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是指伴随在幼儿情绪过程中的相应的行为反应。如伤心的时候,有的幼儿会哭,而有的则能忍住不哭;又如,高兴时,有的幼儿会欢笑,而有的则仅仅是抿嘴微笑,甚至有的连笑都不笑,只是心里高兴罢了。“哭”、“忍住不哭”、“欢笑”、“抿嘴微笑”等等都是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从上述这些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对于不同的情绪,幼儿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而同一种情绪,不同的幼儿也会有不同的情绪行为反应。
研究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对我们做好幼儿园的心理卫生工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这方面的意义主要表现在:
1.通过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
从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来看,幼儿的情绪情感大都表露于外,他们不会掩饰自己的情绪情感,他们也从来不会去考虑如何去掩饰自己的情绪情感,因而他们情绪的行为反应往往能真实地反映其内心的心情状态,如,他们满脸笑容时,肯定是他们内心真的高兴;他们愁眉不展时,肯定是他们心中不高兴,或是受了委屈,或是遭受了挫折,或是心灵受了创伤……。总之,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就是幼儿情绪的一面镜子。通过它,我们可以直接地了解到幼儿的情绪状态——是喜?是忧?是怒?是衰?是怨?……,有的幼儿有时甚至敢直接地对我们老师说:“老师,我喜欢你!”,“老师,我恨你!”,这就是幼儿,十分纯真,十分真实的幼儿,他们情绪的行为反应(或言或行或表情)赤裸裸地反映着他们的情绪状态。了解了幼儿情绪的真实状态,我们的心理卫生工作就能更加有针对性,也就更加容易取得预期的教育效果。
2.通过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我们可以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态
通过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幼儿的情绪状态,而且还可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态。当一个幼儿的情绪行为反应真实地反映了他的情绪状态,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幼儿的心理是比较轻松的,也是比较健康的;相反,当一个幼儿的情绪行为反应不能真实地反映他的情绪状态,我们可以肯定地说,这个幼儿的心理是比较沉重的,甚至是有某种障碍的。换言之,当笑就笑,当哭就哭,受到不公平待遇时就生气,这是幼儿情绪健康的最低标准;相反,如果一个小小年纪的幼儿很善于克制自己,笑不出声,怒不形于色,受到不公平待遇时也不敢生气,只是逆来顺受,那么,我们可以肯定这个幼儿的心理是不健康的。因为少年老成,稳重而压抑,情感单调,缺乏丰富多彩的表情,绝对不是一个心理健康的幼儿所应具备的特征。
3.情绪行为反应,对缓解情绪紧张,为心理能量的释放提供出路
比如,我们都有这样的体会,极度悲伤时大哭一场,让泪水尽情地流,之后我们会觉得身心轻松了好多,这是因为眼泪和哭泣对人的身心健康有双重意义,眼泪和哭泣是人的内在身心紧张能量的一种自然的释放。平时,幼儿伤心的哭泣,对不合理要求的反抗行为,受压抑后的大声喊叫,行动受到不合理的阻碍时的大发脾气,这些情绪行为反应对缓解其内心紧张都是有益的,因而也就有利于他们心理的健康发展。如果一个幼儿没有一点“脾气”,那这个幼儿很可能患上了情感输出障碍症,这可能隐含着这个幼儿为了迎合父母或老师而压抑自己的焦虑情绪,幼儿这样做,当然不利于他的心理健康。
要想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心理健康状况,而观察幼儿情绪的行为反应则是初步了解幼儿心理健康状态的一个重要途径。为了了解幼儿心理的健康状况,我们应该对幼儿进行定期的(比如,幼儿入园时对他们进行的心理情绪观察)或者不定期的(在不同时间段对幼儿进行随机观察),甚至是全天候的观察。观察的主要内容主要有:
1.幼儿经常表现出来的情绪行为反应是积极的(高兴、快乐、活泼开朗等)还是消极的(沉默寡言、愁眉苦脸、表情淡漠等)多;
2.幼儿的情绪行为反应能否真实地反应其情绪状态(比如,受老师批评时是难过还是无所谓;受到老师的表扬时是无表情反应还是出现自豪愉快的表情;被别的小孩攻击时,是还击、愤怒、喊叫还是默默承受等等);
3.对别人的微笑能否经常地及时地报以微笑;
4.遇到高兴或难过的事情是否经常用语言告诉老师或父母;
5.是否有迁怒行为,如,不高兴时就毁玩具或攻击其他幼儿,等等。
通过上述几方面的观察,我们便可以对幼儿情绪、心理健康的基本状况有所了解,这样就为我们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