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位一线儿科医生发表在她微信中的文章,她发现,每到秋冬来医院就诊的孩子里,冻病的不多,更多的是给捂出来的毛病,而且一般都是老人带的孩子会更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老人体寒,天冷了就会立刻给孩子捂上,怕冻着孩子,其实这样做反而会给孩子添病。推荐这篇文章给大家阅读,最好让家里带孩子的老人也看看哦!
要想孩子保平安,三分饥与寒。
秋季气候多变,同时经过夏季,人体消耗较大,免疫力下降,病毒乘虚而入,其中最为常见的是呼吸道疾病。
医疗气象学家研究证实,感冒与气象要素的变化值关系最大。进入秋季,各地的气温日较差都很大,午后的对流天气,以及大范围的冷空气活动,都会造成气温的骤降。这种气温的骤降,就是秋季感冒的主要诱因。
天冷要加衣服,此话对有孩子的家庭绝不需提醒,早层层叠叠加上了。大人还在T恤,孩子已经是毛衣加身,还穿了保暖内衣。我给孩子查体,10个得有7到8个身上全是汗!不夸张地讲,身上全是湿的!我询问孩子妈妈,为什么给孩子穿那么多,孩子妈妈幽怨地望着姥姥,姥姥搭话说:孩子流鼻涕了,怕着凉。
孩子新陈代谢旺盛,怕热不怕冷,而且孩子经常处于停不下的活动状态,所以孩子一定要比大人穿的少。
“要想孩子保平安,要带三分饥与寒”,这话谁都知道,可是到了自家孩子,就一定要捂起来!不然,就觉得对不起孩子。
要知道,孩子的病十有八九是捂出来的!
捂出来的孩子会怎样?
穿多→汗多→皮肤疾病
数九寒天,我在门诊见过出痱子的孩子,一身皮疹就诊,一看全是痱子。降温的速度总赶不上加衣服的速度,也赶不上室内温度增加的速度。孩子穿的里三层外三层,汗多汗管堵塞,皮肤透气不好,清洁不佳,很容易造成痱子、湿疹、脓疱疹。
穿多→尿少→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孩子穿的多出汗多,尿量减少,尿液浓缩,增加了对尿道口粘膜的刺激和损伤,造成外阴炎或龟头炎。而外阴炎清洁不佳,感染逆行,可造成泌尿系感染。
穿多→便干→肛裂、便秘、腹胀、消化不良
穿的太多出汗多,如喝水再不能保证,会造成大便干燥,大便密结变粗变硬,造成排便困难,孩子用力排便会造成肛裂、出血,恐惧排便会造成便秘,而如果两三天没有大便,患儿会出现腹胀、食欲减退。
穿多→便干→发热咳嗽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孩子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之前或同时常伴有大便干燥或便秘。中医理论:肺与大肠相表里,大肠不通,肺热不能排出,即容易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孩子穿的太多,造成便干,不仅会导致消化道的症状,也是引起呼吸道感染很重要的因素。
判断孩子穿的是否合适别摸手,而要摸摸脖子和后背。光溜就是合适,黏糊就是有汗穿多了。或者你跟着孩子跑跑,看你能穿住多少衣服。
教您如何为孩子添加衣服
“有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这是一个温暖又搞笑的段子:幼儿园的小朋友们有穿短袖秋裤的,也有穿薄秋装的,有个小萝莉竟然穿羽绒服!有个男生就问她为什么,她幽幽地说“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
在中国,父母觉得孩子是不知道冷热的,都是自己在操心,为保孩子温暖往往会多多的加衣服,也不征询孩子的意见和感受。但真不是多穿就好,任何事情都是过犹不及,衣服穿多了一样会损害孩子的健康。怎么给宝宝合理穿衣,真是一门学问!
