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场景,离园时家长找到教师问:“老师,我们家孩子今天有没有大便呀?”这时教师脸上满脸自责,不好意思地说:“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有…”
这种自责中包含了对工作没到位的自责,对工作不细致的自责。或许有些家长会谅解表示没关系,也常常会有家长表面上不说什么,但心里早已暗暗责怪。
幼儿园的工作琐碎而繁杂,一个班有三十几名幼儿,每个幼儿都有不同的个性、不同的需求,确实需要教师的细心和责任心。
但是,这所谓的责任到底是什么呢?
大包大揽就是责任吗?
事事周全就是责任吗?
思考
责任心是教师必须具有的职业道德。但是,曾几何时,人们普遍认为,责任心越多越好。然而,幼儿教育真的是责任心越多越好,工作越细越好吗?这真的需要幼教人好好思考。
教师揽责,越做越多
在家长的期待与社会舆论的共同作用下,幼儿园管理者和教师越发为难。孩子病了是教师的责任、摔了是教师的责任、进步小了是教师的责任,习惯没有养成是教师的责任。
教师自己也会理所当然地将这些问题归结在自己身上,于是工作越做越细、事情越做越多。
生活中,孩子的裤子穿不好,教师就蹲在厕所一个接一个地仔细帮孩子穿。
小肚皮不露出来当然孩子的健康就多了份保障,这成为家长大力赞扬和鼓励教师责任心的话题。
活动中材料准备得越来越丰富,孩子在活动中就越容易体验到成功。
在这种细致入微的呵护下,在教师精心准备的过程中,孩子表面上获得了健康和成功,但对孩子一生的发展又有多少价值呢?
责任过多,就是溺爱
我们教育的目标是要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素质基础。过多的帮助就是替代、过多的责任就是溺爱。
我们的责任是培养独立的人,而不是一味的照顾与保护。
我们的责任是要观察孩子的成长现状、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和时间。看似悉心照料的背后其实是对孩子的意愿与行为的挤压和剥夺。
我们的责任是观察孩子的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适当的支持。盲目地给予是用过度的责任剥夺孩子成长的权利。
如果小班的宝宝能自己动手把裤子提起来,能试着学习塞裤子的方法,作为教师要在保证孩子健康安全的前提下提供尝试的机会,给予科学的方法、送上真诚的鼓励、投以期待的目光,等待成长、支持成长才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真正读懂教育、了解儿童的人会发现,强行帮助的背后是对儿童的不信任、不肯定、不支持,真心放手才是尊重。从简单的帮助到内心的支持,从体力的付出到心力的赋予,体现着教育观念的更迭。
教育需要把握好责任的尺度,从过去的过冷到现在的过热都是对幼儿的不负责任和伤害,责任有度才是现代教育的追求。
作为深爱孩子的教师和家长,我们常把孩子的健康成长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爱之深让我们忽略了促进二字的含义。
确实,幼儿的成长需要我们去照料、去守护、去引导、去支持,但绝不是去替代。
把成长的责任还给孩子
每个人的成长必须经过自己的努力与实践、探索与思考。在一次次的困难与挫折中领悟学习、在一次次的挑战中获得成长,在真实的生活中积累属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教训,在实践的做与玩中获得知识和技巧,在亲身感受中体验苦与乐,这些都是成长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把成长的责任还给儿童。
教师家长要摆正位置
作为成人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放平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期望,准备好足够的耐心,用平和的心态去看待孩子的成长。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一套自己的吸收方式和成长规律,当我们感觉教育乏力时也不要急于求成,或许孩子正在用他自己的方式学习。这需要我们耐心等待,提供足够的养分和土壤,给他们足够的空间,不催促,不逼迫,不放弃,给孩子自我成长的空间和时间。
教师需要做到陪伴中有尊重、沟通中有鼓励、教育中有支持、关心中有共情,相信每个儿童都会像种子一样,迸发出生命的激情与活力。
“思维包办”大量存在
人的行为是由情绪和思维共同作用下完成的。习惯是一种长期形成的思维方式、处世态度,并由一再重复的思想行为形成的,无论是行为还是习惯都与思维有着紧密的联系。
教师虽然不断在研究与幼儿的互动方式,支持幼儿的学习,但是在生活中如何培养幼儿的思维习惯还缺少认识、没有方法。教师与孩子们的互动中多扮演了提示者、告知者的角色。
在教师包办行为逐渐减少的情况下,“思维包办”的行为还大量存在。天气凉了我们应该怎么办,天气与自身的健康有什么关系,具体做法有哪些……这些问题不是通过一节课就能够让幼儿习得,这种思维方式的形成必须在日常生活中、具体问题中通过教师不断地引发幼儿主动思考的过程中逐渐建立的。
而简单的告知、直接的提醒看似对儿童呵护有加,实则是对幼儿思维的主宰。当思维停滞之时,幼儿的行为又怎能自主自如呢?
