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在繁复琐碎的日常工作中,有条不紊地进行观察记录,既是幼儿教师职责所在,也是保育教育和家长工作更卓有成效的关键。
虞永平教授曾提出,幼儿园教师应具有六大方面的基本专业能力: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
然而,一些教师在观察儿童和记录运用的实践中效果并不理想,表现为:
● 观察记录内容流于形式,无法精准解读幼儿行为背后的发展需要;
● 缺少必要的计划,实施比较随意;
● 收集的观察记录素材,其信息价值未能充分发掘与利用;
● 观察与课程无法建立有效链接,无法对课程和教学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
其实,作为幼儿园一线教师,更关心观察记录的实操性。我们不妨尝试用“三段六法”来开展观察记录及相关工作,“三段”指观察记录的准备阶段、行进阶段和提炼阶段,“六法”指每阶段中的六个具体做法。
一、准备阶段:确保观察记录有序开展
1. 建立资料收集库
资料收集库用于收集观察记录的原始资料,并分类标注使资料便于检索。资料收集库可为电子版,即建立四类电子文件夹,分别用于收集幼儿个人资料、集体资料、评价档案和教研素材。文件夹内可再细分子文件夹。幼儿个人文件夹是每人一个,独立存储该幼儿一学期资料。同时准备活页夹和木板夹,方便收集教师观察时随手记录下来的纸张。
2. 明确班级教师分工
观察记录非一人之力能及,要将观察任务分解到团队的每个成员,确保所有儿童被观察到,且观察记录的内容覆盖儿童发展的所有领域。团队成员要有固定的时间召开团队会议,以便进行沟通与经验分享。
保育师在教师指导下参与观察记录工作。主要参与幼儿生活活动的观察与记录,为教师观察记录工作提供事实依据。如:喝水量、就餐量、饮食喜好的数据统计,如厕情况、卫生状况等观察事例。
教师是观察记录工作的主体。教师可将班级全体幼儿分为相应的观察组,教师各侧重一组观察,相对固定的观察范围,使教师更熟悉观察对象的行为特性。班级教师还要分配好一天各时间段谁组织幼儿活动,谁进行观察记录。
3. 了解观察群体的基本情况
教师要掌握所带班级幼儿年龄、学习发展特征、幼儿在上学期存在的问题等情况。如果是新班级,教师要通过入园登记信息和家访等提前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家庭情况,这些内容是观察记录的初始信息,也是幼儿成长档案中的重要资料。
4. 确定观察的进度与计划
一是根据班级幼儿年龄特征和教研工作确定重点观察内容。可根据《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五大领域发展目标确定出普遍适用的观察内容和计划,再结合园方的学期或教研工作适时调整观察内容。
二是根据幼儿数量,确定记录篇数与进度。幼儿观察记录的内容要涉及各领域和同一领域的发展变化,因此对每名幼儿观察记录的篇数由要观察的领域和记录的次数所决定。
5. 学习儿童发展标准的相关资料
有效的观察记录是基础,更重要的是对幼儿现有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制订相应的教育策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高瞻教育的《学前儿童观察评价系统》等皆可作为教育评价依据。
6. 提供物质与实施保障
熟练运用现代化设备为观察记录工作服务,如:电子信息储存、视频和音频录制等信息采集设备,影音剪辑与制作的软件,信息传媒与交流的App等。此外,管理者应和教师协商制定支持观察记录开展的管理办法。
二、行进阶段:按实施观察——及时记录——分析评价——形成档案——课程设计
1. 在幼儿生活、游戏、学习中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语言
教师需要在这些活动和过渡环节中观察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观察记录与评价密切相关,要从哪些维度对幼儿做出评价,与维度相关的行为就是重点观察内容。
《指南》的五大领域 32 个目标可作为观察维度,也可参考其他评价体系设定,如高瞻教育分八个维度:学习品质;社会性和情感发展;身体发展和健康;语言、读写和交流;数学;创造性艺术;科学和技术;社会学习。明确观察维度,观察时就能快速辨别,采集到更有意义的信息。例如下表:
2. 利用一切条件收集幼儿信息并记录
掌握几种文字记录的方法,知道文字记录时的日期、时间、地点、人物、背景等基本要素。文字描述应简短且尽量涵盖足够细节,可多引用数据和幼儿原始对话。
