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户外种植
为了让户外种植微项目研究过程的经验为大家共享,切实解决种植过程的问题,以便更好开展下一步工作,如皋市“雅云工作室”户外种植微项目组全体研究成员,于6月2日中午12:50——14:15在项目组领衔人杨蓉蓉的带领下,通过腾讯会议开展了第三次研讨活动。
本次活动分为五个流程:
1.项目组前期研究工作汇报。
2.共读书籍《小小园丁》分享。
3.种植经验交流。
4.现场问题研讨。
5.后期活动部署。
1
介绍项目情况,
了解研究进程
针对本次研讨活动的对象为全体项目参与人员,领衔人杨蓉蓉园长从各项目园的基本情况、种植研究计划的修订、种植项目的价值梳理、共读书目和研究重点的确定等进行了全面的介绍,让大家对种植项目的推进工作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其中,杨蓉蓉园长重点强调了种植活动的特殊性,它对于孩子的发展价值是全面性的,鼓励老师们日常多从孩子的身上去发掘、不断累积,让种植的价值更加完善。
2
共读书籍分享,
交流种植感悟
光华幼儿园葛永甜老师从简介概要、最美印象、感悟三方面与大家分享了共读书籍《小小园丁》的心得体会。通过思维导图的介绍,大家对该书的整体结构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葛老师结合书中《西红柿的甜蜜收获》进行课程实践,以“如何给番茄搭架子”为问题点,引导大班幼儿从材料、形状、测量等方面展开深度探究,充分体现主体性与学习性。最后葛老师认为,种植活动不是随意的活动,而是一个有计划的活动,我们需要综合各种资源,让孩子获得更多的观察、发现、管理、探索、实践的机会。
3
经验分享交流,
共享“浇水”课程
丁堰幼儿园的宗海燕老师从做课程的角度介绍了小班年级组本学期在照顾植物浇水方面的所思、所行、所获。丁幼小班组从梳理“浇水”活动的大概念,“浇水”活动的价值入手,分析上学期小班幼儿在浇水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本学期浇水活动的目标,经过近一学期的课程实施,形成了培养幼儿浇水意识、提升幼儿浇水经验等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从引导幼儿判断是否需要浇水到选择合适的浇水工具,从水量的控制到浇水时间的确定以及浇水姿势的探讨,处处体现教师课程观与儿童观的转变。
常青幼儿园杜丽娜老师分享了本园小班孩子种植豇豆的故事,从别样的浇水工具到水量标记的提供,再到自动补水装置的创设,无不体现教师敏锐的观察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
东皋幼儿园高清清老师介绍了本园中班孩子在探索浇水工具方面的课程故事,从浇水工具的合理使用到浇水工具的改造,充分激发了孩子对浇水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体现了浓浓的学习味和科学味,将浇水经验的积累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也让大家看到就“浇水”这一问题,不同年龄段孩子学习的重点各不相同。
4
现场话题研讨,
达成“浇水”共识
在交流与分享中,老师们也提出了困惑:
1. 原先个人种植的植物移栽至共用的大容器中,如何进行浇水?是继续各自照顾自己的植物,还是小组轮流种植?
共识:
(1)设计一些预案,如果继续照顾自己的植物,怎样判断浇水量?如何浇水?如果小组轮流照顾植物,如何轮流既能合理地照顾植物又能保持原有每天照顾植物的习惯?
(2)将问题抛给孩子,和孩子讨论怎样来照顾自己的植物?根据孩子的意见,进行跟踪观察,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2. 浇什么样的水适宜植物的生长和课程的开展?
共识:长期浇自来水容易使土壤板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可尝试浇井水或淘米水等不一样的水。可在种植区或种植园开展对比实验,引导幼儿搜集不同渠道、不同营养成分的水开展“浇水”探究,建构相关的植物生长方面的经验。
5
总结部署工作,
明晰下一步研究方向
首先,杨蓉蓉园长与大家共学领衔人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明晰研究的目的:
1.牢记项目研究宗旨。关注幼儿发展过程,让儿童在活动中获得发展。
2.尊重幼儿发展规律。儿童是研究的主体,让儿童参与整个活动过程。
3.提升教师研究能力。教师的观念是重点,要做个有充分准备的教师。鼓励大家在种植活动中观察儿童,了解儿童,分析儿童行为背后的原因,并给予恰当支持。
其次,部署了下一阶段的工作:
1.根据目标有序开展工作。
2.精彩内容鼓励梳理发布。
3.经验疑惑日常及时交流。
“路漫漫其修远兮”,只有不断学习、反思交流,以儿童视角、与儿童对话,潜心学习,努力进步,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迎接每一次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