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现代化是用现代先进教育思想和科学技术武装人们,使教育思想观念、教育内容、方法与手段以及校园设备,逐步提高到现代的世界先进水平,培养出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过程,具体包括教育观念现代化、教育内容现代化、教育装备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等,本文以教育观念现代化与教育装备现代化为着眼点,选择混龄体能活动进行研究。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的混龄体能活动是一种由定向越野区、攀爬平衡区、自然野趣区、球区、民间走跑区等10个运动游戏区域组成的低结构户外体育活动,涵盖走、跑、跳、钻、爬、投、推、拉、滚、攀等多种基本动作,全方位促进幼儿力量、耐力、速度、平衡、协调、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的提升。根据区域范围大小,每一个区域由3~7名教师负责观察和指导。全园幼儿完成热身活动后,自由选择游戏区域。教师在保障幼儿安全的同时,根据预设的观察目标开展观察活动。本文依托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承担的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研究》,重点阐述该课题中总结提炼出的支持教师观察的相关成果。
一、借助工具和规范化观察流程,助力教师观察
课题研究开展以来,通过一轮轮的实践—反思—研讨—再实践的行动研究,形成了一套科学有序、适宜于园所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教师观察的工具。
(一)研制《观察与分析指标》
参照《上海市幼儿园办园质量评价指南(试行稿)》,借助园所已结题的武汉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幼儿园户外体能循环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的策略研究》的研究成果,结合10个户外混龄体能活动区域核心动作的主要体能行为表现、幼儿运动生理负荷及心率,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研制出了涵盖运动兴趣、运动量、运动能力、行为习惯、社会性发展五个观察维度的《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教师观察与分析指标》(以下简称《观察与分析指标》),该指标分全园通用版及各区域适用版两种,各游戏区域的观察与分析指标与通用版本相比,针对性更强,是各游戏区域教师结合上一个课题成果及实践经验整理出来的。
(二)制订“五步走”观察研究活动流程
一般完成一轮观察研究活动的周期为两周,在该周期内,班级、年级组、幼儿园逐步完成如下内容:1份观察方案、4份观察记录表、1份观察总结表、1次年级组教研或园级教研。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观察前制订观察方案。观察方案内容包括观察背景、观察目的、观察时间、观察对象、观察工具等8项内容,且每个项目都有详细的填写指导提示。关于游戏区域,由主要负责的教师制订本轮混龄活动的观察方案后,与本区域其他教师共享,如若发现问题,则共同修订。
第二步:做好当次观察准备,借助《观察与分析指标》进行观察。由于观察方案是对某段时间观察的总体规划,因此,在每一次的观察前,教师需要结合《观察与分析指标》对当次观察的目标、内容、方法、对象(群体/个体)等内容进行确认和调整,准备好相应的观察工具(录音录像设备、表格类观察工具等),确认好观察分工(定点指导、安全维护等)。现场观察时根据计划和分工做好观察记录和现场组织指导。观察后,及时整理上传音视频文件或数据。
第三步:现场观察后,撰写观察记录表。观察后,教师要进行观察复盘,围绕观察目标和观察方法,结合《观察与分析指标》撰写观察记录,并分析片段中幼儿的行为表现和教师的指导,进而提炼指导策略,如有调整,则填写调整措施。观察后如有调整,则需在下一次观察前落实,并将调整内容作为下一次的观察内容之一。一个观察方案下一般完成4次左右的观察记录。
第四步:一轮观察活动结束后,区域教师开展梳理总结工作,形成区域观察总结。每完成一轮观察方案,负责该游戏区域的教师共同商讨本轮观察目的达成情况,梳理观察和指导存在的问题及有效的观察经验和指导策略,同时撰写观察方案总结表。
第五步:组织年级组教研或全园分享。在各区域成员完成一轮观察方案后,年级组或全园传阅观察资料,相互评价或分享观察指导经验,形成经验总结。
二、三措并举,突破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教师观察的难点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与其他混龄活动相比,区别在于,户外混龄体能活动的开放性更强,幼儿自由、自主、自选游戏的范围更大,这就决定幼儿在游戏中的流动性强,每个游戏区域内的幼儿不固定,这既是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能活动的特点,也是教师开展混龄观察的难点。通过两年多的实践研究,湖北工业大学幼儿园教师主要采取三种应对措施:一是开展聚焦式观察,二是施行观察分工,三是借助现代化信息手段辅助观察。
(一)采取聚焦式观察,实现针对性指导
聚焦式观察既有助于教师深入、准确地解读幼儿的行为,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也有助于教师根据不同年龄、不同差异的幼儿优化调整游戏区域,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在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教师面对的是不断流动着的、不同年龄的幼儿,通常通过观察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水平,给予适宜的指导,进而调整区域设置。下面以旱地冰球区、定向越野区的聚焦式观察为例进行说明:
旱地冰球区—聚焦不同年龄段的幼儿。旱地冰球区是一个高结构的游戏,有着较强的游戏规则,此类竞争性的游戏更适合大班幼儿,但是中小班幼儿难以融入。负责该区的教师发现这一问题后,结合幼儿以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在旱地冰球游戏区旁另投放一套游戏材料,不设规则,供中小班幼儿自主游戏,并且观察不设规则的旱地冰球是否能够激发他们的游戏兴趣。
定向越野区—聚焦混龄游戏中的社会交往。定向越野是一种借助多种电子设备(打卡器、打卡手环、终点的时间分析器)开展的运动,游戏中,幼儿需要通过观察地图,运用识图辩位等策略,通过身体移动(如走跑交替等)快速找到打卡点打卡,从而达到锻炼幼儿体能发展、促进社会交往等目的。
比如,一次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教师随机选择一名独立游戏的大班幼儿作为观察对象,该幼儿整个游戏持续了花费28分钟,完成了4个游戏点的打卡,游戏中未曾和其他人有过任何的交流,且运动量不达标。事后,教师分析游戏耗时久可能与其在游戏中无人协商、分工有关,在单人游戏中,一个人需要完成多次看地图找点标旗、手环打卡及盖章。因此,教师调整了游戏机制,提供了三种不用颜色“粘球衣”,鼓励小、中、大幼儿组队游戏。第二次的游戏中,教师选择了该幼儿参与的一个混龄团体作为观察对象(一名大班幼儿、两名中班幼儿),追踪发现,这个团体花费14分29秒打卡了4个游戏点(打卡点位置与上次不同),与单人游戏相比,时长缩短了一半,游戏效率更高了。游戏中,大班幼儿是队长,手拿地图,中班女孩拿“游戏护照”,男孩拿“游戏打卡器”,分工明确,队长观察地图、确定打卡点位置,构思行走路线,团队的合作意识比较强,语言互动多,游戏兴趣浓,这种状态体现了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非对称相倚型”交往状态,三位幼儿的运动量也达到了。
(二)施行观察分工,兼顾全体与个体
幼儿园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幼儿流动性大,教师通过观察分工来判断整体与个体幼儿的游戏水平,进而调整区域设置。下面以平衡攀爬区为例进行说明:
因平衡攀爬区范围较大,且有攀爬架等大型器械,易出现安全事故,因此安排6位定点教师负责安全保护、护理、路线引导、动作指导等,同时兼顾扫描全体幼儿游戏情况。另外安排两名教师负责追踪观察,具体分工如下:
表1?教师定点观察安排
在追踪观察中,两名教师负责追踪观察,随机选择一组自由组队的中小班幼儿团体,跟踪拍摄视频,监测幼儿心率。观察发现,兑换印章和爱心的游戏机制确实能够吸引异龄幼儿的组队,幼儿自发组队情况较之前变多,这让教师对整个游戏效果、目标达成有了整体的了解;典型混龄团队的追踪观察足以比较深入地了解观察对象间是如何通过社会交往来促进小班幼儿的动作发展及其效果。如追踪观察的团体由3名幼儿组成,共完成了4次游戏挑战,中班幼儿在游戏中起主导作用,游戏中的有效对话有32次,其中,对小班幼儿的有效动作指导语言有6次,如“你脚先踩一个,然后手再爬一个,然后再爬一个就可以了。”对同伴表达关心、照顾的语言有17次,如“小班的小心啊,我们是哥哥,所以我们可以走这个。”当同伴挑战成功后,有3次肯定与鼓励的语言,如“弟弟,我们已经集3个啦。”
(三)运用现代化手段,助力教师分析幼儿行为表现、调整游戏设置
在现代化背景下,幼儿园主要借助华为智能手环、户外体能大数据扫码跟踪系统两种工具辅助教师开展观察,定向越野区的电子设备也能准确记录幼儿的游戏时间,使用这些信息化工具,不仅提高了教师的工作效率,在一定程度上中和了纯人为观察的弊端—主观性较强,通过科学的数据,教师的观察分析更加客观、科学。
大数据扫码跟踪系统。通过户外体能大数据扫码跟踪系统,教师了解到各个游戏区域幼儿的进区情况,如进区总人数、不同年龄段幼儿人数、幼儿性别、游戏持续时间等,借此数据帮助教师进一步了解幼儿的游戏兴趣,进而帮助教师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调整区域游戏。下面以车区的大数据扫码跟踪数据分析为例进行说明:
使用数据的目的是了解不同年龄段在车区停留时长,通过数据反映幼儿对新场地及游戏任务机制的兴趣。针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排除只有进场时间或出场时间的幼儿数据,此次游戏中持有有效数据的有23人。游戏时长集中在4~19分钟,具体如下:
表2?幼儿参与游戏时长
根据车区游戏中任务机制的设置(9分钟内完成骑行打卡任务),结合幼儿游戏时长数据,发现游戏时长为7分钟以上的有17人,占有效数据的74%,说明大多数幼儿愿意主动参与到车区游戏中,完成游戏人物,并且能反复游戏,也反映幼儿对车区的兴趣较为浓厚。
定向越野计时器。定向越野区的打卡设备具有计时功能,游戏中,幼儿需在起点、点标旗、终点处打卡,终点打卡完成后,机器会打印出游戏时间记录,教师不仅能从中看出幼儿游戏的整体时长,以及到达每个点标旗打卡的时间,还能看出幼儿有无重复打卡、前后点标旗打卡的间隔时间,如若幼儿出现重复打卡、两个点标旗打卡时间间隔较长等情况,则反映出幼儿识图辩位能力不足,教师据此有针对性地询问具体情况、进行指导。
三、结语
在实践与反思中,借助实用的观察工具、规范的观察流程、有益的观察经验,教师在户外混龄体能活动中的观察从懵懂到看见,再到看懂和支持,从带着幼儿走,到和幼儿一起走,再到跟着幼儿走,在层层深入的实践研究中,观察目标更聚焦了、观察内容更精准了、观察过程更有序了、分析评价更准确了、观察记录方法也逐渐多样了,也越来越能够跟随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游戏需求调整游戏,给予适宜的支持。
[本文系湖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教育现代化背景下幼儿园混龄活动中教师的观察与指导研究》(课题编号:2019JA09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组主要成员:李雅茹、夏小小、丁洁、刘映龙、伍银明等7人)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