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REDITOR’S NOTE
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生活经验是儿童游戏的源泉,它为幼儿的游戏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我们会发现,孩子的大部分游戏主题、材料、以及游戏中的言行与幼儿的社会经验息息相关。也正是如此,教师应加倍关注幼儿的生活,并从中敏锐的发现教育契机。
在青岛市高新区鲁商幼儿园,一群小班孩子基于“玩滑梯”的生活经验生发出“建滑梯”的游戏。你能相信,这群刚入园不久的孩子不仅真的在沙水区里建起了滑梯,而且还“邀请”了许多玩具朋友来玩滑梯!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玩具玩滑梯”的趣味游戏吧。
(*注:案例选编自青岛市高新区鲁商幼儿园小班 刘阳《沙池里的滑梯》)
缘起 /
沙水区一直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户外游戏场地,小班孩子入园一段时间以来在沙池区里也玩出了很多新游戏:比如沙池寻宝、沙池运沙等,而在《骨碌骨碌转》这一主题活动开展后,“沙池里的滑梯”这一游戏也成了孩子们的最爱,从“建滑梯”到“让玩具玩滑梯”,游戏也在孩子们的一次次探索中变得越来越精彩……
01
看!沙池里建起了“新”滑梯
和往常一样,今天的沙池区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玩着挖沙坑的游戏。当我从乔乔他们身边走过时,发现乔乔和小雨他们几个人又在挖大坑,我站在一旁,安静地观察着他们。不一会儿,沙坑就挖的很大了,乔乔还在卖力地继续挖着,这时糖糖去玩水区拿来一块U型槽,一头放在大坑里,另一头刚好搭在沙坑的边上。
糖糖对着一旁的我高兴地说道:“老师,我们要做一个大滑梯。”这时旁边的同实也找来一块U型槽,并说道:“我们一起搭一个滑梯吧。”说完便把U型槽交叠搭在糖糖的那块上面,两块U型槽便组成了滑梯的滑道(没有明显的坡度)。这时,乔乔用铲子铲了一些沙倒在U型槽里,和其他小伙伴说:“我们让沙子滑滑梯吧。”旁边的孩子们也附和着说要让沙子滑滑梯,可是他们发现沙子并没有在“滑梯”中滑下来。
孩子们开始就“为什么沙子没有滑下来”的问题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了起来,这时同实突然大喊道:“老师,我知道了!”说完只见他立马调整了两块U型槽的位置,把它们连接在一起,搭在沙坑的边上。可是尽管滑道的长度增加了,但坡度并没有明显地变化。这时我好奇地问道:“这样可以了吗?那你们试一试!”于是乔乔又铲了一些沙子倒在“滑梯”上,但沙子还是没有滑动。
看到孩子们有些丧气,于是我问孩子们:“你们可以仔细观察一下,我们平时玩的滑梯是什么样子的呢?为什么你们坐滑梯的时候可以滑下来呢?”于是我带着他们几个来到滑梯前,再次体验滑滑梯。
玩完之后小雨抢着说:“老师我知道了,滑梯是高高的,我们可以从上面滑下来。”
教师:“对,你们要爬到滑梯的上面,顺着滑道滑下来,滑道的上面是高高的。现在再看看你们的滑滑梯出了什么问题呢?”
“不够高”“太矮了”……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说起来。
教师:“你们可以想想办法,看看怎样可以帮助滑梯变高?”
