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1月16日,如皋市“雅云工作室”建构微项目组成员相聚如师附小新城幼儿园,开展现场观摩研讨活动。本次研讨活动共有四个环节,观摩游戏、聆听分享、分组交流、教研分享。如皋市教师发展中心幼教教研员熊凌燕以及项目组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深入现场,观察游戏过程
项目组成员小组抱团,有目的地深入班级,观察小班幼儿游戏。或打开手机记录幼儿游戏过程,或拿起纸笔勾画建构布局图,或认真记载并思考各个阶段的游戏情形。大家分工明确,探寻在幼儿的建构之旅中。
多法分享,再现游戏情境
游戏后,各班老师围绕建构内容与幼儿互动。从不同种类材料的组合搭配、搭建过程中有趣的发现、收纳的规则等多个方面进行分享。分享中,孩子们大胆表达,讲述建构故事,教师用心倾听,巧妙设问,引发幼儿思考。
分组交流,明晰游戏方式
沉浸现场后,老师们齐聚报告厅,围绕“观察到了什么”“观察指向哪些核心经验?”“班级教师分享情况分析”“还可以怎样分享?”四个问题进行研讨。大家对材料的空间设置、建构技巧、数量关系等多个方面展开热议。在积极互动中大家的思维不断碰撞,逐步明晰幼儿的游戏方式。
有效教研,促进专业成长
交流后,每组推选一位老师围绕议题进行阐述。老师们敏锐地捕捉到幼儿游戏的核心经验,从游戏的自主性、合作交往、建构水平、材料使用、收纳整理、游戏计划性等视角有层次地剖析。对幼儿建构游戏中表现出来的专注性、社会性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对在班老师细微的观察、用心的倾听、出色的分享表示了由衷的敬佩。
后期部署,深入教研内容
1.继续围绕“观察到了什么”“观察指向哪些核心经验?”“分享情况分析”“还可以怎样进行分享?”四个问题对游戏后分享进行深入研究,将自己的思路和困惑进一步清晰地表达;
2.继续收集本园游戏后分享的案例,为下次线上研讨做准备。
每一个幼儿的搭建作品,都值得细细地斟酌。站在幼儿的角度,听取幼儿的心声,你会发现,那些看似斜坡的东西,既可以作为固定的支架,又可以作为可以滑行的物件。看似不起眼的细软装饰,却有可能是建构作品不可或缺的情境角色。在精彩纷呈的幼儿建构游戏里,我们要学会穿梭幼儿发展的各个领域,与他们共成长!
匆匆地,
时光浸染了专注的目光,
把探索留给了下一个驿站。
如皋建构研讨交流群,
延续游戏分享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