其次,可以提前设计好记录格式,以确保记录眼前瞬间即逝的观察现象时,不会遗漏重要项目。利用表格也可以统计到较为全面的信息,如观察多名幼儿某项技能发展水平或一名幼儿连续多次的某种行为时。教师还可以设计不同统计功能的表格,以随时查看观察记录进展。
3. 将记录的原始信息转化为评价档案归档
收集的作品、抓拍的图片与视频、记有文字的纸张等形态各异的原始信息,可能是同一观察事件的不同记录方式,我们需要整合成一份完整的评价档案:
将原始文图填入《评价档案表》,形成一份可在读者头脑中情境重现的影像资料。如果是视频或音频资料,可在评价档案中注明详见某号影音资料。如果收集信息中有幼儿纸质作品,则以电子扫描方式将其插入在评价档案图片区或附在此次评价档案之后。
对照儿童发展标准写评价。记录下的幼儿行为表现与儿童学习发展标准进行比较,以此来分析儿童实际的发展水平,确认发展相对迟缓或出色的领域。有时幼儿行为会涉及到多个领域,教师应尽可能不遗漏任何一个领域或发展技能。评价写在记录事件的后面,语句简明扼要。
4. 观察记录与幼儿课程链接
观察记录的最大价值在于读懂幼儿行为背后的真正需要,及时为他们发展提供支持。为此教师们要一起对个体或群体行为问题制订有效的课程设计。课程即指儿童各种学习活动的总和,包括语言、社会关系、环境的认知学习,也包括诸如搭建积木等的操作性学习。基于观察下的课程设计一般会涉及五方面:
一天各环节时间分配是否平衡。当某个环节连续出现问题,教师就应该持续观察找出原因,并根据幼儿的需要对设定的活动节奏加以调整。
学习环境的规划与材料的调整。幼儿参与或与他人互动的游戏、探究活动是否顺畅,幼儿频繁选择的区域或操作材料的行为,都是在展示他们的个性特点与发展优势,教师应观察并及时调整材料的组成、布置和空间利用,以满足幼儿学习需要。
关注到幼儿的兴趣,并灵活调整。基于幼儿兴趣而设计的课程,幼儿会更为兴奋与投入,这种兴趣可能来自于幼儿的生活场景、环境变化、游戏活动,教师需要冷静观察,深入理解幼儿正在构建的知识,建立开放、体验型的积极互动。
幼儿学习方式。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时学习效果最佳,而教师通过展示进行指导时,幼儿更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教师要平衡好幼儿学习中主被动关系,使幼儿在其从事的学习活动中更多地发挥主导作用。
关注个体需要与差异。如果幼儿在某些领域表现出更高或低的水平能力,教师要相应调整学习目标,使课程难度刚好在幼儿学习最近发展区,从而对其现有发展水平提出挑战。
5. 将整理好的评价档案与家长分享
原始资料不能单独呈现给家长,因为没有解析和专业评价,家长很难按老师的意图去理解图文背后的成长故事。教师不仅要为家长还原观察情境,还要帮助家长解读孩子行为中蕴含的成长意义,使他们了解到他的孩子正在幼儿园里得到教师的支持与关注。教师应引导家长主动参与到儿童评价中来。
6. 定期回顾记录资料及时补充缺失信息
班级中总有些幼儿容易被教师划在重点观察对象之外,他们总是比较安静,不制造问题也不参与事件,因而他们的信息收集也相对较少,教师应注意调整观察策略。
三、提炼阶段:日积月累的观察记录资料
1. 为每个幼儿制作发展报告
学期末,教师参照标准对幼儿各领域发展情况进行总结性的发展评价,附上教育建议。将对幼儿观察的“点”连成发展的“线”,从而清晰地绘制出幼儿成长轨迹。发展报告制作步骤:
● 每名幼儿评价档案按领域或评价维度分类,并按时间排序;
● 以各评价档案为依据填写幼儿《学期领域发展评价表》(附后);
● 写出或分领域写出教育建议;
● 按幼儿基本信息、学期领域发展评价、后续教育建议、评价档案的顺序装订成册。
2. 总结班级幼儿整体发展状况
对本阶段施教情况进行总结,检查计划完成情况。
3. 下一阶段教育计划拟定
教师根据幼儿个人和集体发展总结评价,结合园方教学计划,可制订下学期幼儿发展计划。包括生活常规培养计划、区域环境的调整与创设、家长工作计划等。观察记录与学期计划结合使幼儿培养更具连续性,即便临时更换新教师也能通过已有的记录资料快速了解幼儿发展状况。
4. 举办期末家长会,将幼儿个人发展报告呈送家长
借助幼儿发展报告,教师可以清楚而简洁地和家长就儿童的发展状况进行沟通,让家长了解到自己的孩子正在有助于其学习和发展的教育指导下获得发展。
5. 将观察记录工作融入班级总结
观察记录决定着教育工作质量的优劣。教师在期末的工作汇报时,观察记录工作开展与成果应有所展现,如教育策略与培养效果、家长沟通与分享、特殊儿童的引导等都是教师专业素养与工作付出的有力说明。
6. 教师装订个人工作日志,进行深度研究
把日常观察到的记录资料进行汇总和梳理,形成研究文章或确定为下学期重点观察和研究内容。
有效地运用通过观察记录获得的儿童发展信息,练习是至关重要的。运用科学的手段深入探究观察记录的实效,提升课程设计与实施能力,才能更大地发挥观察记录工作的教育价值,有力地支持幼儿发展。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