网上曾经流传过一份冬季穿衣公式:宝宝舒适的外在温度是26℃,我们把衣服的类型和保暖温度做个大致归类。
较厚羽绒服相当于9℃,薄款羽绒服是6℃,稍厚弹力絮棉衣5℃,厚羊毛衫4℃,棉背心4℃,抓绒衣服、薄外套3℃,厚棉毛衫2℃,薄棉毛衫是1℃。
穿衣公式举例如下:
若温度为22℃,那么穿一件短袖T加一件薄外套就可以:22+1+3=26,控制在26℃就可以~可根据家里的衣物随时搭配,只要让孩子的穿衣温度是26℃与室温之差即可。
但这样的计算方式太不严谨。服装的检测标准里并没有温度标准这一项,衣服是否保暖,主要取决于保温率、导热系数、热阻值、克罗值(室温下,感觉舒适时所穿衣服的保温值)这4个系数。也不适宜每个地区的小朋友。现在网络流行一种洋葱式穿衣法,很实用穿脱也很方便。
穿衣法则:洋葱式穿衣法
网络上爆红的洋葱穿衣法,是说像洋葱一样层层穿搭,层层叠加。内层穿排汗功能良好的衣物,中层衣物保暖,最外层防水防风,应付天气变化。
洋葱穿衣法好处可多了:一是足够温暖,二是方便穿脱,可以根据需求增减,在寒冷的户外和暖气房之间自由切换毫无压力。而且还很时髦哦!
上身可以这样穿:棉质贴身内衣+针织毛衣+保暖背心/马甲+羽绒或者棉袄外套(1岁以下的宝宝可以考虑连体羽绒服,活动或室内时可脱掉外套)
下身可以这样穿:秋裤+棉裤/羽绒裤(特别冷的寒冬,棉裤或羽绒裤里可以再加毛线裤)
冬天必备单品:善用帽子、马甲、斗篷等小物件
除了衣服裤子,其实配件也是宝宝穿搭的重要组成部分,用好配件会很加分哦!
~头部是小宝宝的主要散热部位,寒冷的天气出门,最好给宝宝戴上一顶帽子。
~马甲/小背心是必需的单品,既能做好腹部的保暖,也不影响手臂的活动。
~一条温暖又好看的围巾,可以保护宝贝的脖颈,管住身体的“空调口”,不仅实用也方便搭配的很洋气。斗篷也是很好的选择,出门的时候罩住,挡风又拉风。孩子睡觉的时候还可以当盖被,一举多得。
室外着装——棉袄轻薄帽子少不了
1. 给宝宝穿上贴身内衣裤
有的妈妈认为只要外面穿上厚衣服就可以保暖,不注意宝宝的内衣。其实柔软的棉内衣不仅可以吸汗,而且还能让空气保留在皮肤周围,阻断体内温度的丢失,使宝宝不容易受凉生病。而不穿贴身内衣的宝宝则体表热量丢失得多,身体摸上去总是冰冰凉凉的,很容易感冒。
2. 毛线衣裤要安全
冬天宝宝外出,一定要穿保暖功能好的毛线衣裤。宝宝肌肤柔软,小小的刺激也可引起皮肤过敏,在选购时毛线质地是最要紧考虑的因素。现今市场上有专为宝宝生产的毛线,非常细小,并且很柔软,保暖性又好,十分适合宝宝穿用,爸爸妈妈还需特别注意的是,不要选择容易掉毛的毛线,以防吸入到宝宝气管和肺内。
3. 棉服要轻薄
许多爸爸妈妈认为只有厚厚的羽绒服才是最保暖的,其实不然,小棉服中膨松的棉花可以吸收很多空气形成保护层,不易让冷空气入侵,有着很好的保暖作用。厚羽绒服没有更多的吸收容纳暖空气的空间,挡风还可以,御寒保暖就比小棉服差多了。
4. 干爽透气的小袜子
宝宝一旦脚冷,身体也很容易发冷。冬天为宝宝保暖,让宝宝的脚部感觉温暖非常关键。但很多家长还错误地认为宝宝的袜子越厚保暖效果越好,其实如果袜子厚但不吸汗的话,很容易潮湿,大量的水分会挤掉袜子纤维中的空气,由于少了空气这种极好的隔热体,袜子潮湿时就会使宝宝的脚底发凉,反射性地引起呼吸道抵抗力下降而患上感冒。因此要给宝宝选择纯棉质地、且透气性好的袜子。
5. 柔软合脚的鞋子
