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师微信:18610206462
#幼儿园课程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研究室 石筠弢
生活化原则
“人生第一要尽本份”①,人生的本份是生活,而“生活,这是一切书籍中第一本重要的书。”② 这是法国伟大作家罗曼·罗兰(Romain Rolland,1866~1944)在其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巨著《约翰·克利斯朵夫》和《母与子》(上)中的名言。本人认为,罗曼·罗兰把人们每天都在进行而习以为常的生活看作人生的本份,而且是人生首要的书,具有极高的教育上的价值。
教育和生活不是一回事,但可以说,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生活,是“所有富于思想和有意义的生活,……”(克伯屈)是经过选择和过滤的生活,而不单是为生活做准备。从生活角度看等教育,或说加强教育的生活性,应是教育发展的方向。
在学前教育领域,由于学前儿童的生命的特殊性,使得生活与教育的关系更加紧密。这为课程的生活化提出了客观要求。
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生活化主要是教育生活化,与此相关的则是生活教育化。
所谓教育生活化是指,要使学前教育具有生活的色彩和意义,把富于教育价值的生活内容纳入课程领域,增加教育中的“温情”和“人文精神”。
教育生活化是一种开放型的课程观念,也符合学前儿童生命存在、学习与发展的实际。众所周知,学前儿童生命存在几乎完全依赖成人,年龄越小越是如此,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也越密切。对学前儿童来说,生长是首要的。教育离不开生长,不能脱离生活。甚至可以说,“生活即教育”。应使儿童对“教育”感到亲切、温暖,充满人情味,自然轻松。幼儿走进幼儿园等正规教育机构,有回到“家”的感觉;“教师像妈妈”,亲切易近。尤其是小班幼儿的课程组织,生活性应更强,使幼儿园与家庭有一种连续。随着幼儿年龄增大,生活色彩可逐渐减少。
教育生活化接近幼儿心理,使幼儿心理在逐渐变化中取得自然平衡,有利于其身心健康。同时,有利于教师和幼儿组织课程活动。正因如此,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生活教育,陈鹤琴倡导活教育,张雪门力行行为课程,都特别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课程内容。
课程组织生活化主要是针对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而言的。让我们以幼儿园课程组织为例,详细讨论这一问题。
幼儿在幼儿园的生活可分为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个体生活、集体生活。物质生活是那些与幼儿身体生长发育有密切关系的生活,如饮食、睡眠、沐浴、体检等;精神生活则较多地指那些促进幼儿心理生长的生活,如教育活动;个体幼儿独自进行活动构成个体生活;两人以上幼儿共同进行的生活可视为集体生活。这两个维度的生活实际上是相互交叉的。如,集体生活中既有物质生活,也有精神生活;而精神生活既有个人的也有集体的。当谈到课程组织生活化时,我们所指的较多的是精神生活,或说“教育性活动”生活化。幼儿园不同于家庭,在于幼儿园的一切活动都和教育目标相联系,即都是教育性活动。这样,幼儿的“生活”实质上就都是“教育生活”。
由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是幼儿几乎每天都能实际接触和感受到的,将教育和生活联系起来,能给幼儿一个完整生活的概念。这是比较经济的教育。
课程组织生活化不是要把教育与日常生活等同起来,混为一谈,而是要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将切近幼儿生活的内容加以选择,帮助幼儿更好地组织生活经验,获得较好发展。加强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即是加强教育同自然界、社会生活、家庭生活等现实世界的联系。不是取消幼儿园等正规教育机构,而是增加这些机构的开放性。因此,课程组织生活化不是课程“非学校化”。
教育与生活结合是学前教育课程组织的重要原则。长期以来,幼儿园教育实践也在自觉地遵循着这一原则。下面几点就是例证。
1. 课程安排依照幼儿园生活的自然顺序展开
例如:幼儿每年九月份入园,教育活动便始以“迎接幼儿入园”、“入园初步适应”、“适应集体生活”等,然后才转入其他内容。幼儿升班、毕业离园时,也配有相应活动,尤其是“入学前准备”教育和“毕业典礼”活动,更是充满生活色彩。
2. 课程内容依据节日顺序组织
节日,是社会生活的重要标志。既是文化特色的反映,也是人文精神的体现。尤其是传统节日,更具有生活和文化气息。我国的春节、中秋节、端午节、清明节、国庆节、建军节、党的生日,国际性的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三八妇女节等,都是可资利用的课程资源。节日的教育价值不仅仅表现在认知方面,更体现在情感方面。通过节日,可以使幼儿了解民族文化传统和世界人民的共同性。
3. 依据时令、节气变化规律组织课程
人的生活是在特定时间、空间是展开的。生活的变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然界的变化引起的。时令、节气是自然界变化的具体化。于是,植物、自然现象、气候变迁等与时令、节气有关的方面就成为人生活不可缺少的参照系。幼儿对这些自然规律感受真切,但难于理解,因而易生好奇。由于幼儿理性水平低,要摆脱时令变化进行理智活动实在太难。利用自然界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教育,正好适合幼儿感性为主的特点。
以上三点,是幼儿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经验总结,证明是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课程组织细则。
与课程组织生活化相联系的是生活教育化。生活教育化是指在日常生活中,及时抓住机会对幼儿实施教育,并通过生活的条理化、丰富化等帮助幼儿组织已获得的零散的生活经验,使经验系统化、整体化。它要求家长或幼儿生活护理者必须具有适当的教育意识和教育技能,在生活中适时启发、诱导,培养幼儿。
课程组织生活化,是幼儿园(托儿所、学前班)教育区别于小学教育的重要特点。众所周知,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有考试和升留级制度。相对来说,有更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行为规范。比较系统的知识内容和比较硬性的教育目标,使小学教育必须高效、节时地进行。班级授课制演化出的课堂组织教学形式,相对多地将小学生的生活和教育划分成两个不同领域。学生入学校就意味着学习,回到家庭就等于生活。对于部分驻校学生,生活也不是其教育内容。虽然近年来教育改革注意增加小学生教育中的生活内容比例,但也往往是增加了有关生活的知识技能方面,这与幼儿园把教育渗透于生活之中,以及生活教育一体化非常不同。在教育与生活相脱节的同时,教育也与社会隔离开来,这是小学及至大学教育的共同问题。以幼儿园教育为核心的正规的学前教育,却必须贯彻生活化原则。教育生活化和生活教育化都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其目的都是为了使幼儿获得健全发展。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二者推向极端。贯彻教育生活化原则,必须牢牢地把握教育目标,不能降低教育要求;落实生活教育化原则,也不可把生活变成僵化的说教。
随着幼儿理性水平的提高,在课程组织中,应逐渐降低教育生活化程度,而增加生活教育化程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