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幼儿园课程实施的“瓶颈”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在课程建构中尊重幼儿的天性和立场、把幼儿作为课程的中心显得尤为重要。但如何尊重儿童天性,实现师幼探究精神和探究习惯“双培育”成为幼教同行们的实践困惑。在教研与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诸多教师在支持幼儿探究的活动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缺高校专业引领:高质量学前教育发展时代,因缺乏高校专业化的课程引领,如何把《指南》精髓与幼教一线实践结合,缺少可借鉴的课程方案和教科研机制;
缺高质量课程:缺幼儿园在高质量内涵式课程实践层面望而却步,心向往而力不能至,幼儿园游戏化的探究性课程长期处于浅表化的问题;
缺课程实施技术路径与操作方法:教师课程创生和建设能力偏弱,缺少一整套师幼探索能力、探究习惯和创新性思维培育专业化课程实施技术路径与操作。
基于此,傅晨教授试图用“扎根教研”提供给老师课程实施的支架,以帮助教师纾解课程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瓶颈”
02.幼儿园高质量课程发展“诉求”
教育是民生之基,学前教育是教育之基。基于相关政策文件,我们可以发现教育质量日益成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主题和取向:2010年5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把“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2010年12月《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指出“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到2035年,全面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形成完善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和政策保障体系,为幼儿提供更加充裕、更加普惠、更加优质的学前教育。”
2021年12月9日颁布的《“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中指出“到2025年,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质量全面提高,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机制基本形成。”2022年2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指出,“坚持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为导向,聚焦幼儿园保育教育过程质量,切实扭转不科学的评估导向强化评估结果运用,推动树立科学保育教育理念,全面提高幼儿园保育教育水平,促进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
综合上述文件,可以发现,自2010年至2022年,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呈现的态势:从数量,规模的高速度发展到内涵式的高质量发展(有质量发展);从“幼有所育”到“幼有善育”、“幼有优育”;从“有园上”到“上好园”。
在世界范围内聚焦质量的学前教育发展背景中,课程发生了三个方面的转向:
价值取向:旨在增进儿童健康和幸福,从一般的儿童发展转向为儿童的终身学习做准备的可持续发展;
课程内容:既要坚持传统学科领域,又要积极拓展综合素养;
注重衔接:强调学前阶段和小学阶段之间课程的一致性。
03.幼儿园探究性课程探索
何为幼儿园探究性课程呢?对幼儿园探究性课程的探讨可追根溯源于“探究”,从而进一步引申到“探究性学习”中来审视“探究性课程”。
首先,关于“探究”。傅晨教授以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为例,指出探究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探究指一切独立解决问题的活动,是人类的天性,是一种认知内驱力,可表现为好奇、好问、寻根究底。狭义的探究在对象和方式上与广义探究有很大的区别。狭义探究专指科学探究或科学研究[[1]]。
其次,关于“探究性学习”。钟启泉认为探究性学习是指儿童通过自主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自然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同时形成科学概念,进而培养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2]]。
最后,基于“探究”及“探究性学习”的阐释,傅晨等认为,幼儿园“探究性课程”是以“循性而动、追随儿童”为课程思想,以“自然探究类”“游戏探究类”“生活探究类”为课程内容,实现师幼探究精神“双培育”,以深度学习为特征的高质量创新性课程模式。
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是如何形成的呢?
回首幼儿园探究性课程的十年演变历程,幼儿园探究性课程在课程团队成员的呵护下,从一个“呱呱坠地的婴儿”成长为“活力四射的少年”。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经历了开发阶段——实施阶段——提升阶段:
首先,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开发阶段。第一,成立“教研共同体”,深化校园合作,为开展幼儿园探究性课程提供专业支撑。第二,确立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第三,架构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内容框架。
其次,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实施阶段。第一,高校专业化课程引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第二,探索行之有效的“1+6”进阶式课程研磨机制。
