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幼儿来说,操作实物具有决定性意义。
要促成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就要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引发幼儿的主动探索,使幼儿在与物体的相互作用中获得有价值的经验。可以说,幼儿思维的具体形象性就注定了幼儿的学习必须通过操作具体的材料。然而,以往很少研究为幼儿投放何种材料,如何投放这些材料等问题。笔者通过与实验园教师的共同研究、探讨和实践,在材料的特性、种类和投放方式等方面,获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在学前儿童科学教育中,供幼儿使用的材料很多。我们可以从材料的内容范畴、材料的性质和材料的功能等不同的角度对材料的种类进行划分。
根据材料的内容范畴可以分成科学探究的材料、技术活动的材料和科学工具几方面,而每一个方面又包含着多种幼儿阶段能够涉及的内容。
科学探究材料
(1)常见物体和各种材料:水、沙、木、橡皮泥、颜料、塑料、金属等。
(2)物体的位置和运动材料:表面粗糙程度不同的可供物体滑动的斜坡和轨道等。
(3)能量的形式:光、热、电和磁。
光:平面镜、凹凸透镜、放大镜等。
热:蜡烛、小块铁板、小勺等。
电:电池、灯泡(小电扇等)、电线等。探索摩擦生电的材料有玻璃棒、塑料梳子等。
磁:磁铁、铁钉、曲别针等。
(4)反映自然力的各种材料。
浮力:水及容器、可沉浮的各种材料(如塑料的小鸭子、木块、海绵)。
重力:斜坡、可滚动的各种物体(如车、球)。
弹力:球、弹簧。
(5)有关动植物的材料。
动物:常见的各种动物,如鱼、龟、昆虫等,以及捕捉和饲养用具。
植物:供幼儿观察和探究的各种植物。认识不同的根、茎、花等;提供不同的生长条件下的植物,如不同的土质和养分、不同的阳光、温度、水分等;各种种子以及幼儿种植和护理所需要的工具。
科技活动材料
(1)木工活动材料:木板、木条、螺钉、绳子等。
(2)编织活动材料:编织机、各色毛线等。
(3)各种建构活动材料。
造桥材料:各种纸板、木板、木块等。
建构房子和各种用具的材料。各种形状的木板(有适宜的孔或镶嵌槽)、各种长短和粗细的螺钉等。
(4)各种制作活动材料:做水车、风车、降落伞、陀螺等的用具和材料。
科学工具
(1)测量用具:卷尺、直尺、钟表、温度计、天平和秤、勺和杯等量具。
(2)观察工具: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听诊器等。
(3)体验技术发明和工具的意义用具:漏斗、筛子、磨、果计机等。
根据材料的性质可以分成成品材料、半成品材料和自然材料。
成品材料
成品材料对于引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动机和热情具有重要的意义。如反映电路关系的拼插材料、不倒翁、哈哈镜、万花筒等。
半成品材料
教师有意识地将材料加工成半成品,具有很好的暗示和提示作用。有助于引导幼儿成功地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关系,如打上个数不同孔的纸片、可做成风车的剪好了叶片的塑料片……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制作小陀螺,就可以选用一个孔,怎样让纸片像小陀螺一样转起来,幼儿只要找出3个孔中的哪一个合适,就成功了。
自然材料
这些材料可以有多种用途和多种组合的可能性。如线绳类、小棍类的自然材料等。
幼儿的任何科学活动都需要相应的材料来支持。教师要设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来支持和帮助幼儿实现其探究和设计活动的需要和想法。
当考虑为幼儿某次探究或设计活动提供材料时,我们可以依据材料的功能从三个部分来考虑:
主体材料
主体材料就是幼儿进行某种活动时所需要的主要或主干材料。它们是幼儿实现其设想的决定性材料。
辅助材料
常用的辅助材料有绳、彩笔、纸等。这些材料可以帮助幼儿更好地实现其设想,使其活动的结构更加完善、丰富、精细。
工具
工具可以帮助人们做很多事。幼儿的探究和设计活动都离不开相应的工具。 为幼儿提供适宜的工具,能使他们的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
本文内容节选自 刘占兰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




-
科学活动如何与区角、生活相结合?
-
069 快乐的机械师:科学区活动组织策略与幼儿发展
-
067【爱弥儿微课堂】张俊:科学区活动的指导应避免二元对立的思维
-
060【科学区】材料投放及活动 | 光与色彩