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自由,自主,愉悦,创新”的游戏精神不断的在幼儿园践行,教师能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下,充分尊重孩子的意见和想法,灵敏的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引导幼儿展开交流,放手让孩子在游戏过程中自主探索,体验。
随着教师观察能力和解读能力的提升,教师会有意识的从游戏中看孩子的发展,捕捉孩子精彩的游戏时刻,并想把这些游戏片段记录下来形成优质的游戏案例。但在形成游戏案例的过程中教师往往会遇到许多问题,呈现出来的案例时常“不尽人意”。那教师在案例撰写上常见的误区有哪些呢?怎样才能写出既有深度又有温度的游戏案例呢?看完今天的文章你就知道了。
01/
案例撰写
常见误区
教师有了撰写案例的目标后,在搜集素材和撰写案例的过程中通常会有以下的误区:
? 教师为搜集案例素材而主导游戏过程
教师有了撰写案例的目标后,究竟案例的素材如何而来?如何从孩子们的日常游戏活动中挑选有代表性的游戏作为案例事件?这些部分都是教师比较容易困惑的。
通常,教师确定好了自己要撰写的案例游戏主题,又担心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就中断游戏,同时教师不相信孩子们自己是游戏的高手,就会不自主的牵引着游戏过程,忽略孩子们内心的真正游戏兴趣,进而出现“教师精心策划,孩子完美演出”的游戏现象,也失去了游戏应有的惊喜与童趣。
比如有些案例看似探究一物多用,实际上是教师“指导”孩子探索某些材料的多种玩法,让孩子按照老师的要求“演”游戏,出现了“为了素材而游戏”的现象。
? 撰写案例时出现过渡解读,笼统分析
解读孩子的行为,是教师的重要工作。目前很多游戏活动案例会存在教师解读笼统不到位和解读过渡的情况,即出现老师观察了一小会,写了一大段,老师记录了一小段,评价一大篇的现象;或是观察和记录虽然很长,却呈现流水账式的,由于过于散而缺乏针对性。或是教师在分析解读游戏活动时,并没有基于孩子具体的游戏观察,就简单的套用各种理论,或千篇一律的引用《指南》,这些都是案例撰写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02/
优秀案例中
教师通常是这样做的
? 游戏中教师保持开放的态度
游戏是一个连续性的动态过程,充满着多种可能性,教师需要有开放的态度,接受孩子们游戏的各种可能性,教师如果嫌这样的活动麻烦,怕类似的活动不安全,就会导致孩子失去很多成长的机会。教师的顾虑越大,焦虑越多,越是不利于儿童的发展。
教师应该以观察者的身份陪伴孩子的游戏,当游戏遇到困难难以推进时,教师提供材料,适时的抛出聚焦性问题,或是以同伴身份介入,通过讨论分享等等方式帮助孩子推进游戏的持续发展。
? 创设“有准备的环境”支持孩子自主解决问题
游戏案例中,以怎样的方式来呈现孩子们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尤其重要。教师鼓励并支持孩子面对挑战,是游戏不断推进的重要原因,游戏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的作用也应该若隐若现。此时教师应提供大量的材料支持及有效提问,引发孩子对于当前情况的思考,结合情境和材料,通过尝试体验自主解决问题,而不是教师替代性的解决问题。
让孩子自主解决问题并不等于完全放手,教师仍要精心创设“有准备的环境”。这里有准备的环境更多的是指教师把自己对孩子全面发展的思考物化在环境和材料中,此时教育目标主要通过幼儿与环境,材料的互动间接达成,而非通过教师直接指导来实现的。正是借助“有准备的环境”,教师支持孩子自主放弃,终止游戏,也引导,拓展幼儿的游戏,最终实现以游戏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 实践过程中坚定的相信儿童
老师一旦放手,在游戏过程中经常能发现孩子的“哇时刻”,看见了我们以前没有看见的孩子状态:“原来孩子们这么棒!”其实,每一个儿童都是独一无二的,教师的作用在于发现每个儿童的独特之处,坚定的相信孩子们本身具有巨大的学习潜能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即便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多次探究失败时,教师 “期待孩子们会有新的想法”,或是忍不住想到介入,但还是坚定的相信孩子们的智慧,静观其变,为孩子提供充分的自主探讨,反思调整的机会。
03/
如何形成有深度
又有温度的案例
有了真实丰富的游戏场景,下一步就是把儿童的游戏变成有专业深度,有丰富情感的游戏案例。相信很多老师都会这样的困惑:孩子游戏玩得很不错,但就是写不出来;不知道游戏案例中要呈现哪些要素;不知道怎么把看到的游戏真实专业的呈现在案例中等等。
为解决老师的实际问题,读懂儿童上线了案例撰写相关课程,结合一线实际案例,手把手带你写出有深度有温度的案例。点击下方即可收听哦。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赵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