间小,也就是说幼儿园里面实际可利用的空间面积相对较小,户外场地比较分散,在开展活动和教学方面有诸多的局限性,在场地设置上有一定困难的幼儿园。
但是即便空间再小,只要能想到有效建构的方法和支持策略,就能充分利用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开展对于儿童有意义的活动与教学。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那些“小空间幼儿园”,看下他们是如何实现空间有效利用带来教与学的提升。
绵阳市子云幼儿园
绵阳市子云幼儿园占地面积很小,它只有一栋仅能容纳四个班级的教学楼,还有一个小操场。基于幼儿的兴趣和需求,需要创设一个可以种植的像农场一样的环境,因为整个幼儿园的面积都有限,所以必须要把能利用的地方尽可能的都利用起来,最大化满足孩子们的需要。
幼儿园教学楼的后院,有一条小巷子,形状幽长而狭长,还带有一定的地域文化色彩,也正是由于它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形状特点,孩子们喜欢在里面自由穿梭。于是幼儿园与孩子们一起,在这里创设了种植区——巷巷农场。
巷巷农场的采光具有一定的时效性,一天中有接近一半的时间基本上都是散射光,幼儿园反弊为利,将这个场地狭小、光线不足之处,设置为幼儿天然的一个庇荫观察点。这个小而狭窄的农场也有它自己的特点。
▲子云幼儿园的种植区是一条狭长小巷子
第一个就是空间布局巧妙。幼儿园踢掉了原来的水泥砖,把它换成了一个空心的砖,使用空心钻作为围栏,增加幼儿种植区域的面积;其次是充分利用墙面,比如运用展板、隔板、铁丝网这些材料扩展空间操作的空间。
▲幼儿园利用铁丝网放置器材,节省空间,又方便幼儿操作
第二个特点是功能全面。首先是种植功能,除了有常规的地面种植,还有水培、土培等功能;其次是观察功能,幼儿园设置了一些观察的区域,如创设果实展览室、根茎观察室等丰富幼儿的观察活动;还有一个就是实验功能,通过一些立体空间的搭建增设农场的探索性与实验操作性,这样孩子们在这个小巷子同样可以进行科学类的实验活动。
▲创设果实展览室、根茎观察室,丰富幼儿的观察活动
▲使用立柜,扩展空间
第三个板块是操作适宜,在布局上充分给予孩子们自由,采用方便孩子操作的方式,比如说工具挂放就采取就近原则,选择靠在教学楼的一侧,拆掉原来的防护栏,制作了铁网格,利用挂钩去悬挂多元化的工具,让孩子们在活动时拿取材料时即拿即用,可以自由的操作。利用楼梯下的空间设置科探区;在孩子们进行植物探索时,就利用深入到土地的砖和随处可拿放的木梯进行合作的自由观察。
▲利用楼梯下的空间设置科探区
在这个巷巷农场里,也生发了很多意义的活动。受疫情影响,巷巷农场变得冷落荒凉,老师们心里忐忑又好奇:孩子们看到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当孩子们来到农场,他们不但没有失望,反而异常兴奋。“小油菜长这么高了,还结种子了!”“小鸟!看小鸟!”“我们的蒜苗枯死啦!”孩子们观察着、发现着、交流着……
孩子们进入农场,给植被紧急补水;自发除草、播种……教师观察发现,每一个新班进入农场都爱浇水,第二天孩子们会去看会不会开花,孩子们更在意自己种的是什么。当老师把权利让给孩子,果然,问题来了!
播好的种子被其他小朋友破坏了!怎样进行提示?如何为做标记提供支持?为了推动主题继续生成,教师们及时教研,为孩子们提供可以粘合的双面胶及其他可以设计的纸,允许孩子自由进出教师寻找需要的材料。在老师的支持下,孩子们也展开讨论,决定制作标记、划分场地,幼儿园里现成的落叶、树枝和画纸,成为了他们的首要选择。
这样是否真的解决了问题?标记的耐用性、实用性孩子缺乏考虑,老师们却心知肚明,但直接告知孩子,不利于孩子成长,用怎样的语言激发孩子思考呢?老师们展开讨论。“用纸做的,等它湿吧”“没有支撑架的,让它被风吹走吧”老师们的语言,引发了孩子新的讨论、新的尝试,呈现出新的标记——“五花八门”圈地法。孩子们全园寻找材料,用冰棍棒、吸管等,把自己播种的小苗牢牢保护起来!
