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学准备|《幼小衔接工作指导手册》——家长篇
幼小衔接是每个孩子人生重要的转折点
做好科学衔接
是帮助幼儿从幼儿园到小学顺利过渡
减缓幼儿园与小学的坡度
使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形成无间隙的整体
为了让大班幼儿成功的迈好第一步!
那么,家长要怎样做好孩子幼小衔接呢?
幼小衔接家长最关心的10个问题
幼小衔接,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如何使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
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如何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孩子因为遇到困难或挫折而情绪低落该怎么办?
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01
不做比较
首先,不要乱作比较,尤其是切忌把自己孩子的短处与其他孩子的长处相比较。
世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指纹。千人一面的世界是不可思议的,每个孩子都是这个世界的唯一, 因此世界才丰富多彩。
02
发现优点
其次,要善于发现自己孩子的长处,大胆激励。
每个孩子都有长处,您不妨从日常生活中,从不起眼的小事中去寻找,并要直率地告诉孩子“这件事,你做得真棒!”
03
创造机会
最后,创造机会,让孩子积累自信心。
不妨在家中设计并开展孩子擅长的游戏活动,如一些亲子游戏。设置一些能够实现的小目标,让孩子在完成任务后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让他在心里感到自己是能行的。
二、家长要重点关注哪些问题?
在幼小衔接时期,家长往往特别关注孩子知识的积累,而忽略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及独立生活能力的培养。您可以通过观察、谈话等方法全面了解孩子在心理、情感、自理生活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以下这些方面,可以帮助您分析、了解孩子的情况:
孩子是否对入小学充满期待与向往?
孩子是否能与周围同伴友好相处?
孩子离开家人,进入陌生环境后是否会沮丧?
孩子是否能自然地与家人以外的人交往?
孩子对阅读是否感兴趣?在阅读一遍故事后是否能回答相关的问题?
孩子是否能独立完成系鞋带、戴围巾、收拾玩具、整理书包等事情?
孩子是否会照顾自己,如:主动饮水、根据冷热穿脱衣服、独自按时睡眠?
孩子是否会重复简单的口信?
三、如何使孩子能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
首先,对孩子提出的习惯培养要求不能太空洞、笼统,要具体、直观、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一听就懂、容易模仿。其次,家长要关注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下面这些做法您不妨试试:
01
利用故事启迪
不妨给孩子讲讲《小猫钓鱼》等有关“做事要一心一意”的故事,这样有助于启迪您的孩子养成坐定、精心、认真学习的好习惯。
02
创建良好的环境
在家中,您需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地培养孩子这方面的习惯,如:孩子做功课时督促他不要边做边玩边说;平时在家可以让孩子多进行下棋、画画、写字等相对要花费一定时间的、要求比较专注的、安静的活动、并要求他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内完成一定的“任务”。
03
及时展开评价
您对孩子在家里学习和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进步情况要给子及时肯定和鼓励,最好定期再与老师联系,了解孩子还存在哪些问题、不足等。这样,家园联手、有的放矢、双管齐下地进行培养,必将取得明显效果。
四、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
在生活方面,要保持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定点、定时、定量进餐;不挑食、偏食;多喝白开水、少喝饮料。激发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养成锻炼的习惯。
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既要有心理上的正确引导,还要在行为上持之以恒地加以培养。您不妨参考以下建议:
尊重孩子的意见,并使培养好习惯成为孩子的主观愿望和自觉行为。
对孩子的行为提出一些具体、细致的要求,便于检查、督促。
经常主动与学校老师沟通配合,做到校内外要求一致,相辅相成。
帮助孩子在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品尝成功的欢乐,以此激发孩子的主动性。
以身作则,以自己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来影响孩子。
五、孩子做事拖拉怎么办?
