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优秀案例集#游戏#幼儿园

如果幼儿园成了一个大工地,孩子们会是什么反应?
这个故事发生在幼儿园建园60周年之际。为了迎接甲子之庆,幼儿园对户外环境进行全面改造。由于施工的意外导致交付延期,开学后,幼儿园的操场、大树旁,依旧是未完工的地面、改建之后的半成品、高高耸起的钢架棚。这可怎么办?孩子能在这半成品的环境中快乐生活和游戏吗?安全如何保障?种种问题,引发幼儿园的思考。
做好安全防护,转变思维,辩证思考。虽做了万全之策,园长和老师们内心依旧担心和焦虑。令人完全没有想到的是,入园的孩子们丝毫不为这“工地的纷扰”所打扰,反而是每日热心地关注施工进度,充满兴趣地探索,挂念着、惊奇着每天的变化。甚至,他们还出谋划策,为修建新的幼儿园提了很多建议。这些想法和建议,都被纳入具体的施工中。比如,原本没有的快乐喷泉,因为孩子们的建议一步步从无到有;幼儿园各种地面的设置,充分考虑到孩子的想法和需要;幼儿园里要种什么植物,也加入孩子的调查和家长的反馈……与此相关的系列活动持续了半年。
这是发生在四川省广安市邻水机关幼儿园的一幕。它的偶然性,自发性,持续性,建设性以及在活动中的深入学习和探究,使得它最终入选教育部“全国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之列。今天,我们来看,孩子们在游戏中实现的宏愿——自己修建幼儿园!
案例选编自教育部全国优秀幼儿园优秀游戏活动案例之《搭建幼儿园》
作者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机关幼儿园李美欣、谢萍、贺雄英
改建中的幼儿园环境每天都是新的,孩子们对“新”幼儿园充满憧憬。建构区里,孩子们自发搭建幼儿园的大门。峰先说:“聂星辰,建构区太小了,摆不下我们的积木。”小雨:“教室可以,教室比建构区大。”峰先:“王子蔓、季酿宏、郑彦哲,走,帮我们去把桌子抬出来,我们要搭建最新的幼儿园。”
孩子们被李峰先抬桌子的行为吸引住了,都跑来帮忙抬桌子,大家得知他是要搭建“我们幼儿园”的想法,于是, 纷纷将教室的桌子抬到活动室,将建构区材料搬到教室,14个孩子自然而然地组成了临时搭建队。
溪溪:“我要来搭石梯,但是石梯是一个比一个高,不是平着的。”
溪溪在教室活动室跑了一圈,回来喊:“谁来帮我搬一下植物,用它来当树。”
溪溪:“如果要搭建我们真正的幼儿园,就要数清楚到底有多少棵,那样的话,别人一看,就知道是我们的幼儿园了。”(溪溪来到操场,仔细地数着操场前的树,数完之后,还反着方向数回去确认。)
溪溪:“一共是五棵树,需要五个盆栽。我还发现树下面有圆形的花台。”
张翊奇扭过头来,如有所获地看着溪溪。“对呀,我也要去数一数。”
溪溪从自然角搬来盆栽,并用两个半圆形的积木,拼成圆形的花台,把花盆放在中间。
↑溪溪的圆形花台与大树
↓ 季酿宏用长木块垒高、平铺做楼梯和上操场


↑ 钟焕然尝试用高矮相同的两个木块托起横着的木块做长廊
就这样,包含幼儿园大门、长廊、旗台、梯子、花台、上操场与水渠等9个表征项目的幼儿园雏形出现了。
↑临时搭建组的第一次搭建
当临时组建队搭建的作品呈现在幼儿面前时,大家纷纷议论起来。“我觉得我们搭建的幼儿园太像了。”“新幼儿园有水渠了,还有水渠旁边的喷泉,这里都没有搭好。”“我觉得上操场搭建得不像,新的上操场是有跑道的,这个里面没有。”
教师:“幼儿园这么大,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得更仔细呢?”
子蔓:“我们可以把幼儿园分几个部分,分小组来搭建,比如上操场组就去观察上操场,下操场组就去观察下操场,再来自己搭。”
↑上操场组用彩色积木与木块结合搭建着上操场的“环形跑道”
通过商量,幼儿决定分上操场组、下操场组、滑滑梯组、喷泉组,计划第二次搭建。
富厚搬来彩色大积木呼唤组员:“快来呀,我可以用彩色积木变成彩色的上操场啦!”
子蔓:“彩色积木怎么搭?”
富厚:“彩色积木拼成彩色的上操场,上面再用木块围成跑道,到时候,我请你去中间做跑步裁判。”说完,就开始动工了。
上操场一动工,整个搭建队都开始忙碌了起来。
孩子们使用着不同的材料:长短不一的木块、粗细不同的木筒、易拉罐、树枝等,根据自己的观察搭建着,他们觉得自己搭的幼儿园很像。但在回顾环节里,下操场的梯子与篮球场引起了孩子们的关注。
↑厨房
↑篮球场
胡方:“我觉得篮球场太小了,不像,我们搭的梯子太宽了。楼梯跟操场一样宽了。”
教师:“应该怎么办呢?”
胡方:“我们可以换一些短一点的积木做梯子,换一些长的木块做操场。”
教师:“那接下来准备怎么做呢?”
胡方:“我想用短一点的积木来搭梯子,而且要搭高一点,梯子的扶手我也不用半圆形了,我要用更小的东西来装饰扶手。”