培养儿童敏锐的思维能力,遇到问题能够理智思考,自己做出合理判断,根据问题付诸行动,这才是教师真正要做的事情。
儿童独立机会缺失
过多的责任让孩子失去了独立的机会,行为的帮助与思维的替代使孩子失去了更多主动学习、亲身体验、积极思考的机会。
这些机会的缺失导致经验的不足、能力的局限、思维的停滞。
在过多责任的裹挟下,在以爱为名的陪伴下,孩子不但不会成长,反而会形成懒惰的习惯、自卑的心理、怕事的性格、简单的思维,当成人的责任伞一旦离开孩子的头顶,孩子便会无法面对后继的生活和学习。
最后的话
糖球儿呼吁,责任有度、爱之有法、施之有理、育之有情,这才是一名专业教师带给孩子智慧的爱与责任。
每周推出科学育儿知识
让教育轻松、快乐起来!
▼部分视频预览▼
特殊时期,幼儿园能开空调吗?
抖音号 “ 糖球儿课堂 ”
告诉你答案,记得点赞加关注哦!
扫抖音码,关注我们
小程序是糖球儿幼教新上线的平台,上面的内容更加丰富哦!测试阶段资源全部免费获取,快长按识别,加入收藏吧!
幼师千万别错过,家园沟通这10句话说不得!
父母的 “ 低声教育 ” 会是孩子童年非常珍贵的礼物!
幼儿园本周将陆续开学,给家长的温馨提示、贴心清单!
国际家庭日 | 在和美快乐的家庭成长的孩子心中有爱,眼底有光!
幼儿即将返园,开学第一课怎么上?
《长腿爸爸》轻松搞定入园焦虑,孩子入园前不可错过的绘本故事!
开学环创 | 四大系列抗 “ 疫 ” 主题大合集
家长告知书 |夏季幼儿保健及安全知识
【答疑解惑】现在开学安全吗?孩子能适应吗?糖球儿告诉您答案!(附江西10设区市幼儿园开学时间)
幼儿防疫测试题,试试你能不能达到100分,请家长监督完成!
亲子关系好的家庭,家长都做了这些事情!
爱故事、爱分享——“糖球儿故事分享会 ”(一)
五一劳动节 “线上” 活动方案——致敬最美劳动者!
五一想带孩子出游?别掉以轻心,这些细节一定要做好!
想成为优秀教师,只要注意这65个日常细节!
开园必看 | 园所如何做好安全排查,保障幼儿安全?(附幼儿园全方位安全排查图)
张文宏医生来支招!孩子早餐营养该如何摄入?(幼儿园开学前幼儿运动、卫生注意事项)
后疫情时代,幼师对儿童教育的思考( 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同台指导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实录)
开学返园全流程预案,幼儿园与家长通力合作迎开学(附教师、儿童版安全返校指南)
开学前后,幼儿园防控卫生消毒新标准(附所需物品清单)
【热议】5月幼儿园开学,还有必要送孩子去幼儿园吗?
【揭秘】幼儿园开学前后,解答你最关心的11个问题
疫情下 | 幼儿园“生存”发展指南
“宅”家种春天 | 送给孩子最好的自然生命教育课
【趣味】数字1~10的简笔画,学数数,还能锻炼孩子的想象力!
划重点 | 防疫期间,幼师如何做好线上家园共育?
她/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 幼师的这24个优点你知道吗?
【父母早知道】3~7岁儿童心理需求指南
复学准备 | 做到“三要” “三不”,静心等待开学 !
【正向教育】3个诀窍,全面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
你问我答 | 为什么不要轻易给孩子换幼儿园
家长告知书 | 春季幼儿卫生保健常识及注意事项
保护眼睛,增进亲情 | 趣味护眼和运动(为孩子收藏)
必看指南 | 疫情当前,如何“宅家”做好幼小衔接!
【植树节】在家画一幅春天的画,做一棵开花的树!
亲子观影 | 爱有大能量,这11部影片让孩子受益终身!
宅有趣 | 把春天的童谣、小燕子带回家!
宅有趣 | 在家照样玩——科学亲子小实验
宅有趣 | 幼儿园疫情防控工作指南,可“各取所需”(附指南详文)
宅有趣 | 防“疫”期间,陪伴孩子居家学习生活小建议!
宅有趣 | 二月二 “龙抬头”,孩子应该知道这件事!
“宅”家照样“学”| 一日活动搬回家,亲子互动欢乐多! (一)
宅有趣 | 一日活动搬回家,亲子互动欢乐多 (二)
宅有趣 | 一日活动搬回家,亲子互动欢乐多(三)
宅有趣 | 一日活动搬回家,亲子互动欢乐多(四)
宅有趣 | 一日活动搬回家,亲子互动欢乐多(五)
宅有趣 | 一日活动搬回家,亲子互动欢乐多(六)
手指游戏 | 非常时期,在家也能很有趣!
疫情当前,在家如何让亲子时光充满乐趣!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涉及原作者权益,请联系删除!
编辑制作:张妮
审核:陈蓉
让教育充满智慧和快乐
糖球儿幼教研究中心服务号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天赋
值得我们去尊重和欣赏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糖球儿幼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