最后,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提升阶段。第一,师幼探究性习惯和探究性精神“双培育”。第二,聚焦深度学习,研发高质量课程推进路径。第三,培育儿童完整精神,实现探究性课程价值创新。
其中,傅晨教授围绕探究性课程中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培养两条路径,透析了师幼探究性习惯和探究精神双培育的路径图。在探究性课程中,幼儿在爱的环境中,追索探究兴趣,在尝试、验证、探究和问题解决中享受探索和智力挑战的乐趣;教师在观察、陪伴和追随中,呵护、支持、助力儿童交流、表征、迁移、回顾,应用并创造性地发现和解决问题,实现深度学习。
此外,傅晨教授以“师幼互动”、“问题解决”、“多元评价”三个关键词,聚焦深度学习,研发高质量课程推进路径。
经过十年演变、延伸、拓展和修订,幼儿园探究性课程体系得以架构完成:
首先,幼儿园探究性课程思想理念:循性而动、追随儿童。幼儿园探究性课程改变传统仅注重“行动—经验”建构,忽略整体精神培育现状,而是尊重儿童无意识,秉持“追随儿童,追随自然”思想,贯彻“循性儿童,追随儿童”课程思想理念,以“兴趣生发—自主探究—成人支持—自由自律—成为我自己”策略助力幼儿以整体精神感知整体世界,实现自我与世界协调统一,成长为身心和谐完整精神儿童。
其次,幼儿园探究性课程目标体系:乐于探索与发现、善于思考与表达、敢质疑好创造。傅晨教师结合小班、中班、大班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细化三维目标内容,具体各年龄阶段的目标如下表所示:
再次,幼儿园探究性课程内容体系:“游戏探究、生活探究、自然探究”。幼儿园探究性课程包括“游戏探究类”课程、“生活探究类”课程、“自然探究类”课程。各类课程的核心理念及主要内容如下表所示:
自然探究类课程
自然探究类课程以“自然、追随、体验”为核心理念,主张围绕植物、动物、自然物质和自然现象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展开。强调真实自然中的观察、探究及表征。
儿童在与自然事物的互动中探究、体验、发现和认知,教师追随儿童,提供支架,协助儿童更好地进行体验与探究,为幼儿提供丰富的自然环境和探究材料,向幼儿介绍可以利用的信息资源,支持儿童对植物动物和自然现象周期性的追索和探究,使儿童在自然中探得经验与精神的成长,成为内心丰饶的富有创造活力的自然之子,从而发现自然奥秘润泽精神成长。
《指南》中科学领域强调“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学前儿童天性热爱自然,与动植物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在大自然中他们的兴趣点会增加很多,例如天气、植物还有各种小动物都会吸引他们的目光。学前儿童在接触自然和生活中的事物、现象的同时,也能够积累有益经验,强化对大自然的感性认识。
会中,傅晨教授以山东农业大学幼儿园的《嗨,白菜》《萝卜大探秘》为例,向与会者展现并分析了幼儿园自然探究类课程的瞬间样态。
游戏探究类课程
游戏探究课程中,教师给予儿童最大的自由和探究的权利,利用、发掘和创设具有丰富、适宜刺激的探究环境,让幼儿园成为幼儿不断探究之所、生命存在之所、学习机会蕴藏之所、幼儿内心向往之所。在游戏探究类课程中,清晰的呈现出“多维支持,多线推进,多元评价”的深度学习路径。
虞永平教授曾指出“游戏是课程不可缺少的组织框架,是实现课程的特质的关键因素。只有有机地组织幼儿的课程,才能满足幼儿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才能实现对幼儿发展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具有深远的意义:幼儿的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和具体形象性的特点,教师在教育活动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游戏和情境,唤起和调动幼儿的兴趣,吸引他们在游戏的情境中积极地交往与想象,主动地探索与交流。可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强调了游戏在课程及整个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基本地位,这也许就是游戏的课程价值。
会中,傅晨教授以宁阳县葛石镇石集幼儿园的《趣味滑索》《沙池火山创想记》为例,向与会者展现并分析了幼儿园游戏探究类课程的瞬间样态。
生活探究类课程
生活探究类课程中,幼儿有着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和探究生活的强烈愿望,我们助力幼儿真正去亲近自己的生活,真正感受自己生命成长的有力脉动,使幼儿真正处在一个自己的需要、兴趣、潜在可能得到充分发挥的世界里,使幼儿的生活更具活力。生活类课程是探究性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节日、节气和一日生活中,都成为儿童探索的重要资源。幼儿园符合儿童节律的时间安排,师幼共生活中,儿童成为生活的主人,养成自由与自律的习惯,为一生幸福生活而奠基。
生活探究类课程内容强调遵循“一日生活皆课程”,主张生活是一个连续的整体,不可能只反映人类知识体系的某一部分,所以我们的教育内容是互相连接成整体的。我国著名幼教专家陈鹤琴先生的“五指活动”思想充分体现了这一点。“五指是活的,可以伸缩,互相联系。……课程是整个的,连贯的。依据幼儿身心的发展,五指活动在幼儿生活中结成一个教育的网,有组织有系统,合理地编制在幼儿的生活上。”
会中,傅晨教授以山东省实验幼儿园的《我也要西游》为例,向与会者展现并分析了幼儿园生活探究类课程的瞬间样态。
幼儿园课程的建设与实施绝非课程本身,而是需要关注儿童成长的需要,尤其要重视儿童天性的释放。循性而动,追随儿童,不把儿童当作任意揉捏的泥团,而是为其提供自然生长的环境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让孩子浸润其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正如虞永平教授曾指出,“学前教育质量的核心是不断支持和促进幼儿成长,本质是让幼儿得到更好的发展”。
推荐阅读:
|版权说明 优师教研原创文章欢迎经授权后转载。转载请务必注明来源,并保持文章完整性。本公众号因教学和研究需要转载或选编的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喜欢就点亮“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