孩子们通过观察与比较,发现篮球场上的篮球筐、旗台、左边梯子的比例、形状等细节都跟“幼儿园”本身有着差异,他们观察到了旗台上有一个高高的围墙,便用长木块重叠起来,以表达围墙。
在改进之后,孩子们在之前的9个物品表征之上,通过观察、比较、改进并调整,增加到22个(大门、旗台、旗台胖梯子、旗台围墙、围墙后小花台、长石梯、石梯旁的阶梯花台、喷泉、形象场、上操场、跑道、乐乐楼、沙池、滑滑梯、厨房、快快楼、五棵树、花台、石榴树、长廊、门卫亭等表征实物)。
过程中他们主动观察、寻找材料、表征建构、合作完成,正一步一步走向更像的幼儿园。


↑“改建”后第三次的作品
把“幼儿园”搬到篮球场
酿宏告诉老师,教室窄了,观察也不方便,想去篮球场那里搭建。
虽然这会影响其它班级使用篮球场,但为了支持幼儿的兴趣与想法,经过商量,班级教师通过“教师周”活动(面向全园师幼及家长开放的,以班级教师风格、特点等相同步的教师个人教学、班级活动公开、设计思路公开的为期一周的李美欣教师周活动),将搭建活动作为班级主要活动之一设在篮球场上,并面向全园及家长开放一周,孩子们想要去户外搭建的愿望,实现了。
↓ 喷泉
↑ 电动门
有了前几次的观察与细节改进的经验,孩子们观察更加细致,寻找着实物外形的长短、高矮、形状特征,搜索着可以替代与表征的材料,将搭建现场与实地相结合,大大减少了教室内的搭建环境受到局限的特点。
子琪:“滑滑梯上面有攀爬网,但是用什么来搭呢?”
瑞瑞:“我们去看看,攀爬网是用什么来做的?”子琪和瑞瑞寻找了一圈的材料,准备用做早操的绳子摆放在阶梯木梯上做攀爬网。
教师:“用绳子做攀爬网绳的想法真好,怎样才会更像呢?”
子琪:“对了,我们可以先用胶布把绳子上面固定。”(说完,子琪找来了撕扯方便的双面胶。)
教师:“攀爬网上除了绳子还有什么呢?”
子琪:“还有木块的梯子,一步一步爬上去。”
教师点点头,看着子琪。子琪若有所思,赶紧找来三种木块,她将三种木块分别放在绳子中间比了比,然后留下了最小的木块儿,准备做攀爬的木梯子。
子琪准备用双面胶固定,她邀请瑞瑞帮忙,瑞瑞用手按住绳子,子琪一边粘木块,一边数着攀爬架上的木梯。粘了一会儿,由于绳子上粘贴了木块儿有点重,子琪的攀爬网突然垮了下来。她向瑞瑞吐了一下舌头说:“哎,这个垮了。我不想搭了。”
↑滑滑梯与沙池(拾捡的花与碎纸片成了沙)
教师:“哇,这个攀爬网太像了,垮了修好不就可以了吗?”
子琪:“怎么加固,加固还是要垮,木块太重了。绳子拉不住木块的重量。”
教师:“那是因为绳子不够稳定,拉力不够,如果能固定住绳子在地面,绳子的拉力就会增加,就能承受木块儿的重量,就不会垮了呀。”
子琪:“我们可不可以在上面多加一些双面胶固定,双面胶固定住了,就可能不会掉了。”
子琪和瑞瑞知道了加固能增大拉力的办法,一边粘木块儿,一边观察绳子顶端双面胶松垮状态,小心翼翼地粘着木块。
↑10米篮球场上的“机关幼儿园“模型”
再次转移搭建场地——舞蹈房
每天都会有孩子在晨间或放学后自由地对“新幼儿园”进行调整与改进。但幼儿园其它班级的孩子也有篮球场的运动需要,眼看模型就要被拆掉,孩子们纷纷不同意。经过和园领导商量,决定将闲置的舞蹈房提供给孩子们。因为旧舞蹈房很久没有用了,孩子们决定自己打扫,全班小朋友都参与其中。
↑搭建中的“小房子”诞生了
子琪:“你看见我和然然在操场上搭建那个攀爬网了吗?那个很容易垮的,木块太重了。”
子琪在舞蹈房里一下子没了头绪,攀爬网是需要有阶梯的,平平的地板根本无法实现搭建攀爬网。怎么办呢?她起初尝试着用木块一层层搭建,但试过几次,都没成功。
教师:“可以去找找教室里有没有梯子呢?”
几分钟以后,伟伟和子琪抬着自然角的花架进来了。
子琪:“我不想用绳子做攀爬网了,太重了。”
伟伟:“我们可以用纸剪成绳子,就轻了呀。”
教师:“你们准备怎么剪呢?”
子琪:“我们可以用纸剪成一条一条的做攀爬的绳子,剪成方方的做攀爬的木块,我们还可以把幼儿园最最上面的5根攀爬拉绳也做出来,这次不重了,也不会垮了。(想了想,肯定地说。)对,纸很轻,不会垮了。”
接着,开始实施自己的计划与想法。
晨间入园时间,峰先9:30才到幼儿园。峰先说:“我和爸爸在家里一起做凉亭。”教师:“什么凉亭?”“幼儿园的沙池边有一个凉亭,昨天搭的时候总是垮,我就想了另外的办法,我们可以做一个凉亭……”当天的晨间播报,他也给班里的孩子们讲了自己怎么做的凉亭,用什么材料,怎么一步一步进行。
↑李峰先小朋友的“亲子凉亭”制作
第二天,有小房子建构需要的孩子,从家里带来了大大小小、颜色形状各异的小房子。
溪溪:“我们要重新装修我们的幼儿园,要升级装修。”
子蔓:“对对对,我们要做得更像。”
于是孩子们把长廊顶增加了透明天花板,把盆栽五棵树变成高高的五棵树,手工凉亭看起来更像了,还有水渠里的小石头、操场上的环形跑道……
↑长廊顶增加了透明天花板