如果鞋子太大,宝宝走起路来不跟脚,脚上的热量就容易很快散失;反之鞋子太小,和袜子挤压结实,影响了鞋内静止空气的储存量也不能很好保暖。最好的选择是,鞋子的大小要以宝宝鞋子稍稍宽松一些为宜,质地也以透气又吸汗的全棉为最好。宝宝穿起来大小合适,舒适柔软,鞋子里能够储留合适的空气,从而使宝宝的小脚更加的温暖。在天寒地冻的北方,为宝宝选择鞋时,还要注意鞋底的防滑、防冻。
6. 保持体温的帽子
宝宝25%热量是由头部散发的,冬天出门一定要给宝宝戴帽子。帽子的厚度要随气温情况而增减。最好给宝宝戴舒适透气的软布做成的帽子,不要给宝宝选用有毛边的帽子,否则很容易会刺激宝宝皮肤。
7. 判断情况再加衣
许多爸爸妈妈就怕宝宝冻着,所以一出门就给宝宝穿得很多,宝宝一旦活动便会出汗,衣服被汗液湿透,反而由此着凉,并且也降低了身体对外界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而使抗病能力下降。如果宝宝是外出运动,可酌情减些衣服,但如果外界环境特别寒冷,导致宝宝身体产热能力不足的时候,还是应该注意多穿衣。
8. 不要护口鼻
爸爸妈妈都习惯给宝宝戴上口罩或者用围巾护住口鼻,以为这样宝宝的小脸就不会冻着了。其实,经常这样做会降低宝宝上呼吸道对冷空气的适应性,使宝宝缺乏对伤风感冒、支气管炎等病的抵抗能力。而且,因围巾多是纤维制品,如果用它来护口,会使纤维吸入宝宝体内,可能诱发过敏体质的宝宝发生哮喘症,有时候还会因围巾厚,堵住宝宝的口鼻而影响到宝宝正常的肺部换气。
室内着装——体贴透气的舒适关键
勿捂着宝宝
冬天到了,爸爸妈妈总是唯恐宝宝着凉,在室内也给宝宝穿很多衣服,甚至有的爸爸妈妈在宝宝睡觉时还用热水袋等取暖器具。其实,在室内过分保暖对宝宝不利,甚至会引起“宝宝闷热综合征”。当宝宝周围的环境温度超过 34℃时,会引起高热,继而大量出汗,造成脱水、酸中毒,甚至脑缺氧。应根据室内温度及宝宝的具体耐寒情况来给宝宝增减衣服。
暖气房少穿一件衣
在室内温度稍低的环境下,宝宝衣服的穿法是:上装为“保暖内衣+薄毛衣或棉线衣+厚毛衣”;下装为“保暖内裤+薄毛裤或厚实些的棉线裤+厚毛裤”。在有暖气的房间里,则要适度减衣。爸爸妈妈在给宝宝着装时只需把握一点,那就是宝宝的衣服只需比成人的减少一件。
文章摘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
《宝宝健康食谱》专为0-6岁宝宝精心设计
让宝宝吃的更全面、吃的更健康!
辣妈投稿&辅食学习请加育婴师微信:fmb006
QQ交流群号:231593412
辅食|营养米糊|果蔬粥|肉泥|自制肉松|早餐|小米粥|胡萝卜|五彩馒头|果酱饼干|蛋羹|蛋松|鱼汤|高汤|丸子|土豆泥|西兰花|胡萝卜泥|面条|包子|饺子|烘焙|磨牙棒|饼干|美味羹品|果汁|米饭|茄子|豆腐|鸡蛋羹|鸡蛋饼|蜂蜜|馅饼|寿司|饭团|蛋糕|乌梅汤|柚子饮|小米肉丸|肉馅|燕麦|双色黄金蔬菜羹|芙蓉虾仁|香菇酿肉丸|西米双瓜球|Q版炸鸡块|芋圆|虾皮粉|西式肉布丁|番茄鱼|蒸蛋糕|南瓜烙|微笑薯饼|香蕉果酱|香蕉松饼|鱼胶虾泥|山楂糕|奶香南瓜羹|蛋皮如意卷|板栗|芝麻脆饼|紫薯|葱油饼|芝麻一口酥|奶酪鸡翅
感冒|咳嗽|发烧|腹泻|便秘|上火|偏食|肺炎|湿疹|抵抗力|补钙|补铁|补锌|维生素D|益生菌|母乳|配方奶|断奶|奶瓶|睡眠|疫苗|反抗期|小儿推拿|如厕| 秋燥
文章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宝宝辅食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