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chatGPT全网热议。今年的电影春节档也是异彩纷呈,不仅是充满科技感的《流浪地球2》,就连孩子们喜欢的动画电影《熊出没·伴我“熊芯”》也加入了大量的科幻元素,如机器狗,机甲设备等。这些充满想象与创意的背后,肯定少不了科学技术的支持。我们在感叹科幻伟大的同时,也给孩子埋下了好奇、想象和热爱科学的种子。
有人说,孩子天生就是“小小科学家”。确实如此,孩子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一出生这位“婴儿床里的科学家”就在观察,对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听到的语言等充满了好奇。科学启蒙可以满足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形成对世界的认知,从而形成一定的科学思维。
那么,回归到幼儿园,回归到孩子的一日生活,我们如何做好科学启蒙教育呢?本期,我们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目标出发,就“科学探究”与“数学认知”两个子领域一起来探讨儿童的科学启蒙与学习。
01/
火箭是如何升空的呢
@四川省科学城春蕾幼儿园
02/
爱上幼儿园
也可以成为一个数学问题
@中国人民解放军四川省军区第一幼儿园
“数学认知”这一子领域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既是数学学习的重点,也是幼儿数学学习的基本途径。在幼儿数学启蒙教育阶段,教师可以使用兴趣启蒙、环境创设、游戏教育等方式让孩子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帮助他们在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数学思维方式,并且能够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体会数学带来的乐趣,最终打开一扇属于他们的数学知识大门。
那教师如何在幼儿园生活中开展数学教育呢?军一幼一直秉承着“在游戏中玩数学,在活动中教数学,在生活中用数学”的态度。在幼儿园生活中创设数学学习情景,将数学学习情景融入幼儿的日常学习,交往及生活需要中,同时让环境和材料兼具数学教育功能;围绕数学核心经验开展自然观察和真实性评价;精准开展师幼互动,运用准确的数学语言与幼儿交谈,鼓励幼儿用数学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就拿新入园的幼儿来说,从家庭式生活来到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是个严峻的考验,而且伴随着孩子们入园焦虑,他们经常会说:“我想给妈妈打电话”“我要回家”“妈妈什么时候来接我”等等。为此,教师开设了“爱上幼儿园”的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幼儿利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同时爱上幼儿园。
“你是怎么来上幼儿园的呢?”“妈妈骑车。”“坐校车。”“爸爸开车。”“坐地铁。”……在幼儿园也有两列好玩的火车,教师将每节车厢标注相应的数字,小朋友早上按入园顺序贴上自己的照片坐火车。“我今天是第2名,明天我要第1个来幼儿园开火车。”“我是第5名。”“1.2.3.4.5.6.7,我是第7名。” 孩子们对“坐火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每天第一件事就是去坐火车。在此过程中教师观察孩子的活动情况,并适时和孩子互动,为幼儿创设温馨且轻松的班级氛围的同时,促进幼儿的数学核心经验发展,使其初步认识数字。
有的孩子分离焦虑比较严重,乐乐在游戏时就想给妈妈打电话,为了满足她的需求,教师向乐乐提供了手机,乐乐拨通后电话语音提示号码错误。于是,又进行第二次尝试,这次乐乐嘴里念着电话号码进行拨打,念一个数字拨一个数字,但教师发现她拨的数字和她嘴里念的数字不相匹配,拨号依然没有成功。
为此,教师创设了“宝宝班电话亭”和“电话墙”,这两个环境的创设吸引了大批幼儿的兴趣,有的幼儿开始自发回家记电话号码,来电话亭练习打电话,也有幼儿根据电话墙上提供的父母电话,两人合作,一个幼儿帮忙念数字,另一个幼儿拨号的方式来打电话。一段时间后,通过教师的观察,能认识0-9的幼儿,不管通过哪种方式,都能将电话拨打正确,学期末,乐乐也能将妈妈的电话拨打正确了。
