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描述:
每次游戏结束,王老师总是会以表扬或者批评的方式,评价小朋友在游戏中的表现,如XX小朋友会动脑筋,搭的管道和别人不一样;XX小朋友不能把别人搭好的城堡推倒等;孙老师则经常以重申游戏中的规则为主,如 XX 区应该如何如何整理;而钱老师更多的是引导小朋友们互相分享游戏开展情况,如请小朋友说说玩了什么、怎么玩的……那么,游戏后的结束环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三言两语:
快乐分享 共同发展
杭州市西子湖幼儿园 徐瑾
我觉得评价环节是一个经验传递和积累的分享过程:是个体经验的集体分享,是零散经验的梳理分享,是典型事件的发散迁移。
我们可根据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在尊重孩子、以孩子为主体的原则上,以多种形式开展游戏后的评价。比如请孩子说一说游戏的内容、如何使用游戏材料、如何与同伴互动等,分享自己在游戏中的快乐和遇到的问题;比如开展“老师同伴一起夸一夸”,将游戏中发现的新亮点、新玩法、新经验等传递给孩子,同伴间则学会了观察和欣赏他人游戏,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巩固了游戏规则,扩展了游戏思维等;而在游戏中一些共性问题,则需要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以解决问题,帮助孩子们积累游戏验。
总之,我觉得在游戏后的评价环节,教师和幼儿应该是平等互动的,是一个相互学习、共同发展的过程。
游戏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北山幼儿园 胡晨波
游戏结束,教师的评价是一种引导,所以必须与游戏的发展目标、我们的教育目标相一致。
第一,重温游戏热点。我们可以围绕孩子最感兴趣的游戏热点,在重温已有的快乐体验和经验的基础上,巩固甚至延展游戏中的收获。
第二,转化和提升经验。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强调有意义的分享内容,将个体经验转化、提升为孩子的共同经验。在分享中,老师引导让孩子提出自己的想法,在生生互动的讨论引发孩子对自己原有经验的反思,促使孩子自觉梳理以前零碎、片面、模糊的经验,而在这样的分享中孩子个体的经验得到提升。
第三,深化角色体验。我们可以以不同游戏角色的独特体验,引导孩子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学习调节相互之间的关系。
第四,扩大孩子的快乐。鼓励每个孩子乐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意愿,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游戏兴趣和游戏水平。我们要对孩子的感受、体验有高度敏感,以肯定和鼓励为主。及时强调、赞扬孩子讨论中值得肯定的每一点。
回味中分享 梳理中提炼
留下幼儿园 汤静波
我认为,游戏的讲评环节应该充分的还给幼儿。游戏的好坏对错不能由教师来判定,游戏的规则也不应由教师单方面制定。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发幼儿乐意在集体中愉快的、大胆的分享自己的游戏体验,从而唤起同伴们不断参与的兴趣。
1. 这是幼儿快乐回味、自主分享的时间
教师应该给与幼儿充分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幼儿互相交流,将自己在游戏中的愉悦感、满足感、成就感、亦或是挫败感和困惑感都抒发出来。可以通过师幼问答、小组讨论、作品展示介绍、好方法演示、现场再现(照片回放)等形式,让幼儿在自主、自愿分享游戏中所获得的点滴。
2. 这是教师梳理信息、提炼引发的时间
教师的评价应在幼儿自主分享之后,重在梳理幼儿分享的信息、提炼有价值的内容加以深入引导,而不是停留在诸如“今天玩了什么?玩的开心吗?有没有遇到困难?”等等流于形式的话题上。应当明确:教师梳理幼儿游戏时的信息,是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解决他们的问题,而不是解决教师自认为的问题,是为幼更好的深入游戏做依据。
总之,游戏后不是为了分享而分享,为了评价而评价。真正让幼儿有所悟、有所感、有所思、更有不断参与的兴趣和愿望,才是将游戏评价做到了实处。
