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鼠歌》
知识链接
1.“麻格”在崇义方言中是“什么”的意思。
2.“粪箕”就是拾粪的簸箕之意。
3.“肥冬瓜”意思是为冬瓜施肥。
4.“你的冬瓜几大子?箩敢大,鼓敢大”的意思是:你的冬瓜有多大?像箩那么大,像鼓那么大。
5.“舞到街上卖,卖到几个皮钱头”的意思是:拿到街上去卖,卖了些小钱。
中班语言活动——《老鼠歌》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明快的节奏特点。
2.感受家乡儿歌的顶真特点。
3.尝试用方言朗诵儿歌,感受朗诵家乡民间儿歌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教师自制一份大的操作图,每位幼儿一份小操作图。
3.猫、老鼠的头饰。
活动过程
一、一一出示儿歌图片,请幼儿猜想,引出儿歌。
1.幼儿观察图片内容,用自己的话讲述图片场景。
教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可以用它来做什么呢?
2.幼儿自由讲述看到的东西,分别猜想图中出现东西的用途,为理解儿歌内容做铺垫。
3.教师用儿歌的内容进行小结。
二、理解儿歌《老鼠歌》。
1.教师完整朗诵儿歌,幼儿倾听。
教师:请你们仔细听一听儿歌中有谁,说了什么?
2.教师再次念儿歌,引导幼儿倾听并发现儿歌的句式特点。
教师:儿歌里都说到了什么?谁能来说说?
教师:你们发现了这首儿歌里的词有什么特别好玩的地方吗?
3.引导幼儿发现并理解儿歌句式的顶真特点。
教师:这首儿歌每一句结尾的词语,就是下一句开头的词语,这种修辞手法叫作顶真,又叫联珠,词语就像珠子一样被穿在一起,环环相扣。
4.引导幼儿根据儿歌小图卡的提示学习儿歌。
教师边念边出示儿歌小图卡,引导幼儿跟念。鼓励幼儿集体尝试看着小图卡念儿歌。请幼儿根据自己对儿歌的记忆情况将操作板小图取下,将还没有记住内容的小图留在操作板上,看操作板念唱儿歌。
教师:现在我们要开始挑战自己啦!请将你已经记住的内容的图片藏起来,我们再来念儿歌,看看谁的操作班板上的图片最少,谁能最快不看操作板就能说出儿歌。(引导幼儿逐步摆脱对图卡的依赖,念诵儿歌。)
5.采用幼儿与教师接念的方式,巩固学习,并感受儿歌的诙谐情趣。
三、引导幼儿用方言念诵儿歌,感受方言的独特魅力。教师可结合幼儿对儿歌掌握的熟悉程度,采用打节奏的方式来增强幼儿对儿歌的理解和熟悉程度。
活动分析
这是一首典型的、具有赣南地域特色的儿歌,这首儿歌是运用顶真的手法写的,儿歌内容比较简单,很贴近生活,诵读起来也顺口,只是儿歌较长,内容较多。教师可以借助儿歌内容的小图卡来帮助幼儿学习儿歌,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的顶真手法,这样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接着采用接念(师幼接念或幼幼接念等)帮助幼儿理解儿歌、记忆儿歌。
活动建议
1.活动拓展:猫捉老鼠的游戏。
玩法:幼儿分两组(可男女分,也可自由商量决定。),分别扮演老鼠和猫,分角色玩对答游戏,当一起念完最后一段(第一二三段玩对答游戏,第四段一起念。),“老鼠”开始四散逃跑,“猫”去捉“老鼠”。
2.区角活动:将打印的儿歌内容及操作图卡投放到语言区,幼儿可以复习儿歌,或幼儿两人一组玩对答游戏。
3.家园共育:家长可以和幼儿一起用方言念诵儿歌,或收集一些方言童谣带领幼儿学习、了解。
游戏答案
指导专家:卢筱红
故事创作及知识链接整理:辛月 贾威
教案设计:殷红莲
编辑:马丽莎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