为了让幼儿养成主动饮水的习惯,同时知道并说出自己每天在幼儿园喝了几杯水,我们创设了“我爱喝水”的数学环境。幼儿每喝一杯水,就在自己照片旁边贴上一个优师教研,等到晚餐前最后一次饮水后,幼儿会点数自己的优师教研数量,并说出总数,然后在自己的水滴旁贴上与水滴相应的数字。
在“爱上幼儿园”的一系列活动中,教师鼓励幼儿用数学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知生活中数学的有用有趣。数学是幼儿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适应环境的工具之一。作为一种强逻辑的教育学科,教师合理有效的引导可以提高幼儿学习积极态度,增强幼儿在这一阶段的逻辑思维能力。
03/
为大树穿新衣
@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
大自然中各种事物与现象最能引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兴趣,也是幼儿发现事物特征,概括、分类和寻求事物间关系等思维活动发生得最集中的领域。陈鹤琴提倡儿童走进令人无限想象的自然环境中,科学知识来源于人们探索自然奥秘的过程。
杭州市西湖区留下幼儿园在 “绿色、 自然、和谐、人文”的校园文化熏陶下,培养 “自主、 自信、 自立”的新时代儿童。他们创设自然、野趣、富有教育意义园舍环境,以西溪地域资源为依托,开展亲近自然、 呵护绿色、 自主探究的留下幼儿园野趣特色课程,让孩子们融入自然,实现儿童与自然的有效连接,从而促进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
他们中一班级边上有一棵大树,孩子们在秋天写生时,老师发现他们画的树干都是咖色的,事实真的如此吗?于是,教师带着孩子们再次深入观察树干,用小手摸一摸、用眼睛看一看、用鼻子闻一闻,用五感去感受、体验,他们不仅发现树干的形状特点,而且还发现树皮世界的奇妙。
在孩子眼中,树皮成了有趣的物件儿,在树皮上涂颜色,玩树皮搭房子的游戏,还依据树皮形状进行艺术创造。孩子们充分发挥想象力,结合树皮不同颜色进行创意表达,这是意想之外的惊喜收获。
与此同时,孩子们又有了新的疑问:“大树为什么会掉皮?”大家展开了讨论并探索,他们从树木的自身需求、生长因素和外部环境寻找原因,孩子们觉得是因为天气太冷,要为大树穿“新衣”。他们用拓印、测量等方法,量一量树洞和布料,让掉落的树皮在布上呈现出原有的大小。孩子们萌发的严谨的科学探究态度,使大树的“新衣”变得合身而美观。
在给大树穿衣服的过程中,女生们发挥她们的装扮优势,给大树穿上漂亮的裙子和彩色的衣服,男生们见状也要打造一颗“男生树”,他们找来一块长方形的布,还挂上一块红领巾,显得十分帅气。从孩子们的表达中我们感受到,他们将大树拟人化,将其视为自己幼儿园里的“好伙伴”。
装扮完成,孩子们再次开始写生。此次写生孩子们打破定势思维,不仅用感官去发现,也是与树木共情。我们也惊喜的发现孩子们的审美视角从一个个单一“元点”变得“立体”丰富,孩子用自己的节奏和角度去体味、拓展着自己的科学探究精神和艺术边界。
幼儿常以自己的生活体验去解释科学现象,对有生命的东西和无生命的东西分辨不清,在他们眼里科学也是拟人化的,他们主动观察和记录也是自主探索的体现,能想到通过记录的内容寻求到他们想要的“科学”。很多时候,教师要引导儿童走进自然,观察房前屋后的环境,了解花鸟树木的生存特性等,不能忽略了日常生活的中科学。在自然探究中丰富知识、触发灵感、增强其探索精神。
无论是自然知识还是逻辑数学知识的获得,儿童科学教育旨在培养儿童领悟科学、运用科学的能力,即发展儿童的多元创造力。学习科学的过程也是主动探索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亲自动手、动脑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幼儿之间的合作,并积极参与幼儿的探索活动。
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们要考虑到儿童对科学有其自身独特的理解,要通过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授以及科学思维的培养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