农场复苏了,处处是孩子忙碌的身影,复苏的农场充满了生机,樱桃红了、枇杷熟了,石榴花、柚子花、金桔花、金银花竞相开放,在老师的支持、引导下,又生成了“樱桃节”“枇杷节”“金银花节”等各种活动……
绵阳公园路幼儿园
小小空间 大大世界
绵阳公园路幼儿园坐落于公园路3号,校舍面积2075平方米,土地使用面积256.04平方米。旧城改造时为了响应国家的号召,发展绵阳的经济,绝大部分土地被建成了商场,仅留下一栋五层高的教学楼。
之前修建的整个公共空间是非常小的,墙壁占据了大部分的面积,采光和通风都不好,非常封闭。2012年修建的时候就把空间的格局做了一个改变,把全框架的房子的墙壁打通,把教室全部换成玻璃隔断,扩大了公共空间,形成了现在3室1厅家庭式的幼儿园。
家庭式的特点是温馨、舒适和自由的,孩子们可以在家庭式的物理空间里和环境自由的互动。因为孩子在家里是可以走动的,在幼儿园也是如此,所有的空间都是不设限制向幼儿开放的,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随时随地玩起来,不禁锢孩子的身体和思想。摆放材料的库房也是由孩子进行管理,自由的取放和补充材料,而且在材料摆放上也是井然有序的,有条理的环境使空间变得更整洁。
他们真正做到了把环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打造了一个丰富有趣的空间。在这样小而精,精且巧,巧则妙的小户型空间里,巧用幼儿园的每一处空间,就连幼儿园的楼梯角也能打造成“小黄人之家”,帘子打开之后就有感应灯,孩子们在这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可以操作的游戏也是不设限制的,他们可以在里面说悄悄话,也可以做手偶扮演,甚至是玩光影游戏。一个空间就可以发挥多种功能,孩子在这样的空间环境里是十分自由的。
其实除了“小黄人之家”,幼儿园的每一层楼都设置了公共空间,比如一楼的阅读广场、二楼的创意工作坊、三楼是建设空间以及四楼的泰迪小窝。这些公共空间每次可以容纳15——20个小朋友,孩子们可以分组进来玩,而且每个空间都是多功能的,增加对同一空间的利用率,建设空间也可以作为大大家休闲区或者餐后休息区等其他功能,充分利用空间是幼儿园环境最大的特点。
小户型的幼儿园,连墙面都是立体的,充分体现了幼儿园的精致与品质。从一楼往上走,走廊扶手或者墙面上都有不同类型的墙面游戏可以让孩子们涂涂画画、锻炼身体,有的是锻炼孩子生活技能的,比如说给娃娃穿衣服、编辫子,还有开关、插销等玩具;有的是培养孩子观察能力的;还有的可以刺激孩子触感;甚至是一些墙面的迷宫游戏……
幼儿园小户型的特点也时刻提醒着老师和后勤人员们,在创设幼儿园环境的时候,一定要考虑自身的特点,不能看到什么好的就往幼儿园里搬;老师们在外出学习和做环境创设时亦是如此,在选择物品和材料的时候要关注到自身的小空间环境。
绵阳公园路幼儿园针对可使用面积小的问题,在开展幼儿园活动时采用了体能联动、分组联动以及全员联动的方式,把活动时间段整合成三段,增加班级安排自由度的同时,保证孩子们的户外运动时间。
体能运动就是以年级组为单位,幼儿玩耍不分班级,教师点位统一安排,孩子的活动的流程是这样的:热身-器材玩法探究-合作搭建运动场-联合运动-放松-共同收纳。
而分组联动更加关注个体,联合方式有多种形式,如公区+探索区;集教+公区;集教+园外。以中班为例,把幼儿分成A、B两组,每组平均15-18人。
全员联动处处都是游戏场,孩子们先到打工区确定并公布场馆任务;然后幼儿大、小结队,协商一致后选择场馆自主体验;其次是孩子们完成任务并按要求整理好物品可获得点卡,凭点卡可到消费区消费或购买标价“商品”;游戏结束,大家都会回到班级分享和交流,这样的联动方式也在不断的改进之中。当把环境开放给孩子了以后,你会发现孩子比我们想象中更能够进行自主管理。
泸州天立学校附属幼儿园
鱼菜共生是种植的另一种表达
一块小池塘里养了鱼,水面漂浮着一块泡沫板。泡沫板上挖了很多窄小的洞,洞里放置了诸多细小的植物。鱼儿的粪便为蔬菜提供了养分,而泡沫板上的植物为池塘里的鱼儿撒下一片阴凉,同时净化了水质。形成了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
这样一个鱼菜共生的区域实际上是给那些空间比较小又想开展种植的幼儿园一个很好的借鉴,天立附幼的孩子们因为农科院植物长得不好,一起讨论改种别的植物,最终他们决定种生菜。而在孩子们路过水池时,有小朋友就提议:“我们能在水里放小鱼吗?这样菜苗就不会孤独啦!它们还能成为好朋友呢!”于是就买了鱼儿回来,看小鱼能否在水槽里存活下来。
在试养小鱼的过程中,孩子们遇到了各种困难,最开始是小鱼消失不见了,孩子们寻找消失的原因,发现排水口太大,得知小鱼因为跳出水槽而死,大家一起合作帮助小鱼修“护网”。
这个过程中有的孩子剪,有的孩子抹胶,有的孩子一起把纱窗网给粘到水槽边……
