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免费课件,幼师得力助手!
教案、课件、资料,一应俱全!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

【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幼师课件网第1张图片


幼小衔接应该衔接什么呢?其实,比起知识的学习,孩子的学习动机和学习习惯,是这段时间我们更应该关注的。

一、心理准备:

激发孩子学习的愿望,提升孩子学习兴趣


愿望和兴趣是做好事情的前提和关键,家长需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马上要成为一名小学生了,从内心感到自豪、骄傲、自信、具有上进心,期盼上学和戴上红领巾的那一天,产生内驱力。家长可以这样做:

1. 用语言引导

用轻松的语气告诉孩子,将要进入小学的学习和生活。

2用榜样激励

请身边其他正在上小学的孩子,给自己孩子讲讲上小学愉快的经历。

3用鼓励代替恐吓

千万不要用“上学就要吃苦头”等话来吓唬孩子,而是要说一些欣赏与鼓励的话,如:“你真的长大了”“你越来越像小学生了”,这样会让孩子觉得上小学很光荣、很自豪。

4出现问题时

要和孩子一起面对,并给予积极的暗示,如:“宝贝真有毅力啊”“你做得不错,但如果……可以更好”,帮助孩子顺利度过这个成长过程。

二、能力准备:

培养孩子的学习素质,也就是学习能力


1. 观察力

观察其实就是学习,观察大自然、人、事、物。但观察不等于毫无目的地东张西望、走马观花,而是落到事物的细微之处,发现事物间的区别、现象,变化并带着问题去观察。

如:观察洗手间位置、家长止步线、老师办公室位置、街道周边标志物等。

2专注力

这个非常重要,小学一节课的时间要比幼儿园长,需要孩子有一定的注意力集中的能力。

宁愿孩子专注10分钟,也不要三心二意的1小时。家长首先做事情要专心、坚持,要与孩子共同专心做一件事情,创设安静环境,避免其他事物的干扰。

3记忆力

记忆又分机械记忆(死记硬背)和意义记忆(理解后记忆),家长要引导孩子联想记忆、理解记忆、靠方法记忆。

三、习惯准备:

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1. 良好的学习习惯

(1)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


“书中自有黄金屋”“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读书能培养专注力,增加自主学习的能力。小学以课本知识的学习为主,读书是主要学习手段之一。 如果家长能做到五个坚持,一定能培养出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1)坚持定期带孩子到图书馆看书或到书店买书;

2)坚持每晚半小时亲子共读;

3)坚持读书,给孩子做好示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4)坚持为孩子寻找阅读伙伴并搭建分享平台;

5)坚持无压力阅读,在阅读的早期只和孩子“聊”书,绝不“检查”孩子阅读成果。

千万不要在孩子间横向比较,给自己的孩子乱贴标签。看到别的孩子能背20首唐诗,而自己的孩子只会5首就说孩子笨。这样的标签会大大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从而影响他丧失对学习的兴趣。

(2)良好的“听”力,倾听的习惯 


倾听是一种很自然的接受方式,孩子对听故事、听儿歌总有着极大的兴趣,带着孩子经常听听录音、听听广播,听得多,势必积累得多。在表达时就有了丰富的素材与较强的组织能力。

给家长的建议:

大人在与孩子说话时不要反复地说。一句话说得多了,则成了可听可不听的话。这样的啰嗦重复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听的习惯也相当不利。

因为孩子很难直接辨别出哪些是要听的、哪些是可以不听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孩子没兴趣听,对什么都不认真听,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这样就对孩子的学业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大人要对孩子听的习惯负责,相信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要过多重复自己的话。

2.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儿童初步的时间观念是与日常生活有关的,如:几点该干什么、还有多长时间该干什么等。让孩子感受不同的时间长度,培养孩子的时间知觉,培养孩子会规划和管理时间,在规定时间做完规定的功课和工作。