把“主动权”还给孩子
蒋村花园幼儿园 郑重
游戏后评价分享不应以老师为主,“主动权”权应该属于孩子。如果是小班的老师,就会发现,由于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述能力有限,常常不能够把自己的游戏情况表述清楚,在游戏分享评价的时候就会出现,老师急,小朋友更急的现象。怎么办呢?在实践中我尝试了三个方法,把游戏后分享与评价的“主动权”还给了小班孩子:
1.“散步观赏”让整理不再烦恼
在自主游戏结束后,每当孩子们整理完毕,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到每个区域走走看看,孩子们一边看一边情不自禁的会说每个区域的整理情况。围绕着“哪里摆放得好”、“哪里摆放得不够好”、“应该怎么样摆比较好”等等话题就自然而然的展开了讨论。
2.“保留成果”让分享随处可见
一说到分享,我们脑海里就会出现“小朋友围坐在一起,老师请一个小朋友上来说说自己的成果或者谈谈自己的感受”这样的场景。对于小班孩子而言,这样的分享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所以,我觉得小班游戏分享可以灵活机动一点,让小朋友把成果保留,可以和小朋友一起来欣赏欣赏。在轻松自由的状态 下,小朋友们就会主动的介绍、主动的询问、主动的观察、主动的交谈,这使“分享”不仅变得随处可见,更使“分享”效果有明显的提升。
3.“场景还原”让评价生动有趣
孩子游戏时,我会把有趣的、有价值的或者重要的场景拍下来。游戏结束后打开电视把照片播放起来,孩子们一看到自己或者同伴在照片上就主动的围坐到了电视机前。于是,“娃娃家的爸爸是何如做菜的”、“妈妈是怎么给宝宝喂饭的”、 “小医院中的医生是如何给病人看病的”这些可以提升孩子游戏经验和能力的场景一一还原,不仅激发了孩子游戏的满足感和成功感,更能让同伴之间相互影响,从而推进游戏的效果。
多个纬度开展评价活动
闻裕顺学前教育集团之江幼儿园 沈晓宇
有意识地在活动结束后进行多维度的引导、分析,可以帮助幼儿学会自评、互评及分享各自的游戏动机、体验、收获、困惑等。
1. 纵向评价——幼儿自评
“说说你玩了什么?”、“怎么玩的?”,教师鼓励幼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展示自己的作品,彰显创造力,获得信心。
2. 横向评价——幼儿互评
“你最喜欢哪一幅作品?为什么?”、“你和谁一起玩游戏了,怎么玩的?”、“玩的时候有没有遇到困难?怎么解决的?”引导幼儿给予同伴鼓励与赞赏,学习接纳,乐于分享与合作。
3. 整体评价——教师的客观点评
“活动结束时,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要注意些什么?”教师根据活动情况进行梳理总结、及时作出调整、改善,与幼儿共同制定游戏规则。
主题明确 形式多样 个案讨论
小和山幼儿园 薛亚妮
游戏后教师对于游戏过程中的案例分享环节能够让教师深入解读幼儿行为,促进幼儿自主游戏水平提升,在幼儿自主游戏中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1. 内容聚焦,凸显主题
我们需要明确观察视角,寻找教育价值,结合主题快速进行照片的打包整理,从而结合照片进行主题化的案例分享。
2. 形式多样,层层深入
要改变灌输式、谈话式的分享环节组织形式,从自主的、参与式的角度出发思考与研究,让案例分享环节更有效。
3. 个案剖析,引发话题
对于幼儿在自主游戏进行跟踪观察记录,发现值得分享的案例进行个案跟踪式记录,通过这一过程性的案例记录和孩子们进行话题讨论,让幼儿在同伴之间的讨论中得到同伴认同和经验的提升。
嘉宾观点:游戏后的“真”分享与“隐”方向
文鼎苑幼儿园园长 须晶晶
游戏结束环节,我们可以做些什么?自从《指南》颁布的这一年多来,几乎每个幼儿园都在关注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而游戏的结束环节常常容易以问题中所提及的单一评判为目的或干脆被遗忘、忽视。游戏作为幼儿园最基本的活动,具有娱乐性、自主性与教学性特点。游戏是否也可以被看做是一种有计划的“教学”呢?作为西湖区《指南》实践基地园,文鼎苑幼儿园从 2013年3月起开展了室内联动式的社会性角色游戏“鼎鼎城游戏体验馆”,孩子们对它有个好听的称呼就是“快乐周三”,今天想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游戏后的分享、评价的方向在哪儿?