↑盆栽五棵树变成“高高五棵树”
↑升级版上操场: 环形跑道
↑水渠里的小石头
上下滑动查看图片

↑电闸门

↑环形跑道

↑快快楼
这个活动持续了一月有余。搭建我们的“新”幼儿园,这对于孩子们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工作。这和以往的建构游戏不同,因为它是基于幼儿园户外的真实环境进行建构的游戏,是在幼儿园户外环境改建的特殊背景下儿童自发生成的。
大门是什么形状?长廊有多少根立着的木头?水区有几个水槽?孩子们为实际的数量、形状等争得面红耳赤,他们想要搭建真正的“新”幼儿园。这个过程中,幼儿园的一草一木、一角一物都成为孩子们关注的焦点,孩子们对幼儿园的关注由无意注意变成了有意识、有目标、有计划的观察、对比,分工合作、大胆尝试,进行主动的实物建构。他们以真实场景为实物参照,不断有发现和感受:原来大门是这样的,攀爬网建构起来并不是我们看到的那么简单,房顶用这个材料更好,可以利用球场边看台的梯度作为幼儿园的坡度……新的发现不断刺激孩子产生游戏的动力,引发新的思考和大胆尝试,推动儿童深入探究。
在一个多月的持续游戏活动中,孩子们从建构区搭建大门到教室内搭建幼儿园雏形;再到户外篮球场现场搭建幼儿园,对攀爬网等细节聚焦;最后,在第四个场地(舞蹈房)继续搭建幼儿园。每一次变化,并不是场地的随意更改、次数的简单重复、场景内容的简单增加、材料的随意选择,而是在空间布局、位置关系、场景比例、材料表征等方面不断识别、不断调整和优化的过程。
1.儿童认知从“不平衡”到“平衡”再到“新的不平衡”,跨越最近发展区。
皮亚杰认知理论指出,幼儿是通过同化与顺应两种机能来获得平衡。建构幼儿园的游戏过程,就是幼儿探索行为的生成—经过—结束的过程,也是由“引发不平衡”—“实现平衡”—“达成新平衡”的完整探究过程,即生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在实景比较和总结回顾中引发认知冲突,一次次的从“平衡”到引发“新的不平衡”,教师与幼儿共同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进行细节调整力求把幼儿园搭建得更真实。如:幼儿发现建构的下操场旗台始终不像,感觉有问题,通过讨论和对比观察,发现了实物之间关于比例的现象,并通过改进梯子,实现了大小比例的调整。此后游戏中,幼儿在建构方形建筑时会反复比较长宽比例,并会关注局部与整体的大致比例关系。
2.在“计划——实施——回顾”的游戏模式中促进探究品质发展。
-利用每次建构后10—15分钟时间,对当天的活动或近期的进程进行总结,将建构后幼儿自我评价与集体评价进行分享,在总结完成后对下一次的活动进行计划,将实施计划的前期准备留作在家活动的方式进行。从“计划—实施—分享”到“再计划—改进—完善”的循环往复策略,大大地促进幼儿对同一事物的持续关注和连续探索,幼儿专注性、独立性、合作性、坚持性得以发展。
3.在“尽可能接近真实”的建构尝试中创造性地使用游戏材料。
