兔年春节接近尾声,新学期即将开启,不少勤劳的幼师已经返岗为开学做准备了。准备什么呢?首要的、大头的,就是环境创设。
环创,幼儿教师世纪大难题之一,很多时候的加班加点,都是为了做好它!不少老师都发出过来自内心深处的呐喊——“一入环创深似海”啊!
辛辛苦苦加班做环创真的有必要吗?有没有不需要做环创的幼儿园?如何高效、轻松又专业地搞定环创工作?人文幼学新学期特辑,将围绕“环境创设”这个幼师工作重点,一一来呈现大家关心的这些问题。第一期,关于环创,我们来听听幼教专家、名园长是怎么说的。
01/
环创不是教师把所有准备好
冯晓霞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教师需要创设一定的环境,但教师不要包办代替。教师不要辛辛苦苦地剥夺孩子的学习机会。现在一些幼儿园为了迎接验收,投入许多财力到幼儿园硬件上,那些硬件和环境看上去高大上,但是,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孩子的学习机会。这是我们在创设环境时常常会忽视的。
教师创设环境时,要学会分析。20年前,我在新西兰梅西大学发现他们学前教育系培养学生的方式与我们很不一样。梅西大学学前教育系所在的教学楼旁边有一个椭圆形的玻璃房。里面有沙、水。这些沙、水不是给孩子玩,是给学生玩的,学生作为准教师,在玩的过程中,需要思考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好,自己要准备什么材料。
我现在去一些师范学校时,会建议他们建造活动场所,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体验。学生有了这样的体验,他们进入幼儿园之后,就会知道到底怎样的游戏情境对幼儿的学习是更加有益的,怎样为幼儿创设一个问题空间,而不是一开学,教师就开始做各种手工,布置墙、活动区等。
我不是说这些都不要制作,但至少在许多幼儿园,现有的环境创设已经很丰富了。我们要做的是怎么把创设孩子自己的游戏环境也看成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和教育途径,而不是教师把所有都准备好了让孩子们去玩。为什么我们不可以和孩子一起来为他的游戏准备环境呢?尤其是到了中班下学期时,孩子是有能力和教师一起准备游戏环境的。为什么非要把教师弄得这么辛苦呢?
(节选自第49期《幼教评论》)
一说到环创,老师们第一反应就是幼儿园的墙面,每学期开学总是要加班加点做班级环境。我们不要老是跟墙面较劲,应该把更多的时间精力放到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上。《幼儿园工作规程》早就指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
那什么是好的玩具材料?至少要符合两个方面,第一适合孩子的经验和发展水平,第二适合孩子当下的兴趣和需要。适宜的玩具材料一定也是好玩的、有变化的、可持续玩的、有价值的、层层递进的。从纵向来讲应该跟随孩子的发展由易到难,9月份刚进园的孩子到了12月,他们的玩具材料应该有所调整。横向来讲,同一个年龄同一种区域投放的材料,尤其益智区和科学区应该有不同层级的材料,对应不同发展水平孩子的需要,纵向和横向的层级,都是需要教师考虑的。
环境创设时,开放的理念很关键。具有开放理念,才有可能引发和支持孩子丰富多彩的游戏。如蒙台梭利所述:注重儿童的环境是教师的第一职责,也是最重要的职责。虽然其影响是间接的,但如果一个教师不做好这项工作,儿童的身体、智力或者精神方面都无法产生有效而永恒的结果。
(节选自人文幼学《董旭花:如何把握幼儿自主与教师支持的“度”与“平衡”?》)
03/
要让儿童忙碌起来
贺蓉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幼教教研员
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索环境创设的要求:环境是让幼儿动起来了,还是让教师自己忙起来了?其实,教师们经常发现,自己拼命思考设计并制作出的环境与材料,孩子并不感兴趣,即便在要求下去选择和参与了,花不了几分钟就心不在焉了。这显然让教师很有挫败感。让“老师辛辛苦苦而孩子无所事事”的环境是不正常的,也显示出教师在环境创设上的误区。我们期望尽量在创设环境时为幼儿多做一些,准备充分一些,而事实往往是,教师做得越多,幼儿能做得越少。
也许,解放教师而让幼儿忙碌起来的途径有三条。
