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期回顾
为进一步推进幼儿园课程改革,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我区前期在区域网格化管理机制背景下,各片组聚焦“发现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结合“主题背景下的集体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及“半日活动组织与实施评价”两部分,借助“五一审议”和“保教日志”开展了为期一个多月卷入式研修。
01
园级研修
研修内容
一个班级的一个主题
一位教师的一个课例
一份保教日志
研修目标
★看研修团队对“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中有意义的学习”的理解力与判断力
★从保教日志中去看研修团队对“常态化记录与自评载体——保教日志”的理解
★从保教日志的实例中去看园级种子教师的教育观、课程观以及儿童观
02
片级研修
片级一研——线上评论
研修内容
线上对同片幼儿园的保教材料进行批注评论
研修目标
★作为被评论者,持开放的心态,直面大家的好评与建议
★作为评论者,要有清晰的辨识能力
片级二研——线下答辩
研修内容
现场阐释本园的研修材料
现场回答协同的提问
研修目标
★能够清晰阐述自身对于研修主题的认识
★现场答辩逻辑清晰、语言表达自然流畅
03
区级研修
研修内容
针对指定幼儿园的一个主题与一个教学活动,进行分析与评价
研修目标
★准确判断视频中的老师对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所作的努力与支持
★从文本与视频材料中全面、客观、真实地了解到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和质量
★在此基础上提出改进保教质量的对策,以促进幼儿、教师的共同成长
区级研修展评
ON2022. 11.10
杭州市幼儿园“优秀教学活动评比”研修展评(西湖分会场)活动暨西湖区幼儿园发现与支持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研修展评活动在杭州市西湖区梦园路幼儿园隆重召开。
超强种子选手
现场评析展示
1
转塘幼儿园袁炜老师
袁炜老师利用思维导图的现场演示,从主题进程、动容时刻、保教主张三方面对《儿童的第101次“是我的”》主题活动进行阐述,发现主题中的教师能够细心观察,发现教育契机,敏锐识别需求,让学习自然发生,并提出了”对于我看到的,理解与甄别;对于我想到的,支持并赋权;对于我所做的,反思且收获”的教学主张。
2
申花路幼儿园赵玲玲老师
赵玲玲老师从发现与主张两个维度对《儿童的第101次“是我的”》主题进行评析;在发现部分,分别从学习的内容、过程、结果三个维度剖析主题中教师为幼儿学习做出的努力,并基于活动中的“情感归属”提出“真实情境驱动情感、角色代入驱动情感、生活链接驱动情感”的策略主张。
3
小和山幼儿园王洁老师
王洁老师运用导图形式,围绕《儿童的第101次“是我的”》主题中的核心要点“归属感”展开了深入的评析,发现主题中的教师“抓取是敏锐的、解读是专业的、愿景是美好的、互动是温暖的”;同时基于对“归属感”的深刻理解,提出“专属标记——有我有你——我和你一起玩——我们一起玩”的归属感建立新主张。
4
翠四幼儿园邱恬媛老师
邱恬媛老师运用时间轴的方式,从“点赞”和“思考”两个维度对《儿童的第101次“是我的”》主题活动进行了深度解析,通过真实、客观的数据统计,呈现活动中幼儿学习的真实状态;并针对该活动提出“专业理解、真实情况、游戏组织、动态支持”的策略主张。
协同代表
研修收获分享
沈燕金
《浅谈有意义的学习》
学习的有意义,是之于师幼双方的意义;要想支持幼儿成为主动的学习者,教师首先需要成为一个主动的学习者,在有意义的学习中,与幼儿双向成长!
