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宝】2000多G内容,终身免费更新 | 快来体验【智能幼师】,感受智能魅力! 今年5月20日-6月20日是全国第12个学前教育宣传月,主题是“倾听儿童,相伴成长”。根据教育部要求,合肥市明珠幼儿园徽园分园面向全体教师、全体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倾听理解幼儿、有效支持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视频案例。旨在呼吁社会积极地倡导以儿童为本的教育理念,引导教师及家长通过倾听更有效地了解儿童的发展需求,提高教育支持的造宜性与有效性。现在,让我们一起通过视频,来看看她/他们是怎样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守候孩子的成长的吧! 倾听儿童 相伴成长 第12个学前教育宣传月 实践案例展播 二 《消失的蜈蚣》 倾听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接纳,陪伴是最深情的告白。倾听和陪伴对孩子的学习与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和孩子们共同生活的过程中发现他们的新发现,倾听他们的稚童心,走进他们的妙世界,开启和他们一起的探秘时光…… 合肥市明珠幼儿园徽园分园 中二班 曹清钰、汪逍菲、陈梓悦、孙骏捷、马倾媛、李宸佑 对话记录: (一)讨论环节 教师:今天你们想制作什么? 曹清钰:我想做粽子(指着旁边作品)。 马倾媛:粽子做过啦! 李宸佑:那咱们做个大蜈蚣呗! 马倾媛:好! 孙骏捷:我们就用那个长长的毛根做蜈蚣。 曹清钰:我不想做,太吓人了! ………..(讨论中) 教师:你们商量好今天做什么了吗? 幼儿齐声回答:蜈蚣! 教师:好,那你们现在可以寻找自己需要的材料啦! (二)创作过程 孙骏捷、马倾媛拿出毛根开始做蜈蚣 曹清钰、汪逍菲、陈梓悦拿出了扇子 教师:哪几个小朋友做扇子? 曹清钰、汪逍菲、陈梓悦:我! 李宸佑似乎没有拿定主意做什么 教师:李宸佑,你想做什么? 李宸佑:我想做一只天鹅。 李宸佑挑选几根羽毛和黏土开始制作,马倾媛思考后也放弃做蜈蚣开始用羽毛和黏土做孔雀。 只有孙骏捷一个小朋友坚持做蜈蚣,可是他会顺利完成他的作品吗? (三)遇到问题 孙骏捷剪了一会毛根后放弃了 教师:你为什么也不想做蜈蚣了呢? 孙骏捷:因为毛根太扎手了。 教师:那你现在想做什么呢?想用什么材料? 孙骏捷:我想做泥鳅,用橡皮泥和毛根做。 最后,每位幼儿都完成了自己的作品,并互相展示和点评,教师也进行倾听和记录。 教师反思 李文芳:《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目标2中指出“4—5岁幼儿能运用绘画、手工制作等表现自己观察到或想象的事物。”案例中,一开始教师开放式提问幼儿今天想做得东西,并且给与幼儿讨论的时间,虽然讨论结果一致是做蜈蚣,但最后没有一个幼儿完成了蜈蚣,都是根据自己的意愿和创作完成自己想做得作品,过程中教师重点在于观察和倾听,尊重幼儿自发的选择和创造,并给予适当指导。让幼儿自主选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作,教师不做过多要求。艺术创作的前提是鼓励幼儿在生活中细心观察、体验,为艺术活动积累经验和素材。活动开始时教师可倾听幼儿的想法,与幼儿共同制定艺术表达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主题展开想象,进行艺术表现。活动结束后教师倾听幼儿作品的介绍,肯定其优点,用表达自己感受的方式引导其提高。 教育始于倾听,如果幼儿觉得对方愿意聆听和理解,那他就能找到自己的方式去表达他的思考和感受,倾听儿童,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幸福!愿我们携手共同聆听幼儿成长路上花开花落的声,春去秋来的韵。 END 图文:中二班 编辑:沈君霞 初审:郑晶晶 终审:圣鑫鑫 -=||=-收藏赞 (0) × 请关注公众号,发送"解锁码"获取验证码 解锁阅读 幼儿园研学培训,找优师教研18610206462 南通、常州、成都、广州、杭州多处培训基地,优质的专家师资资源、幼儿园资源,让你深入幼儿园,近距离感受先进的幼儿园生活。专题研修:课程叙事专题研修、课程游戏化专题研修、民族特色民族文化的专题研修以及各类您需要的定制化专题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