一是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思考哪些是幼儿可以自然参与的、与幼儿的活动完整结合的,尽量将幼儿卷入这个过程中,幼儿能决定的让幼儿决定,幼儿能做的让他们自己做,让幼儿贡献他们的力量。
二是思考环境创设好之后,能够为幼儿提供哪些活动的机会,让他们置身其中乐此不疲,而不是完成教师给定的任务后就被动等待和无所事事。这需要积极地预期和分析幼儿在环境中的活动可能性,并且保留出一定的幼儿生成活动的空间。
三是适当降低空间和材料的结构化程度,让幼儿拥有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自主使用空间和材料的自由。教师只需要在幼儿活动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和环境材料的互动情况,决定是否需要对环境作出调整。
(节选自《学前教育(幼教版)》杂志)
04/
环境不仅能说话还要会动
周晓伟 杭州萧山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学前教育)
幼儿园的环境,应该是人、事、物,在互动过程中慢慢建立起来的。当筹备新园时,要把视角放在3-6岁儿童的角度,最简单的说从孩子的身高、视野去看,我们能为他们做一些什么样的设计,比如外环境的走廊墙面,可以采用有透视效果的材料,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透过这堵墙看到外面不同的世界,产生好奇兴趣。基于儿童的立场做环创,不仅是关爱的、安全的,更重要的是孩子感受到、体验到、看得到、参与到。环境能与孩子说话,并不一定就是语言,其实更多的是关于好奇心、兴趣的培养,因好奇而去跟外界沟通,发自内心地去外界探究。
其次是一个动态的环境。一线的老师在做课程时,要孩子有前期的生活经验。比如说孩子要“走进农贸市场”,老师会创设情景再现,是为勾起孩子的已有经验,孩子整个主题学习会更顺畅,与课程很好地互动。每一个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不同,老师在推进课程时,课堂上的互动效果不一样,而在课后通过主题墙,借环境可以再互动,不同的孩子都能参与其中。环境是一种预设,也是一种延伸,老师及时地捕捉新发现,就会有创生的课程。环境能与孩子对话,恰恰是勾起孩子内心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力,这一点很重要。
(节选自《四川省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专题研讨会》上专家讲座)
05/
鼓励儿童加入创造
李杰 A4美术馆副馆长、iSTART儿童艺术节策展人
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和教育主题以及目标链接,不要只是单纯地为环创而环创。要多一些可变性的设置,可以长期更新孩子们参与的部分。一些幼儿园为孩子们预留大片农耕区域,根据季节孩子种下不同的农作物,开花的时候看花,结果的时候收集果实,翻土的时候玩泥巴。最好这环境里催生出来的东西被孩子们吃掉。整个过程没有过多的“设计”和“美化”,但却是最好的教育。
(节选自《四川省幼儿园环境创设策略专题研讨会》上专家讲座)
不需要追求唯美,老师可以做好基础布置,如一些边框装饰,至于内容的填充,可以留到孩子入园时再来慢慢补充。
做好基础卫生消毒工作后,可以有意识地保留少部分环境原本的样子,如种植区里枯掉的蔬菜、果园里掉落一地的果子、树林里的落叶……如果孩子们的兴趣正好在此,说不好会延伸出一次很生动的课程。
色彩上不是越艳丽越好,反而越单纯、越接近自然,可能更能让孩子产生丰富的想象。
班级环创上,不要一下子将原有内容全部替代或清除,可以保留一些以前的影子,让孩子们进入教室时不至于太陌生,还能回忆起以往的有趣活动。
不一定是贴满花花绿绿的贴纸才童趣,孩子们的作品、语言、痕迹,就是最童趣。
班级里的有些物品,该断舍离就断舍离。不要考虑这个东西“扔了有点可惜”或“说不定以后还能用到”,而是考虑这个东西“我/孩子要用,所以它很有必要”!
给孩子们准备的材料可以丰富,但装饰应该尽量简单。
不要一看见白墙就忍不住想要去填满,留白也是一种美。
蹲下来检查一下孩子们日常使用的墙面创设有没有太高。一般以120cm为分界。以下给孩子,以上给教师、家长或展示园所文化。
据说《中国奇谭》刚上架几天就火爆全网,还有比它更有内涵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