胡建珍
《从发现到支持,让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发生》
幼儿的学习,是儿童在行动中探索、发现、交往、表达和思考,做自己喜欢的,有适度挑战,有思维和情感参与,从而获得新的经验;教师的支持,是教师基于连续观察幼儿的活动,进行评价与反思,并在更新儿童观、教育观、课程观后,提出新的支持策略、教育主张。
周黛杰
《基于幼儿有意义的学习看“集体活动组织”中教师的应然与实然》
什么才是一个好的活动?教师需要关注学习的兴趣性、生活性(真实性)、探究性、实践性、挑战性;这是一个师幼共历、共同成长、富含价值的学习过程,也自然能够得到更有品质的学习结果。
顾悦
《透过保教日志看教师深度思考的能力》
尝试“循环反思”,在习惯性扣问中促进思考的深度,循环反思是指经过反思和调整的基础上,对已经反思的内容进行再思考,对自己的调整的行为进行再辨析,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批判思维能力,去反观自己的互动行为。
种子教师感悟分享
专家点评分享
精彩观点互动
? +
+
专家指导——刘宝根教授
“三点” 感受
01
教研范式的转变
现在的教研范式发生了很大的转换,我们开始关注到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价值,用系统的观点,思考某一个活动在主题当中处于什么地位,在整个主题的线索中处于哪个阶段,它支持的是儿童在这个主题中学习的什么目标,我们的目标更加明确,思考更加系统、完整。
02
教师视角的转变
以前老师在评价的过程中,主要评这位老师哪里做得好,哪里做得还不够;现在老师在评价中,首先能够努力地试图读懂儿童,读懂儿童在活动过程中学什么、怎么学、学得怎么样?再去思考,老师给儿童提供的支持是什么?这里有了老师视角的转换,也就是我们一直讲现在的幼儿园课程与教学的一个转向,从“教师中心”走向“幼儿中心”,从“教师的教”走向“幼儿的学”,从“被动的学”走向“主动的学”,从“知识的学”走向“经验的生成和生长”。
03
有意义学习的途径
在探讨有意义的学习时,某种程度上,我们要去解决高结构和低结构的活动,游戏和教学之间的关系,教师主导和幼儿主体之间的关系,探讨接受性的学习和发现性的学习,对于儿童来说是否适宜?如果我们用有意义学习这样一个范式去思考,你就会发现,这些都是途径。无论是高结构的材料还是低结构的材料,它有没有让儿童有意义的学习发生?有没有让儿童的学习有意义?不管是游戏还是教学,儿童在这个过程当中,他有没有感兴趣的问题,投入的操作,思维的挑战,情感的共鸣?
“两点” 思考
Q1
有意义的学习对谁来说是有意义的?
“有意义的学习”对谁来说是有意义的?未来,我们需要进一步去思考这个“有意义”是对个体的意义还是对群体的意义,还是对社会的意义?
Q2
是“儿童+教师”还是“儿童X教师”?
“儿童x教师”的学习样态,可能是有意义的学习的应有样态,不只是儿童的有意义学习;我们和儿童在一起时,如果只是我带着你学,我支持你学,是你(儿童)在学,而我(教师)学到了什么?对老师来说,在这个过程当中,对于儿童的看法,有没有更新?对于课程有没有新的理解?对于主题的创生有没有新的思考?“儿童x教师”的活动,是有意义的学习的样态,儿童与教师是相融的,他们相辅相成,教师和儿童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成长。
“一点” 期待
期待:更真实、更鲜活、更完整、更具体的儿童和我们自己······
期
待
期待看见真实、完整、鲜活、具体的孩子,我们需要看到一个真实具体鲜活的情境,当说起某一个孩子的时候,能够迅速地知道他在生活、游戏、教学中的表现,这样我们才能做一个有准备的教师。
作为老师,我们要读懂自己,看一个活动,听一个报告,对你最认同、最有帮助的表达是什么?这一切都要回到我们自己,这是“你我”的关系,而不是“我他”的关系,什么都能够回到“我”的时候,自己的儿童观、课程观、和教育观就会有一个更新。
在未来,期待我们努力地看到更真实、更鲜活、更完整、更具体的儿童和我们自己!
刘宝根教授
我们的研修,
不止于此,也不止于此······
本次区域研修虽然主要聚焦于“有意义的学习”,聚焦主题背景下集体教学活动的设计与实施,但同时,我们也借助了“五一审议工具”,借助了“保教日志”,在研修过程中,我们还看到了更多其它的内容,如在大家的批注中看到了许多观点背后折射出正确的儿童观等;区级研修展评活动虽即将结束,但我们的园级研修以及教师常态的利用保教日志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升还会继续。
我们的研修不止于此,也不止于此……
——孙兰飞老师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梦园路园区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转塘幼儿园梦园路园区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西湖儿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