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孔蓉萍运河名园长工作室邀请到了高振宇教授,给工作室成员做一场关于儿童哲学的讲座。高质量、有深度的对话引发工作室成员的深度思考,重塑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
什么是倾听?
问孩子这个问题时,听听孩子的回答。
杨寒婷(4岁):倾听就是我们很认真地听一件事情,而且听到心里了。
吴润泽(4岁):听我说话的时候,用眼睛看着我的才叫倾听。
丁宥洵(4岁半):如果有人伤心了,你可以去问问他,很友好、很温柔地问,然后听一听他为什么伤心,就是倾听。
成煜言(5岁半):倾听是很耐心地听人说他的困难,还要帮助他解决困难。
毕楚涵(6岁半):倾听就是用心地听别人说话,仔细想想后再发表一下自己的想法。
卜颢宁(6岁半):倾听就是把整个人、整个心都沉浸在这个氛围里。
什么是倾听?
用同一个问题问老师时,听听老师的回答。
张琰:倾听就是全世界只剩下你和我,不管世界多么纷扰,我只听见你的声音你的心!
汤优美:倾听就是我听到了什么?我说了什么?我们交流了什么?让你我的心更近一点!
朱盈:倾听是自己能够给予他人最好的礼物。
朱晓云:倾听就是一种互相尊重、互相聆听的心灵空间 ,满足彼此的需求和再次认知,达到沟通的愉悦感。
吴秋赟:倾听——耳朵是通向心灵的路,竖起洞察心灵和世界的耳朵,倾听花开叶落的动静,更有来自人的声音。
刘丹:倾听的意思是“侧耳恭听,认真细心地听取”。倾听彼此间应该是信任的、互动的、友好的。
项珍:倾听是简单的你说我听,但又不是单纯的你说我听,它是一种说的艺术和听的习惯。
陈敏:倾听是一种爱,倾听是山间的清泉温润我的心。
你身边的人谁更愿意倾听你?
当别人愿意倾听你的时候,
感觉什么样的?
人为什么要学会倾听别人?
关于倾听的哲学思考有很多,高振宇教授分别从孩子的回答和现场让教师回答,诠释着儿童思维和成人思维的不同。儿童可能特别善于思考不太可能发生的可能性,而成年人因为已经知道了大量关于这个世界是如何运作的信息,反而更依赖于通过已知的信息来分析问题。童年似乎旨在开发出创新能力和创造力。成年人更坚信那些经过考验、证明是可靠的方法,而4岁的孩子一直奢华地享受着寻找和探索这个奇妙世界的能力。
高振宇教授:要从小引导儿童独立思考。
孩子总是缠着你们求教,你们不要拒绝他们,不要将他们赶走。你们不要对他们一再提出的各类问题感到不耐烦。你们的任何硬性拒绝与把他们生硬赶走的话语,都会毀大其生命之树的蓓蕾和幼芽。但是,你们也不要用言语对他们做出过于繁多的解答,因为他们听别人的,当然相比于自己去寻求答案更为容易,但是通过自己找寻到的四分之一的答案,对孩子来说,比之单纯听别人讲解而最终一知半解更加重要。后者会导致思想与精神层面的懒惰。所以你们不要总是直截了当地回复孩子的问题,只要他们具备这方面的能力与经验,就要为他们提供更加深入了解问题的条件,引导他们从自己的认识范围出发,自己解答问题。
高振宇教授:及早地引导孩子去学会独立思考,这是儿童教育的首要任务。
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外部生活是如此贫乏,以至于孩子的生活也同样贫乏。让我们去为孩子设法获取并提供自己所缺少的一切吧!让我们向孩子们学习吧!让我们悉心倾听他们的生活所发出的警告与他们的心灵所发出的无声要求吧!让我们与孩子一起生活吧!孩子的生活将为我们带来安宁气欢乐,我们将变得聪明,开始正确而贤能地处理事情。
怎么做儿童哲学?
儿童哲学+绘本故事
孩子对故事的喜爱,源于他们对人生的好奇。神奇的绘本能够让孩子们体验每一种喜怒哀乐,在充实情感体验的同时,也逐渐建立起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正视他们的每一个提问并引导他们自己解决,更早开始思考,更早集聚智慧。
儿童哲学+三元辩论
正方、反方、中间方,三元辩论,在对话中思考问题,学习思辨。
儿童哲学+戏剧表演
以表演艺术为本体,融合音乐、文学,在表演中感受关系的冲突、社会的制约,在扮演另一个人时,从他的一生观照自己的一生。
˙˙˙˙˙˙
当我们还是孩童的时候,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与疑惑。我们知道的很少,想知道的很多。这时候,学习对我们而言不是负担而是乐趣。如果孩童对于知识的渴求能够得到恰当的引导,那么从小孩子的心里就会种下追求真理的种子。儿童哲学致力于培养孩子的思辨意识,鼓励孩子自主思考、独立判断、自由创新,开拓孩子的无限潜力。儿童哲学将使每个孩子都成为小小思考者,对自我存在有更强烈的意识。
生命不息,探索不止。
哲学是一种思维方式,
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儿童哲学对孩子的改变
是无形的、也是深远的,
未来的世界将由他们创造更多奇迹。
文字编辑|朱晓云
图文编辑|汤优美
审核|孔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