方向一:关注个体差异,解决游戏冲突
游戏开展的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特点、兴趣、需求的不同,常会出现多种可能冲突,教师在尊重个体差异基础上,利用叙事记录游戏中典型的冲突事件,大多是时间冲突、问题冲突、角色冲突。遇到这样的情况,教师不必惊慌,因为这样的游戏冲突,正是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在游戏评价中发表想法和开发潜能的机会。如,游戏体验馆有一个项目“鼎鼎的机场”,每次参与的孩子都非常多,结束后方老师带着工作人员开展了分享:今天机场发生了哪件事你们印象最深?多多说,“人太多了,机舱里都坐满了!”;乐乐说,“我还看见好几个小朋友在抢座位。”;嘟嘟紧跟着,“我都让他们不要争了!”。方老师随即问:“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机长可可说,“机舱里就只有这么点座位,人太多呀!”“那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 “不要卖那多的机票”、“开个免税店吧,我上次去香港,里面有很多好吃的……”这样的问题冲突常常存在,教师并没有过多描述发生事件,而是用一个小问题,让孩子们自然而然地化解了游戏冲突。
方向二:关注幼儿需要,斟酌游戏材料
材料是游戏中必不可少的,孩子们与材料的互动,能直接或间接地诱发幼儿的多种经验,而在游戏中,因为材料过多、过少或不适宜,也会直接影响幼儿游戏的质量,教师在游戏观察中常会利用“表格”记录材料的使用情况,从而更进一步地收集材料、加减材料、诱发材料。如,游戏体验馆“鼎鼎的花房”,很长段时间游戏内容就是做一朵花划一个章。负责该项目段老师在游戏分享环节,将她表格中所记录的材料使用情况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海绵纸用了 10 张、彩纸用了 8 张、皱纸用了1张……现在我们海绵纸快用完了,剩下很多皱纸这么办?”,“他们都不要用皱纸,很容易破!”、“皱纸做的花很快颜色就不漂亮了……”,段老师继续追问“那这些皱纸可以用在哪里?”,“做花心、做花的包装,把这些花变成一束一束的,肯定很漂亮!”在孩子提议下,皱纸逐渐变成花房里不可缺失的材料,“包装”成了游戏新内容,教师在评价中利用真实的数
据,引起孩子们的讨论,将材料进行加减和诱发。
方向三:关注情节发展,建构游戏经验
孩子们的“真游戏”一定是不断地发生着一些游戏情节的变化,当观察到游戏情节长时间处于停滞的状态时,我们喜欢利用视频分享在同伴经验、生活经验、主题经验中,搭建支架推动情节发展。如,“鼎鼎消防队”是新增设的游戏体验项目,为使孩子真实体验消防员工作,投放许多仿真器械:消防服、绳索、灭火器等,录像中“消防员”东奔西跑好不热闹!游戏分享环节,周老师请孩子观看“消防员反复救火”的视频,笑笑提出:“大楼里不会老是着火的”,豆豆说,“新闻里消防员还会上树解救小猫咪!”……大家议论纷纷,此后还带领孩子去参观消防中队,发现许多游戏新内容“消防员整队体能训练”、“利用绳索解救小动物”等。游戏后同伴、主题经验的分享使参与“鼎鼎消防队”的孩子迅速增加,特别是男子们为能成为这支百变救护队中的一员感到自豪!
游戏结束分享,有许多种方式和指向性,前面只列举了游戏后分享的三种可能性做法,希望对老师们有所思考和借鉴。让我们更多的着眼于儿童,尊重幼儿游戏中的情绪体验,满足幼儿游戏中的表达需要,发展游戏的能力,培养游戏的态度,提升游戏的精神,让每次游戏后都能“真”分享“隐”方向!
我们也许应该:
少一些讨论游戏规则的遵守,多一些探究游戏规则的建立;
少一些评判游戏情节的好坏,多一些搭建游戏情节的支架;
少一些计划游戏干预的时机,多一些寻找游戏干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