让孩子知道自己下面要做什么,有计划表或作息时间表,做到先学习后玩并承担因迟到带来的后果。

3. 良好的生活习惯

(1)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

养成准时睡觉和按时起床的好习惯,准时上床,独立入睡,不轻易改变作息时间。设置闹铃,按时起床。

(2)让孩子喜欢吃饭

避免偏食挑食的坏习惯。

(3)让孩子热爱上运动

除单纯的玩耍,还包括体育锻炼,如散步、游泳、拍球、跳绳等,以培养孩子良好性格,积极心态,家长要参与游戏中,充当孩子的玩伴。

(4)养成整洁卫生的习惯

家长起到示范作用,让孩子知道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设立孩子自己专用的物品、空间和抽屉,允许孩子将房间物品弄乱但要自己收拾打扫整洁。经常要求东西放在指定的地方,自己洗手绢袜子等力所能及的事情,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

(5)自我安全保护的常识和安全意识

? 交通常识:行走,坐车,过马路等。

运动时的安全:游戏时,体育活动时,玩耍时。

劳动时的安全:擦黑板、玻璃,用剪子、刀子。

意外发生的安全:陌生人,绑架等。

4. 社交准备,锻炼孩子的交往能力

(1)合作精神

孩子是处于集体之中的社会人,在团队里的个体,时时处处要与人发生关系。只有会合作才会竞争,有事商量,分工协作,关心同情别人,帮助别人并寻求别人帮助。

要对孩子多说:“如果换做你,你会怎样?”“你要是他,你会怎样?”

(2)与人交往

积极主动地与人交往、真诚交往、学会倾听别人、用适当的方式表达。

(3语言表达能力

清楚流利地表达自己意愿,有感情地表达练习手段。坚持口述日记,多用提问方式与幼儿交谈延伸孩子的话,引导继续表达多与孩子说话,要学会渲染,多听孩子表达,耐心倾听,创造机会让孩子表演展示、看图说话或编故事。

(4)培养责任感

培养孩子的任务意识与责任感。一方面,独立完成作业、值日生工作、临时性任务、该承担的家务,以示他对家也负有责任。另一方面,勇于承担由于自己的原因而造成的过错和后果。

四、素养准备:

塑造孩子健全的人格


1. 让孩子学会独立

独立性非常重要,学生会碰到很多障碍和困难,要独自面对和解决。

(1)常见现象:

家长代劳提书包

收拾书包

家长陪读、陪写、陪做

家长不陪孩子不会做作业

忘记带书、红领巾等

喂饭帮忙穿衣服等

(2)造成原因:

家长不放心,不放手

变相的爱变成了溺爱

包办代替太多

不给孩子锻炼的机会

根源是不尊重孩子

没把孩子看作是真正的人

最后的结果不仅是孩子们生活不独立,而是精神、思想不独立,依赖性强,不会选择和处理任何事情。

2. 培养忍受挫折的能力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忍受挫折能使人变的坚强,提高心理承受能力和坚韧不拔的生存能力。

3. 增强意志力

一件事必须干完,不半途而废。遵守规则,知道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

4. 保证孩子心理健康

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大声表扬,单独批评,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意味着孩子进入人生的一个新篇章,家长和孩子都需要尽快适应。孩子需要努力,家长也不能松懈。

孩子上小学后,家长要付出更多,家长要做好幼小科学衔接工作,引导孩子入小学后的行为养成,让孩子尽早调节好作息时间,督促孩子进行时间管理。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 


◆  ◆  ◆  ◆  ◆  


拓展阅读:

虞永平:什么学习内容对幼儿有价值?

胡华:“儿童视角”下幼儿园环境创设的思考与探索

叶平枝:从师幼互动看教师的“为”与“不为”

刘晶波:幼儿为什么喜欢告状

刘焱:融合课程与游戏的实践

吴荔红:如何撰写幼儿园游戏活动案例

沈颖洁:幼儿园语言教学如何支持儿童深度学习

孙蔷蔷:幼儿园该如何自我评估园所保教质量

秦元东:活动区与材料区——游戏空间规划的来龙去脉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幼师课件网第2张图片

-=||=-收藏赞 (0)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
幼师课件网 » 【家园共育】幼小衔接,家长应该怎么做?
分享到

登录

找回密码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