遇到孩子做事拖拉的情况,您应当通过观察,了解孩子做事慢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开展针对性教育。
如果是由于孩子的气质和性格所导致,则不能急于求成,而应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加以训练,逐步提高孩子做事的熟练度和速度。家长可以使用一些和孩子比赛等有趣的方法,使孩子逐渐加快做事的速度。但不要对他太过苛刻,只要孩子不是故意拖拉,而是在尽力完成某件事即可。
如果是由于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导致,则要在孩子做事的时候,给他创造一个安静整洁的环境,尽量避免或减少无关刺激物的影响,使他能集中注意力,安心做事,不被其他事物干扰。另外,也可以从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最容易引起他注意的事情入手加以培养。
如果是由于平时教养不当而导致,则要改变教育方法。首先,要为孩子创设做事的条件,让他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做事过程中多鼓励、多表扬;第二,要教给孩子做事的正确方法;第三,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时间,有规律的生活有利于改变孩子做事拖拉的习惯。
家长要做榜样,大人勤快、雷厉风行和果断的做事风格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
六、如何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
培养孩子初步的规则意识和遵守规则的能力,不仅对其愉快学习、生活、交往有重要作用,还直接关系到孩子在幼小衔接过程中的社会性适应。我们建议您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共同制定家庭规则,并共同遵守。如:进屋先敲门;遇人礼貌招呼;安静倾听;适时表达;犯错后真诚道歉。由于这些家庭规则是孩子参与一起制定的,因此,他容易认同并乐意遵守、执行。
保持家庭规则的一致性与相对稳定,以免孩子无所适从。如:规定吃饭前要洗手,那么家里每个成员都要自觉遵守这一规则。
制定规则时由浅入深,逐步提高要求。给孩子提出的各种规则,要慢慢增加难度,由少到多,让孩子逐步理解并持之以恒地遵守。
告知孩子一些集体生活、社会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及做法。让孩子明白遵守规则可以给大家带来方便与快乐,如:与同伴游戏的规则,交通行走的规则,礼貌交往的规则,并通过树立榜样、经常提示等方式帮助孩子把规则落实到行动。
七、如何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孩子入学前,一些家长往往担心孩子的知识储备不足,难以应对小学的学习,其实这样的顾虑是完全没有必要的。建议您不要在意孩子掌握知识的多少,而要关注孩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以下几方面可供您尝试:
让孩子说出自己所做事情的名称、内容、看图说话。您还可以通过命名游戏、谈话、唱歌等活动,引导孩子运用口语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每天晚上安排一定的时间与孩子一同阅读。给孩子一些可以让他自己读的书(可以从一页一幅图、语句简单的故事书开始),和孩子起大声朗读,并仔细倾听孩子对故事的描述,问一些和故事有关的问题,促进孩子对故事的理解,提高孩子的阅读能力。
与孩子一起创设学习文字的环境。您可以让孩子学写自己的名字,也可以在孩子的房间中摆放随手可取的带字书籍和书写工具,随时随地和孩子一起认读生活中遇到的有趣的汉字。注意,这样做不是为了追求认字的数量,而是为了培养孩子对汉字的兴趣与敏感度。
从周围生活中引导孩子感知并学习数数、形状、数量关系等方面的知识,如:您可以利用超市和排队长龙、屋顶的模样来和孩子一起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启迪和保持孩子对数学世界的好奇、情趣和探究的愿望。
八、孩子因为遇到困难或挫折而情绪低落怎么办?
刚入小学的孩子,由于环境与角色的改变,很有可能在学习和生活上碰到困难或挫折,从而导致他们情绪低落。此时,家长最要关注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的耐挫力。作为父母,您可以在孩子遇挫时尝试以下几种做法:
01
疏导
帮助孩子分析遭受挫折的原因以及解决办法,从而避免孩子情绪严重受挫。家长可以说说类似这样的话:“遇到这样的事, 谁都会不开心,让我们一起想想办法吧”,从而引导孩子说出心里话,他的挫败感就会减轻。
02
鼓励
对挫折虽然有了认识,但如果不及时鼓励,也容易使孩子自卑、心理压力增大,从而采取放弃努力、转移兴趣等逃避的态度。所以,父母最需要做的是鼓励孩子在挫折面前鼓起勇气。如:您发现孩子当天在学校被老师批评,千万不要再指责。
03
启发与尝试
遭受控折后,孩子有时会拒绝做新的或认为有困难的事。这时,如果家长能启发他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或帮他将目标确定成“试一试”,孩子的内心会轻松许多。可以有启发性地问孩子“你觉得该怎么办呢”,要允许孩子在尝试的过程中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即便尝试失败了,也要让孩子看到失败中的收获。
04
借力
孩子的自信与承受力往往建立在自身优点的基础之上。某一方面的充分自信,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面对来自其他方面的挫败。孩子面临挫折时,家长可强调孩子所拥有的优点,借助优势激励、唤醒孩子的信心。
九、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
健康快乐成长的孩子,都能与家长进行有效沟通。为了让孩子拥有快乐的童年,您可以尝试:
挤出时间陪伴孩子
您可以在接送孩子的途中,找些话题与他交流;吃完晚饭后,可以与他起做手工;临睡前给他讲故事;节假日优先考虑陪孩子活动,然后再处理自己的事情。
和谐的气氛永远是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的最好催化剂。家长要专心听取孩子的意见和看法,理解他们的情感和需求。一起吃饭、一起郊游、一 起参观展览,都是与孩子沟通和交流的最佳方式。
聪明的家长与孩子谈话时,不是面对面,而是并肩前行,朝着一个方向。这样谈起话来,显得轻松自然,很有人情味,孩子愿意听,也乐意接受。
明智的家长要让孩子保持良好健康的心态。当孩子愿意把心里话掏给您,主动请您帮他出谋划策时,您可以给他提供正确的处理方法,但不必强求孩子“掏心底”。
十、如何减轻孩子对家长的依赖?
童年不可逆,一个充满鼓励
充满期待的幸福童年可以治愈孩子的一生
让家园真诚携手,相伴“幼小衔接”
做有为的家长、有为的教师
为大班孩子做好身心、生活
社会、学习全方面的入学准备
以您举手之劳,普及科学保教。
谢谢您的关注。如果您喜欢我们的公众号,请长按上面的二维码添加关注,并请推荐给您的同事同学和朋友们。中国学前教育的发展需要大家的共同努力普及科学保教的理念与方法。优师教研将为大家持续推送实用的教研资源。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刊发、转载的文章,版权均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与本平台联系,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