我这么一提醒,孩子们更起劲了,开始东瞧西望的找可以架高“滑梯”的材料……
教师思考
小班孩子在玩沙水区的初期大多是无目的的探索,借助一些辅助工具进行游戏。在经过一次次游戏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玩滑滑梯游戏的兴趣,孩子们产生了在沙池里“建”滑梯的新想法。
当孩子提出这样的想法时,我并没有直接帮助孩子建好滑梯,而是带孩子再一次亲身体验滑滑梯,感受由高处滑下来的经验,生发解决问题的办法。活动中,我通过提关键性问题“看看怎样可以帮助滑梯变高”,又进一步激发起孩子继续探究的欲望。
02
快!沙子也来“玩”滑梯
这时,糖糖从玩水区找来了两个黄色塔架,一个放在沙坑的中间,也就是沙坑的最深处;另一个放在沙坑的边上,也就是沙坑的最高处,然后把一块U型槽放在塔架中间。乔乔再次用铲子把沙子放到U型槽里,可是沙子依旧没有滑动,因为这次虽然高度增加了,但是U型槽的坡度并没有明显地变化。
这时我试着通过提问引导幼儿:“为什么滑梯架高了,沙子还是没动?”糖糖说:“这样可以。”只见他用手把U型槽的一端掀起来,沙子便哗哗地落下来。糖糖欢呼雀跃着说:“老师看,这样就成功了!”我给了他一个赞许的目光和大拇指并说道:“我看到你把U型槽的一端抬起来然后沙子就滑下去了。”
这时同实也加入到这个游戏中,只见他铲上沙子然后用手把U型槽抬起来,沙子滑落下去……孩子们来来回回重复玩这个游戏,不一会儿,同实对糖糖说:“糖糖,这还有一个架子,我们可以搭在上面。”说着同实又拿来一个塔架,架在原来塔架的上面。孩子们惊讶地大喊道:“老师,我们的滑梯变高了!”说完乔乔便把沙子倒在滑梯上,这时沙子在滑梯上有一点轻微的滑动。
旁边的祯一被他们滑沙的游戏吸引过来,也开始和乔乔一起玩起了沙子滑滑梯的游戏,我暗自观察着,期待他们即将惊喜。只见乔乔把干沙放在滑梯上,沙子哗哗地都从滑梯上滑落下来,乔乔惊喜地大叫道:“老师快看,我们成功了!”孩子们成功地让沙子玩起了滑滑梯。
通过几次玩耍后,孩子们慢慢地发现,他们每次铲的沙子是不同的,有些沙子(湿沙)只能滑动一点点距离,而有些沙子(干沙)却能很快地滑落到底。孩子们开始乐此不疲的探索原因是什么,虽然到最后他们也没有探索出原因,但他们的智慧也在不断的探索与思考中成长。
教师思考
幼儿是天生的探索家。在沙子“坐”滑梯的游戏中,孩子们知道架高滑梯,但是对于架多高、长度等都没有经验,也使得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孩子们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的探索自主生成新的经验。
而孩子们在过程中通过探究干沙、湿沙对“坐滑梯”的影响,让游戏又焕发新的生机。此时,我并没有立马介入,而是静待,相信孩子们会创造惊喜,并通过交流不断帮助孩子总结经验。
03
咦?还有谁会“玩”滑梯
渐渐地,周围越来越多的孩子被他们的游戏吸引了过来。这时,同实拿来小水壶,把水倒在滑梯上说:“老师你看,水也会玩滑梯。”旁边的几个小伙伴看到后也参与到其中,几个小朋友开始轮流把水倒在滑梯上。
玩了一会后,孩子们的兴趣没有之前浓厚了,为了让孩子们的游戏进一步丰富起来,我向孩子们提出了问题:“我很好奇除了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玩滑梯呢?”我这一问题的提出,又重新激起了孩子们探索的兴趣,孩子们开始在沙水区找来各种各样的物品,迫不及待地想让每一件物品“坐滑梯”,并互相“比拼”谁选的物品滑得更快一些。
小雨:“我的小球坐滑梯比你(安辰)的快。”
安辰:“我的小汽车也很快。”
祯一:“我的树枝也很快,你(依依)的小桶没有我的快。”
到底什么物品滑的最快呢?看到孩子们争执不休,于是我开始提问引导孩子们找出答案和原因:“通过观察,大家都发现小球、小汽车在滑梯上好像跑得比较快,这是为什么呢?”
小雨:“小球是圆形的,可以滚。”
安辰:“汽车的轮子也是圆的,可以转动。”
……
通过观察和讨论,孩子们最终得出“圆形物体在滑梯上滑地比较快”的结论。
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依旧沉浸在探索的快乐中,回到教室后孩子们仍在讨论着“玩具们坐滑梯”这个话题,他们结合前期主题《骨碌骨碌转》的内容和已有经验开始七嘴八舌地讨论着什么样的玩具可以成功“坐”滑梯。
为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探究欲望,我们决定让每个孩子都从教室选一个自己的“玩具”在下午户外活动的时间把它们带到“滑梯”上进行验证。这个想法得了到孩子们的积极响应,“玩具‘玩’滑梯”也成为了孩子们餐后散步的“最佳话题”。
教师思考
教师的及时介入是游戏深度开展的关键。当孩子们只沉浸在探索水“坐”滑梯的快乐中时,我及时抛出开放性问题,激发孩子们深度探究的兴趣。
小班孩子常常用感官去探索周围世界,并通过直接经验来认知事物,所以在探索玩具“坐滑梯”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在直接感知中来验证自己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在猜想与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与喜悦和探究游戏的快乐,而这也为后续的深入探索做铺垫。
04
呀!玩具们都来“坐”滑梯
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孩子们从教室各个角落选择了一个玩具,有的孩子选择了娃娃家的苹果、柠檬、布织布鱼;有的则选了拼插玩具;还有的找到了小汽车、小球等装饰材料珠等等。我发现,除了个别孩子选择了其他形状的物品,大部分孩子都选择了圆形的物品。紧接着,我和孩子们根据玩具材料的不同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探究实验。
首先是选择塑料玩具的小组,孩子们先后把自己手中的汽车、球等放在滑梯上进行实验。可是当祯一放上小汽车时,小汽车并没有滑下来,而安辰放上小汽车时,小汽车滑下来了。
安辰开心地说:“老师,我的成功了!”