几天后,孩子们发现小鱼依然在水槽里活蹦乱跳,就开始思考怎么把生菜放进去,有的小朋友说把海绵包裹生菜的根,再放进种植网,可是生菜掉下去了。经过几次思考与操作,有孩子提议用废旧的泡沫板试试,孩子们开始在泡沫上转一个小孔,小心翼翼的把菜苗放入了泡沫种植槽里,然后放入水槽。
“鱼菜共生”就这样完成啦!孩子们坚持每天按时去喂养小鱼,怕小鱼在水里会孤单,还去找它聊天,给它唱歌。
鱼菜共生是通过结合物理过滤、生物降解、虹吸、潮汐等科学原理,动物学、植物学等生物学原理、生态与环境保护等环境科学概念融入其中,让孩子在趣味学习知识的同时,参与、见证生命的成长、变化,做到真正的寓教于乐。
浙江丽水市阳光幼儿园
突破场域限制,实现主题场景共创
浙江丽水市阳光幼儿园是一所小区配套普惠性民办园,园所于2008年建造并投入使用,共有12个班级,360名幼儿,占地1985平方米,建筑面积2186平方米,生均建筑面积6平方左右。园舍占地面积小,专用活动室少,户外活动场地有限,同层楼四个平行班紧密相连,布局虽紧凑但走廊狭窄,幼儿活动空间受限。
为解决这些问题园所通过十年探索与实践,经历了物理空间拓展期、区域材料共享期、场域交换实践期、学习方式探索期、“五共模式”形成期五个阶段,逐步破解空间受限问题,有效拓展教育资源,推进园本课程建设。
首先,室内外环境改造利用。在分类调查、统计园所室内外环境使用现状基础上,不仅开发闲置的户外空间资源,如改造所有楼顶场地,教学楼楼顶改建成大型自由游戏区;行政楼楼顶改建成户外涂鸦区;音体楼楼顶改建成多功能活动区,也重新整合、规划园内各处室、存贮空间和绿化场地,开辟出新的活动空间。
改造利用室内立体空间,如教室上层改建为午睡室;专用教室改建为复式小厨房和阅览室;行政楼走廊墙面改造成多样墙面游戏区,并赋予同一空间多重功能,如午睡室阁楼利用被褥等现有材料锻炼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投放书本、棋类等益智玩具并利用时间差增加午睡阁楼的使用效能;发挥卫生间教育功能,幼儿以值日生角色参与卫生间的日常工作和管理。
其次,实施区域游戏“打通玩”。即以年龄段为单位,各平行班级的区域活动同时开放,幼儿可以选择到各个平行班的区域开展游戏的一种模式。“打通玩”增加了幼儿选择机会,提高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大环境交往和年段间的资源共享,同时减轻老师在投放材料方面的负担。
再次,以“空间交换”拓展资源。即班级“空间交换”模式,每两个月班级相互轮换教室一次,一学年内每个班级三次轮换活动室,每个幼儿一年内可以进驻到四个活动室,共享四个班级的活动资源。这种交换方式,打破了一班一年一个活动室的空间概念,同一年龄段活动室各班轮换进住,通过场地、材料、兴趣、经验的交换分享,实现各班级空间的循环使用及资源的共享。
在“空间交互”的过程中,幼儿园还挖掘、筛选周边环境及传统文化资源,以地域文化特色的场景为主题,创设10个“主题情境场”。例如大二班幼儿进驻到“画乡风情”情境场,基于前期实地寻访积累的经验,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开始了主题场景共创的进程。
孩子们将“画乡风情”最具代表性的人文特点作为区域游戏内容,创设了画乡店铺、画乡帆船、画乡美食、画乡古街、画乡大樟树等场景。随着活动的深入,孩子的探索内容不再局限于对画乡风景和老街店铺的复刻,而是拓展到了更具专业度和集中性的项目研究。各个项目小组应运而生,有研究芦苇荡的,有研究船票和船的,有研究堤坝和美术馆的……
随着幼儿对材料的了解和使用熟练度的提高,他们的绘画地点从活动室的固定区域到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通过写生活动把整个幼儿园变成他们的区域游戏空间。在“画乡风情”的探索接近尾声时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呈现幼儿自己的成果。
本文浙江丽水市阳光幼儿园内容来源于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
编辑/陈梓汇
设计/朱远海
主编/李晗
教育环境特辑⑦ 抓住这些藏在隐秘角落的教育者,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也便活了起来
教育环境特辑⑥:盘点国内外这些令人惊叹的幼儿园,除了超强设计感还十分儿童视角!
教育环境特辑⑤ “让每一面墙都说话”?今天我们就要澄清这些误导,让幼师安静地搞环创
教育环境特辑④如何重塑幼儿园环境?这里有100条小贴士!
教育环境特辑③让幼儿园环境更加具有儿童视角的6个关键词
我就知道你“在看” ↓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