幼儿的搭建是一种表征符号,反映了对搭建物(幼儿园)的认知水平,活动中,通过无数次实地观察、拍照对照,以及把搭建场地搬到搭建对象场景(幼儿园)当中,在沙池里的沙粒材料从“木块—树叶—废纸屑—象牙红”等材料的替换过程中,儿童为求接近真实创造性地尝试多种材料做沙。在一次又一次尝试新材料表征实物实景的过程中,拓展了幼儿对各类积木、各种材料的认知,他们发现身边的一切(如绳、树叶树枝、凋谢的花、纸筒、废旧档案盒等)都可以作为建构游戏的材料,还可以通过画、剪、粘贴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建构愿望,颠覆了孩子们以往的认知,极大地拓展了儿童的经验。
皮亚杰说:“在相当程度上,幼儿是自己独立、自发地发展抽象的数学概念的。”游戏中,幼儿充分感知了线、面、体之间的空间组合关系,反复验证了幼儿园外环境整体与每一个局部功能区之间的位置、空间关系,数学学习中的数量、面积、平衡、对称、序列、比例等抽象的概念也随着幼儿的搭建游戏逐步建立。游戏的持续深入促进幼儿观察比较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得以提高,方位感、空间知觉、创造性得以发展,真正实现幼儿园的改建过程成为幼儿游戏和学习发展的过程。
游戏秩序是幼儿游戏需求是否能够满足、能否拥有高峰游戏体验的关键要素。活动中,幼儿是自主、自由的,与环境、同伴的关系是和谐、安全、愉悦的,和谐的游戏秩序,激发着他们多次要求变换场地搭建幼儿园的探究热情。他们相互支持、鼓励与合作,充分激发与调动了学习主动性,每个孩子都不断体验到自我的力量和合作的力量,兴趣浓厚,情绪愉悦,主动探究。
亲爱的老师们,在平时的工作中,肯定有很多孩子的成长故事令你印象深刻,你也肯定兴奋地记录过许许多多孩子们自主、自发地在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期待着你与我们分享那些有意义的时刻,有价值的记录。
1.这些活动案例贴近幼儿日常生活,具有系统性、灵活性,注重幼儿的体验和感受,注重幼儿能力的发展。
2.活动主题可以是教师预设的,也可以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生成的。
3.可以是几千字的持续性案例跟踪,亦或者几百字的现场记录,只要具有典型性,或者启发性。
我们将筛选优秀活动案例在“人文幼学”微信公众号进行展示,这些优秀活动案例还有可能在《时代人物·新教育家》杂志上呈现,以及出现在集结成册的《优秀案例集》中。
对话丨哈佛大学硕士刘芳:师幼互动的正确打开方式,从好好说话开始
大家说|鄢超云:最受青年教师热议的,未复课与开学活动18问来了
对话|200万幼师加班加点赶作业,重返幼儿园的跋山涉水你准备好了吗
深度观察|公进民退的大潮中,民办幼儿园还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吗
主编探园|办一所没有特色的幼儿园,让每个角落都是自己的专属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人文幼学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