祯一沮丧地说:“老师,我的为什么不成功呢?”
教师:“同样都是小汽车,安辰的成功滑下去,但是祯一的小汽车却没有滑下去,你们再把你们的小汽车放在一起观察一下,有什么不一样呢?”
安辰:“老师,我的汽车小,他的汽车大。”
教师:“为什么大的汽车不能成功地坐滑梯呢?”
针对我提出的这一问题,两个孩子又开始进行了新一轮的实验,这一次,依旧是安辰的小汽车的滑下来了,而祯一的大汽车没有滑下来。同时他也发现了问题的原因:“老师,这个大的汽车轮子卡在滑梯边上,所以下不来。”我点了点头说道:“哦,原来是祯一的汽车太大了,轮子卡在滑梯边上了,所以滑不下来。”
接下来轮到拼插玩具开始“玩滑梯”。这一组的两个小朋友都选的是圆形的他插塑玩具,但遗憾的是,两个玩具都没有滑下来。
教师:“这两个玩具都是圆形的,但是为什么都没有成功的从滑梯上滑下来呢?”
乔乔:“可以把它们立起来,这样就可以了。”
教师:“乔乔觉得这样立起来就可以,我们可以试一试,小朋友们还有其他办法吗?”
恩泽:“可以这样(也是把玩具立起来),像滚轮胎一样”。
教师:“恩泽的办法也是把玩具竖立起来,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方法行吗?”
于是恩泽又把自己选的插塑玩具重新调整摆放方式,竖起来放在滑梯上,这一次,玩具终于成功地滑了下去。“耶,成功了!”乔乔兴奋地喊着,其他的孩子们也欢呼雀跃了起来。
接下来,孩子们开始纷纷地把自己选的玩具放在滑梯上玩了起来,他们因为玩具成功滑下去而欢呼,也会因为玩具没有滑下去而思考讨论……游戏结束后,我组织孩子们结合游戏的图片和视频一起进行经验的分享与总结,我相信,在后续的游戏中孩子们还会带给我们不一样的精彩,敬请期待着吧。
教师思考
在传统认知中,插塑玩具、美工材料等不能出现在沙池区,但是我并没有阻止孩子们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及时发现和保护了孩子的好奇心,抓住了深度探索游戏的契机。在这过程中,我通过提开放性问题等方式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操作、实验等方法一步一步地从“建滑梯”到成功的“坐滑梯”,不断丰富新经验。
活动后,我组织孩子进行经验的分享与总结,孩子们畅所欲言分享着游戏的收获,老师的总结归纳也帮助孩子们很好的梳理了游戏经验,为孩子在下一次游戏进行经验迁移奠定了基础。
活动小结
? 把游戏真正还给幼儿
以往的户外游戏往往是教师带着幼儿走,尤其是小班的幼儿,教师会有各种“担心”,总想让孩子顺着教师预设的游戏开展活动。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幼儿在前,教师在后”的理念指导游戏行为,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内容、伙伴及材料,教师更多的是观察者和倾听者,放手让幼儿去探索体验。
教师放手后,孩子们的游戏也呈现出很多意外之喜,从沙池里“建滑梯”到探索干湿沙“玩”滑梯,再到探索玩具“坐滑梯”等,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收获着大大的智慧。
? 教师做幼儿游戏的助推者
在游戏中,教师恰到好处的引导是幼儿进一步探索游戏的助推器,如当幼儿发现沙子不能从滑梯上滑下来时,教师并没有告诉幼儿直接加高坡度,而是提出问题并带幼儿亲身体验,让幼儿在一次次玩滑梯中感受由高处滑下来的喜悦,所以幼儿在后续的游戏中能把已有经验同化到“建滑梯”的游戏中,推动游戏进一步的发展。
? 分享交流提升幼儿游戏经验
每次游戏结束后,教师都会组织幼儿进行交流讨论,正如邱学青所说:“引导幼儿就游戏活动进行评述、讨论、分析,帮助其将游戏经验化零为整,分享成功经验,修正错误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自主性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可见游戏后的分享交流环节是非常的重要。
案例中,教师以问题为引领,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幼儿回顾游戏过程,帮助幼儿通过整理获得有价值的经验,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同时,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对形成幼儿良好倾听、表达、思考等学习品质有积极地促进作用。
图片 | 青岛市高新区鲁商幼儿园
编辑 | 李芸芸
审核 | 蒋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